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洋大臣擅自簽約賠款,一領袖挺身而出,要回中國萬里土地

2022-03-26     面對生活要勇敢

原標題:跪洋大臣擅自簽約賠款,一領袖挺身而出,要回中國萬里土地

李鴻章是晚清的頭號重臣,能跟他攀上關係,意味著飛黃騰達,所以有很多人拐著彎地要和李鴻章認個親。不過,也有例外。李鴻藻、李鴻賓,這兩個貌似李鴻章兄弟的人,其中一個卻是李鴻章的死對頭。

李鴻章確實有好幾個兄弟,都是章字輩。李鴻藻是河北保定人,跟李鴻章半毛錢關係都沒有。李鴻賓則比他們兩個都早得多,1826年時就做過兩廣總督,還曾經為了洋女人能否來華的事件,差點跟英國人打起來。

李鴻藻比李鴻章大三歲,清流出身。清流是指科舉出身的官員,清朝官員根據出身,而分成諸多派別。滿人勛貴、漢人功臣、清流,還有花錢買來的官。李鴻章靠組建淮軍、鎮壓太平軍有功,位極人臣。讀書考試上來的清流派,對李鴻章這樣的軍頭一向看不慣,相互之間矛盾重重。

李鴻藻1820年出生,從小就是個學霸,17歲中秀才,23歲考中進士,入選庶吉士,在清朝深得慈禧信任。這個庶吉士是科舉裡面最高的級別,不需要從基層做起,一上來直接就可以陪著皇帝,起草詔書,講解經文。明朝時,很多輔政大臣都是庶吉士出身的。

李鴻藻一直在學政系統任職,1861年被選為同治皇帝的師傅。次年升為內閣學士、戶部左侍郎。從考上進士到內閣學士,只用了十年時間,走完了很多人三十年才能達到的高位,庶吉士就是這麼牛。

李鴻藻是清流黨的領袖,清流黨讀的是聖賢書,比其他途徑上位的官員們更注重個人操守,愛國之心也無可挑剔。1871年,冀中大旱,李鴻藻和張之洞呼籲朝中捐款,清廷的官老爺們,有的捐十兩、二十兩,最多一百兩,這點錢他們自己吃個點心都不夠。李鴻藻則捐了五百兩,對於一個只有俸祿的清官來說,這真的不少了。

清流黨在朝中並沒有真正的實權,各地方的督撫不是漢人軍頭,就是滿清貴族。事實上,清流黨是上千年科舉制度的產物,是當時慈禧用來平衡實權派的一股力量。慈禧利用他們來引導社會輿論,制約實權派的行為,算是她控制朝局的需要。

從李鴻藻的從政經驗來看,他一直在科舉系統內任職,既沒有地方行政實務,也沒有與外國人打過交道。給同治當帝師時,教的仍然是傳統的古經典籍,對時代發展的潮流極少涉獵。

從某種意義上講,清流黨堅持的是儒家「大義」。他們反對慈禧修圓明園,慈禧出於籠絡人心的需要,不得不暫時收回修園子的旨意。他們也反對簽訂賣國條約,但是打了敗戰,籤條約賠錢割地什麼的,實際是為了止損,他們反對也沒用,打得過誰肯簽啊!

不過,李鴻藻和清流黨的監督,有時還是起作用的。1871年,左宗棠收復新疆後,清廷派大臣完顏崇厚與沙俄交涉,要求俄方歸還伊犁。

完顏崇厚是個跪洋族,見了洋人就哆嗦。明明中國占理,中俄也沒有處於交戰狀態,居然擅自和沙俄簽了條約,土地不但沒要回來,居然還要賠款280萬兩白銀,免除俄國關稅等等。

李鴻藻挺身而出,在朝中無人敢反對,怕引起外交糾紛的情況下,力主拒簽該條約。清廷終於硬氣了一下,沒有簽字,派曾紀澤重新談判,最終簽了一個還算公平的《中俄伊犁條約》,要回了上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在這一點上,李鴻藻功不可沒,守住了士大夫的氣節。

對於李鴻章,李鴻藻從沒給過他好臉色。《馬關條約》簽訂後,李鴻藻上書要求殺李鴻章以謝天下。在對待外國侵略者的態度上,李鴻藻是堅定的主戰派,但他無兵無權,更無富國強兵的良策,也只能望之興嘆。

當時朝中主戰派有很大的勢力,不少人出謀劃策,甚至有人提議直接登陸日本,斷了日軍的退路。可惜的是,這些計劃全都嚴重脫離實際,連南洋水師都不願意與北洋並肩作戰,更遑論打到日本本土去。

1897年,李鴻藻病逝,諡號「文正」。這是文臣身後能達到的最高諡號。李鴻藻是典型的儒家士大夫,追求的是仁義治天下,國泰民安。他痛恨外國侵略者,但沒有辦法改變屈辱的現狀。這是歷朝歷代都有的問題,源罪不在李鴻藻這樣的老夫子。想來李老先生臨終前,面對風雨飄搖的大清朝和中華大地,心中也是無比惆悵的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4f6681c68ec460b0714a6ecab8b5b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