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乞30年創辦三所學校,清廷賜他黃馬褂,出殯之日有萬人送行

2022-03-29     面對生活要勇敢

原標題:行乞30年創辦三所學校,清廷賜他黃馬褂,出殯之日有萬人送行

兩腳踢翻塵世界,一肩挑盡古今愁。而今不食嗟來食,黃犬何須吠不休?

提到乞丐,頭髮凌亂,衣著邋遢,拿著個破碗的畫面便浮現在不少人的眼中。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乞丐都是因為懶才變成這幅模樣的,要麼就是自身殘疾不能正常工作。誠然這的確是大部分乞丐的狀況,但任何事物都有例外。武訓便是這乞丐中的「例外」存在,他行乞30年創辦了三所學校,清廷還賜他黃馬褂,出殯之日竟有萬人送行。這樣一位無私奉獻的人又怎會是乞丐呢?他究竟有著怎樣的過往呢?

武訓原本叫武七,在家排行第七。後因善舉被朝廷賜名為武訓,意為「垂訓於世」。他的童年生活可謂是悽慘,小小年紀便失去了父親,這讓原本就家境貧寒的他們家更是陷入了艱難的處境。為了給家裡面減輕負擔,所以年幼的他便出來行乞,所以也沒能接受學校教育。不過,他從小就聰明伶俐,行乞的金額還不算小。但是他的心中卻有遺憾,他也想同那些坐在教室里的孩子一樣,擁有讀書的機會。而更讓他難受的是,即便自己有足夠的錢夠學費了,但是因為出身地位低微,學堂的老師也不肯收。

因為目不識丁,武訓還遭受了許多人的欺凌。行乞過後他有到富人家中做幫傭,踏實肯乾的他也沒得到大家的認可,發放酬勞的總管更是欺人太甚,因他不識字就少給他發放酬勞。常年累月的這種不公平對待讓他看透了人生,為了讓像他一樣的人能夠有機會識字,他便在心中立下了一個遠大的志向。他要興義學,為窮苦人家的孩子提供上學的機會!

在他20歲之際,他從幫傭中走出來,又重新回到了乞討生活。乞討的錢能夠為自己所用,所以乞討卻是要比做幫傭要好的。不過,此時的他乞討不僅僅是為了生活,更是為了攢錢圓自己的義學夢。因為要攢錢,所以他平日裡的吃穿用度十分節儉,甚至還會吃別人的剩飯剩菜。對於他的這個夢想,周圍的人全都不看好,更是噓唏他是痴人說夢。遭遇了種種譏笑的武訓並不把這些閒言碎語看在眼裡,於他而言,只有堅持建學堂能夠讓他時刻在意。

幾十年行乞下來,武訓也攢了不少錢。他的錢財都委託人保管,等到攢夠了之後,他便開始積極聯絡人商討創建學堂之事。在這件事上,他十分大方,拿出了所有的積蓄建學堂,更雇了老師來教學生們。建了學堂後的他還是在行乞,並且一直將所得之財投入學堂中。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逐漸意識到這個昔日乞丐已經變得不一樣了,他善良,心中存有大義,他雖然不識字,但卻是一個真正的義士,並且實現了多年前別人嘲笑的夢。

結語

這樣的武訓自是成為了人們口中津津樂道的好人,當時的山東巡撫張曜知曉了他的事跡後便撥款捐贈他的學堂,更是將他的善舉上報了朝廷。朝廷為他的品行感動,遂賜名武訓,授予黃馬褂,他也由此名震中華大地。餘生的他沒有娶妻,而是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獻給了教育,並建了三所學堂。1896年,年僅59歲的他死於疾病,出殯之日更是有數萬人自行前去為他送行,場面好不壯觀。武訓能夠受到這等尊重離不開他的無私奉獻,像他這樣兼系天下的人是真正的大家,內在富足,其精神更是流傳人間,成為了人人心中的榜樣。

圖片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cf8e3cdca7874307f9a5aa81781f7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