陳菊:做一粒新教育的種子——穿越泥土,向著明亮那方

2022-10-15     守望新教育

原標題:陳菊:做一粒新教育的種子——穿越泥土,向著明亮那方

【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做一粒新教育的種子,穿越泥土,向著明亮那方!原創|陳菊 海門能仁小學

來源|海門新教育

與新教育的美麗邂逅,還要從2010年的9月說起。那一年,我調入海門鎮中心小學(現在的能仁小學),有幸與全國新教育榜樣教師倪穎娟成為了同事。彼時,學校里還有俞麗美、張曉輝這兩位海門市新教育的榜樣教師。她們的教育故事、教育激情以及教育的創造力,讓人在心生感動之餘,看到了教育的美好。

在倪老師的帶領下,我開始接觸新教育,並成為了新教育實驗的一員。一顆新教育的種子悄然萌生:懷揣著一個夢想:和孩子們共同創造一個完美的教室,共同書寫一段生命的傳奇。從此,我在締造完美教室的道路上努力前行,與學生共讀共寫共繪,用閱讀豐盈著彼此的生命,研發符合學生實際的課程,在幸福的堅持中,和學生一起守侯著一份美麗而香甜的果實。

一、建設班級文化,引領精神生長

1.講述故事,誕生班名

2013年的9月,我迎來了新的一屆學生。那時的我,對於完美教室的構想愈發清晰。開學第一天,我給孩子講《小蝸牛攀登金字塔》的故事:「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到達金字塔頂端的只有兩種動物,一個是雄鷹,另一個是小蝸牛……小蝸牛是通過自己的一路奮鬥和堅持,嘗盡辛酸才登上金字塔的。」孩子們亮晶晶的眼睛告訴我,他們正被這個故事所吸引。聽到最後,小蝸牛終於登上金字塔頂時,孩子們忍不住鼓起掌來。我提議:「孩子們,我們來為班級取個名好嗎?」孩子們高興極了,你一言我一語,爭著為班級取名。有一個孩子的回答,得到全班同學的認可,他說:「我建議我們班叫小蝸牛班,因為蝸牛最厲害!」「是呀,孩子們,登上金字塔的小蝸牛,堅持不懈,勇敢攀登,真了不起!咱們就叫小蝸牛班!」在掌聲中,我們的班名誕生了。

2.唱響班歌,凝聚童心

班歌是班級的一張名片,是一個班級精神文化的集中體現,是新教育倡導的締造「完美教室」必不可少的文化元素。開學第一天,我帶領孩子們學唱班歌《快樂的小蝸牛》。「我是快樂的小蝸牛,(喲喲),背著房子去旅遊……我從來不回頭不回頭……」這樣一首經典的兒童歌曲,曾經伴隨著無數孩子度過快樂的童年,現在,我想用這首歌作為小蝸牛班的班歌,陪伴他們快樂成長。這首歌,在無數個課間,被反覆播放。這首歌,在開學、期末以及六年來無數個重要的日子裡,被孩子們頻繁歌唱。在歌聲里,他們自信心、進取心油然而升,班級榮譽感得以激發,班級的凝聚力得以提升。

3.描繪願景,憧憬未來

蝸牛之所以能夠攀上金字塔,就是源於堅持。堅持不懈,一步一步往上爬就是「蝸牛精神」。所以小蝸班的班級願景是「讓每一隻小蝸牛都朝著自己的夢想,勇敢地攀登。」我問孩子們:「可愛的小蝸牛們,你們的夢想是什麼呢?」孩子們的回答自然是各種各樣的,看著那一張張可愛的臉,聽著那一聲聲稚嫩的嗓音,我相信,一路成長中,只要心懷夢想,執著前行,總會遇到屬於自己的風景。

二、晨誦午讀暮省,潤澤兒童生活

1.晨誦,與黎明共舞

新教育晨誦,強調讓詩歌「擦亮每個日子,呵護每個生命」。它是一種儀式,它是一種藝術,它是一種感悟,它是一種精神,它是一種傳承。

聽,「早安,孩子們!」「早安,陳老師!」「整個早晨,我一直在看著你們!」「整個早晨,我們一直看著您!」(《早安,小松鼠》每天的晨誦,極富儀式感,我們用一首開啟詩,來開啟一天的晨誦。一年級,我們讀大量的兒歌和童謠,在歡快的韻律中感受語言的魅力。二年級,我們讀金子美鈴的詩歌,感受美輪美奐的語言。三四年級,我們讀金波、狄金森、謝爾等詩人的詩,感受天馬行空的想像。五六年級,我們試著走進農曆課程,誦讀在農曆的天空下棲息勞作的古詩,同時,走進泰戈爾、顧城等中外名家的詩歌。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晨誦極為重要的部分,低年級,我們讀淺顯易見的五言絕句,讀趣味盎然的小古文;中年級,我們讀難易適度的詩詞,高年級,我們讀優秀的古文和古代學者的哲理文章。

孩子們朗誦詩歌,又將自己生命編織進詩歌里,每一次朗誦就會帶來新的感悟,而從新的感悟中,又萌動出新的力量和美。在每天的黎明時分與經典詩歌共舞,他們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時間得以舒展,靈魂得以靈動,師生共同傳達一種愉悅、飽滿的精神。

2.午讀,用美麗的童書滋潤童年

新教育實驗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在小蝸牛班,閱讀成了孩子們的一種生活方式。課間,中午,捧著一本書靜靜閱讀的孩子隨處可見。他們有的坐在座位上,有的立在書櫃前,有的乾脆席地而坐,一本書,就是一個小小的世界。在家長義工的幫助下,小蝸牛班級圖書館不僅有了漂亮的書櫃,還有精心挑選的圖書。小蝸牛班還有一個流動圖書館,每個孩子有一個漂流書包,裡面有2-3本書,供孩子回家閱讀,一周一換。

師生共讀、親子閱讀、讀書交流會、微信讀書活動……多種多樣的閱讀形式,激發了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於細無聲中潤澤著孩子們的生命。

低年級,我們讀大量的繪本,並且讀寫繪結合,用閱讀圖畫書、講故事、用圖畫表達與創造相整合的辦法,讓孩子的學習力與創造力得到自由發揮。孩子們期待著每天的繪本時間,收穫著無窮的快樂。中年級,我帶領孩子們開始逐步從繪畫中淡出,加大文字閱讀。我們共讀《我要做好孩子》《夏洛的網》……主題探討課上,孩子們爭先恐後地發言,常常圍繞一個話題爭得面紅耳赤。高年級,除了共讀,更多是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片斷仿寫,讀後感,微小說創作等。

孩子們閱讀著書籍,收穫著快樂,他們因閱讀而改變,從而有了一個個關於閱讀的故事。低年級時學習困難的「怪才」小濤,因為酷愛閱讀,成為班級中寫作水平和理解能力拔尖的孩子,閱讀同時帶動了其它科目的學習,讓他愈發優秀。外地孩子小潤,因爺爺奶奶年邁,準備轉回老家。沒想到小潤怎麼也不答應,他的回答,讓我始料未及,他說:「我不要回老家,我要留在這兒,因為這兒有好多書看,很有趣的!」

每個孩子,每一個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種子,蘊藏著不為人知的神秘,如果說教育是喚醒,那麼,閱讀能夠喚醒這種蘊藏著的美好與神奇。

3.暮省,師生共同編織

暮省,是學生每天在完成學業以後,用隨筆和日記等記錄每天的生活,並與老師共同編織。低年級,孩子在父母的幫助下,用繪畫加文字的方式,把他們看到想到的東西表現出來。一個喜歡的繪本故事,一個好玩的遊戲,一次有趣的發現,都可以成為孩子的暮省內容。中高年級,孩子通過日記、讀書小報、讀書心得等形式,反思一天的學習、生活,留下暮省的痕跡。暮省,讓孩子們學會了與自己對話,與他人對話,從而不斷成長。而我,常常用文字的形式,給有進步的孩子送去表揚與肯定,給情緒低落的孩子送去關心與鼓勵,給暫時落後的孩子送去勸告與建議,這樣,我們相互編織,暮省成了我們日常的生活方式。

三、研發卓越課程,豐盈師生生命

朱永新教授說:「只有擁有卓越的新教育課程的教室,才是完美的新教育教室,如果沒有卓越的課程,教室里的生命之花不會開放,所以,課程,是所有新教育夢想、理念能否實現的關鍵所在。」

歷年來,我帶著孩子們穿行在一個又一個課程里。課程,如涓涓細流,滋潤著教室這片誠實而溫暖的土地,讓穿行其間的生命日益豐盈。

1.節日課程:點綴孩子亮麗的生活

在我們的生活中,節日是一種節慶,更是一種文化。一個生命的成長,就像是一棵橡樹,矗立在四季中,每一場風雨,每一縷陽光,最終都會以年輪的方式,銘刻在孩子們的記憶里。

節日課程,我們將閱讀融入其中,孩子們誦讀與節日有關的詩歌,閱讀與節日有關的繪本,在閱讀中了解不同的節日。節日課程,我們更有一系列的活動。元宵節:做花燈、賞花燈、猜燈謎、做湯圓、品湯圓;母親節:孩子們通過繪畫、賀卡、書信等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感恩;立夏:畫蛋比賽,孩子們蛋上見功夫,而斗蛋比賽,則將節日的氣氛推至高潮;春節:跟父母一起,採購年貨,打掃屋子,寫一幅春聯,貼一張福字,感受年文化……

2.儀式課程:擦亮生命每一天

每迎來新的一屆學生,我總會精心設計入學儀式。窗明几淨的教室里:每一面牆壁會「說話」;黑板上,是熱情洋溢的歡迎詞;五顏六色的氣球,歡迎孩子們的到來;教室的書櫃,擺滿了兒童讀物;課桌上,和姓名牌放在一起的,是一本繪本和一顆棒棒糖,告訴孩子們書是甜的。

對孩子而言,每個年級的跨越都是一種成長。期末慶典,師生全員參與,精心準備。慶典上的生命敘事,我們回顧一學期的成長曆程,總結一學期的收穫。慶典上的展示環節最為精彩,孩子們的表演總會贏來陣陣掌聲。慶典上的生命頒獎,讓孩子們看到了每個生命都是閃亮的。

還有那十日生日儀式,畢業儀式等儀式課程。儀式課程,走進孩子們的生命,一次次難忘的儀式為我們擦亮生命中的每一個日子,給予生命向上的力量。

3.實踐課程:點亮孩子的心靈

孩子們不僅閱讀書籍,更需要閱讀自然。在家長的大力支持下,我和其他的科任老師團隊合作,研發豐富的實踐課程。

草莓實踐課程,主要有誦讀草莓主題詩歌、學習草莓知識、學唱草莓歌曲、親自採摘草莓、評比草莓大王、品嘗勞動果實、完成寫繪日記這幾部分內容組成。孩子們盡情感受著田園風光、捕捉著初夏的氣息、品味著草莓的香甜,讓視覺、觸覺、味蕾一起跳躍。

樹葉課程,伴隨著詩意秋天的到來而誕生。我和孩子們一起,走出校園,來到附近的濱河廣場。我們欣賞秋天的美景,我們撿拾落葉,製作出一幅幅精美的樹葉貼畫。在科學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不僅了解了樹葉為什麼會變色的原因,還嘗試製作葉脈書籤。

我和瓜果蔬菜交朋友課程。除了誦讀該主題的兒歌,閱讀繪本之外,孩子們參加「我喜歡的瓜果蔬菜」演講比賽,紛紛介紹自己喜歡的蔬菜或水果。在「水果拼盤大PK」賽中,孩子們使出了渾身解數,將水果變成了藝術品,鍛鍊了動手能力。雙休日,孩子們在家人的陪伴下,走進市場,走進超市,進行買菜的實踐活動。

最難忘的是「海底總動員」課程。2014年,在老師和家長義工的幫助下,孩子們走進了「海底總動員」課程及上海親子游實踐課程。我們誦讀「海洋系列」的詩歌,在詩的海洋中遨遊;我們觀看《海底總動員》影片,與勇敢的小丑魚交朋友;拿幾枝彩筆,挑幾塊橡皮泥,畫一畫,捏一捏心中的海底世界;吃一片海苔,嚼幾塊魚乾,品嘗一下大海的味道……上海親子實踐游,我們在蘭心大劇院觀看兒童話劇,與演員進行互動。水族館裡,我們和可愛的海洋生物們來一回親密接觸。那長長的海底隧道,讓大家有身臨其境之感,那些稀珍魚類,令人目不暇接,在這樣一個海底世界裡,我們久久不願離去……

課程,這一件幸福的禮物,充分挖掘每個孩子的潛能,孩子在智慧的迸發中,在尊重與厚愛中帶著幸福與感動前行……

2015年,我和倪穎娟老師共同研發的課程《海底總動員——新教育兒童課程》獲海門市首屆「卓越課程」評比特等獎;2017年,研發的課程案例《賞一幅春景》獲小學課程案例評比一等獎;2021年,領銜的「詩國吟走」誦讀課程入圍2021年度新教育實驗「卓越課程公益支持項目」。2015年 在全國新教育實驗海門開放周暨「海門市新教育研發卓越課程推進會」活動中,我帶著孩子們,走上舞台,以表演的形式,展示班級的課程。

行動就有收穫,堅持才有奇蹟。邂逅新教育已有十多年,一路前行,一路拔節。先後獲評海門區骨幹教師、海門區先進教育工作者,所帶班級兩次被評為「海門市優秀班集體」。在全國新教育實驗海門開放周活動中執教公開課、敘事4次,在各地教育考察團來海學習中執教公開課、進行講座等示範引領13次。新教育敘事被評為海門區一等獎,研發的多項新教育課程在區級比賽中獲獎。紮根課堂,多次執教市、區級公開課,曾獲弘謇杯教學能力一等獎。多篇論文發表於省級教育刊物,2項海門市「十三五」規劃課題順利結題,1項南通市「十四五」課題已立項。

我是一粒種子

一粒新教育的種子

我來自理想與激情催開的花兒

我無法選擇我落到怎樣的土壤——

富饒還是貧瘠,北國還是南方

無論把我埋得多深

我終將穿越泥土

向著明亮那方

《新教育的種子》詩句,激勵著我懷揣教育夢想,不斷努力,不斷生長!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種子的力量

新教育實驗的操作手冊——相信種子,相信歲月

朱永新獲得2022年一丹獎——新教育之光,點燃教師以教育家情懷育人的聖火

敘事集錦|以行動書寫,用生命言說——新教育是由無數鮮活的實踐和生動的教育敘事組成的

遇見美好,向美而行——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新教育分會:關於發展團體會員、個人會員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道在日新。 德貴日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 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幫助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同道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b0936b6a1895cf772f06b2ddec9ec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