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周刊所載,玉耶石耶,評以試之,故名「每周試玉」。《詩經》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潤光華,申發將利於欣賞;玉瑕微疵,點到或益於成器。詩友切磋,交流碰撞,集思廣益,是所望也。評者公心,詩家平心,讀者賞心,編者用心,持此四心,共襄雅事,豈不快哉!
本期小樓《每周試玉》欄目,邀請嘉賓在【小樓周刊(360):2023年第38期】中,自選數首點評並刊出。(有自願參加小樓【每周試玉】欄目者,請先關注公眾號,由下期嘉賓從每期周刊或者周刊後面留言,自選數首點評並在小樓所有平台刊出。小樓各類點評作品會選用在《中華詩教》紙刊上固定的【小樓薦詩】欄目組刊出。如有異議的詩友請留言跟小編聯繫。)
漢陽道中
孟慶武(河南)
煙鎖漢陽道,風開鸚鵡洲。
蒼山與蒼鬢,相對各成秋。
劉能英:起承句用對仗形式呈現,使得兩個並列的場景關聯起來,並有了互文的效果,符合詩題「道中」所見。轉結句見寄託,有餘味,但所取「蒼山」與「蒼鬢」是相對靜止之景,不太符合「途中」這一「動」的主旨。
劉學敏:蒼山蒼鬢對比,然又相同,感慨盡在其中。
靜夜思
賈啟龍(河北)
夜幕耀冰輪,柔柔照水濱。
依稀荷畔影,仿佛意中人。
夢短愁腸亂,詩長白髮新。
堪嘆離別苦,最是遍紅塵。
劉能英:前四句寫景,後四句寫情,層次分明,更妙處在頷聯的流水對。不足處在頸聯的「愁」對「白」不工,個人覺得顏色、器官、數字、方位這四類對仗最好是要工對。中二聯尾三字都是21節奏,此屬節奏合掌,能避則避。尾聯稍泛。
劉學敏:二聯流水對耐品。
閒 詠
宋善嶺(江蘇)
風呼鳥喚未離家,不感無聊不嘆嗟。
除與老妻閒話外,半窗秋雨一壺茶。
劉能英:面對人生之「老」與時光之「秋」,不感不嘆,坦然接受。閒適之心、豁達之態令人羨慕。
劉魯寧:一個閒字,由實到虛,由物入境。有此心境,方得此句。
過羅浮山懷抱朴子
江嵐(北京)
白日飛升若許年,尚留丹灶在青山。
我來不乞點金術,討得閒雲一朵還。
劉魯寧:閒雲一朵,才是抱朴真諦。
朱軍東:拜神者有所求,念佛者有所求,煉丹者亦有所求,有所求便有苦惱,故拜神、念佛、煉丹,不過為世俗功利所桎梏也。世間之大自在莫過於內心寧靜、行事瀟洒。過仙山而不乞點金之術,只討閒雲一朵便讓人生出許多仰慕之情。莊子說「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這首詩不說理,而理自在其中,通篇讀罷真可溫養性靈也。
生 育
王貞友(四川)
夫妻皆獨子,立戶亦三丁。
不敢輕添口,恐貧纏一生。
朱軍東:短短二十字,道出了一段悲酸歷史,使人沉思,惹人長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是詩人的社會責任,也是這首詩的可貴之處。
劉學敏:恐貧二字精警。
訪書畫家、石界四君子之一楊崠先生
崔劍平(甘肅)
別有高人能隱居,詩朋石友板橋如。
清風所向知何似,滿室雲煙可卷舒。
註:先生畫竹為一大特色,世人多讚譽之。
朱軍東:如果我們用平水韻寫詩,用普通話讀詩,何妨換掉那些已然不押韻的字?因為它影響了詩的音韻之美。如「居」字。寫詩者不可不知平水韻,此為繼承;又不可不明繼承的目的,此為發展。繼承是發展之前提,發展是繼承的要求。讀劍平先生詩,順便說一些不成熟的話,如有不妥,先生海涵。
劉學敏:滿室雲煙可卷舒,結句甚佳。
徽州古民居印象(中華新韻)
程永正(福建)
小巷高牆青石門,閣樓天井見雕痕。
萬千風雨藏檐角,心有滄桑不語人。
朱軍東:古民居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和歲月的滄桑,它們似乎有著自己的故事,但又不言不語,給人以一種神秘感和厚重感。作者將古民居比喻為老人,使古民居有了生命的溫度,觸發了讀者的情感共鳴。
劉學敏:轉結猶佳,見功底,物矣人矣。
為路老師題《松聲吟瀑圖》
劉強(安徽)
雲里蔥蘢雲外青,天垂素練大江橫。
層林風起明泉落,一樣濤聲兩處鳴。
劉能英:初讀以為「天垂素練」與「明泉落」重複,讀到結句才知道是暗伏機關。全詩畫面感極強,耐讀,耐品。
時間感吟
牛崇輝(山西)
春夏秋冬四季長,循環節序自徜徉。
光陰無論流多遠,不出時鐘那個框。
劉能英:一二句平庸,三四句精警,反轉效果明顯。
漁家傲·三亞抒懷擬李易安
王玉明(北京)
昨夜狂風嘶岸樹,窗前一片濤聲怒。疑是銀河傾巨瀑。開晨霧,不知風雨歸何處。
萬里雲霄鵬正舞,燈紅酒綠何須顧。天外廣寒宮半露。斜陽暮,紫霞遙送三山路。
劉能英:全詞結構清晰,時間上,從昨晚寫到今晨,又從清晨寫到日暮。空間上,從遠景「岸樹」寫到近景「窗前」,從人間寫到天上,從風起雨下寫到天晴霞綻,如此複雜的場景,卻轉換有序,非一日之功。此詞在氣勢上,整體已經接近易安詞了。上片結拍處的低回處理,甚至勝過李詞的一路高歌。
為牽牛花題照
彭明華(廣州)
一路拋牽掛,專心向上爬。
居高風水異,許我任開花。
劉魯寧:每句都在精細打磨。居高為果,任開為源。
麥積山寺偶得
江農(天津)
天水有山如麥積,恆沙塑像煙霞碧。
諸尊確是過來人,冷眼塵間悲喜劇。
劉魯寧:冷眼一詞,猶是紅塵之語,詩句為此而精彩。
喀什高台民居
王海亮(河北)
壘土成巢積舊年,幽深小巷走蜿蜒。
離天近處陽光烈,一種心情只蔚藍。
劉魯寧:蔚藍一詞,驀然把情境張開。
游圓明園
楊文戈(遼寧)
殘垣斷壁覆絲蘿,幾片晡雲占舊坡。
忽見夕陽生血色,順階流淌匯成河。
劉魯寧:下筆很輕,入心很重。
訪 友
崔廣禮(黑龍江)
放步平疇外,來尋村野家。
山居不須問,一路格桑花。
朱軍東:山居不須問,訪友心情亦不須問,皆包含於一路格桑花中矣。含蓄有味,正是絕句的看家本領。
翻看戰友合影老照片
李增山(北京)
舊照依然記憶新,征衣猶帶塞邊塵。
情深難控眼窩淺,淚濕中間少一人。
朱軍東:深與淺原本對立,在這首詩里它們卻和諧統一了。情深,方能眼窩淺;眼窩淺,正是情深的表現。遣詞之妙,讓人讚嘆。「淚濕中間少一人」,照片中那人猶在,而世上已無,看著征衣上的邊塞沙塵,往事歷歷在目,怎不讓人涕淚連連。
麗水雲和梯田
徐崇先(江蘇)
疊疊層層翡翠田,白雲朵朵繞天邊。
農家插稻成圖畫,引得遊人步履旋。
朱軍東:這首詩最後一句如果放開,便完美了。七言絕句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味外味才好。古人說的,我信。
心 底
李景慧(山東)
心底清和水,人間搖落風。
曾於失眠夜,細雨得秋蟲。
劉學敏:和字不穩,莫如清如水。
核污染後海邊
宋彩霞(山東)
萬簇濤推岸,空盈岸上沙。
魚蝦皆不見,唯有浪喧譁。
劉學敏:盈字可斟酌。
秋 日
張春琴(甘肅)
初秋天氣好,來訪故人家。
貪飲不知晚,歸時滿院霞。
劉學敏:轉結恬淡自然,意境深遠。
初秋雨住暮出教室散步偶題
陳曦駿(上海)
步出文翁室,西風送晚涼。
桐枝上秋色,幽徑見天香。
雨住蟬聲老,燈斜竹影長。
行深人跡罕,卻喜露沾裳。
劉學敏:雨住蟬聲老,燈斜竹影長 有味。
富春江之晨
李樹喜(北京)
雨絲風剪斷,幽谷變陰晴。
村落黃公望,釣台嚴子陵。
桐廬留故事,詩客展才名。
借問誰堪比,此江天下清!
劉學敏:二聯人名入對,熨帖自然,用典恰當。
飲網紅咖啡
陳為瑽(江蘇)
老少爭傳試一杯,咖啡時尚煮茅台。
雖為舊曲翻新唱,遍地已聞君再來。
劉學敏:起承不錯,結句味減。
本期嘉賓簡介
嘉賓排名以年長為先
劉能英 中國作協會員、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駐會簽約作家,魯院第22屆高研班學員,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特聘駐校作家,獲2014年度「子曰」青年詩人獎。著有詩詞選集《長安行》《大都行》、合集《行行重行行》。
劉魯寧 網名老劉茶舍。《小樓聽雨》詩詞平台策劃委員,上海詩詞學會常務理事。
朱軍東 壬子年生人,「鼠」輩也。愛攝影,人稱「色」友;愛寫作,人稱「濕」人。著有散文集《尋常一樣窗前月》(2014年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詩詞集《梨花明月總相關》(2015年安徽文藝出版社)。
劉學敏 字慎之,網名五陵,餅子,生於1977年,陝西咸陽人。
編輯/章雪芳 校對/馮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