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等」禾賽科技完成IPO。
禾賽,一家中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的雷射雷達領域市占率第一,它的在美IPO具有象徵意義。有知情人士對投中網透露,禾賽在美國的路演備受矚目且超乎預期的順利。
2023年2月9日(美當地時間),雷射雷達公司禾賽科技成功登陸納斯達克。禾賽科技發行價19美元,當天收盤於21.05美元,上漲10.79%,市值超過26億美元。
全球第一,收入是第二名的3.6倍
在禾賽科技招股書的第一頁,它用6個數字表達了自己全球領導者的地位。
這幾個數字充分證明了這家中國公司的實力。其招股書中直明:從2017年到2022年12月31日,禾賽已出貨超過10.3萬台雷射雷達,2022年累計出貨超過80400台雷射雷達,禾賽在2022年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領域出貨量全球第一。禾賽還是全球第一家每月交付超過10,000台雷射雷達裝置的公司。
作為一家成立於2014年的創業公司,禾賽從籍籍無名到穩坐全球範圍內賽道龍頭老大的座椅,花了7年。根據Frost&Sullivan報告,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球15家頂級自動駕駛公司中有12家使用禾賽的主要雷射雷達解決方案。不僅如此,Frost&Sullivan同樣指出,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9個月內,與全球上市的雷射雷達公司相比,禾賽收入最高,超過第二名3.6倍。
禾賽科技最初專注於天然氣和其他行業的高性能雷射傳感器,2016年將主要業務轉移到雷射雷達產品上,主要為自動駕駛汽車和其他應用提供雷射雷達產品、駕駛員輔助系統(ADAS),為自動駕駛車隊提供客運和貨運移動服務,以及其他應用,如最後一英里配送機器人、街道清掃機器人和禁區內的物流機器人。
禾賽科技超90%的收入來自於雷射雷達業務,主要應用在ADAS、自動駕駛、機器人等領域。根據招股書,公司營收從2019年的3.481億元人民幣增加到2020年的4.155億元人民幣,增長了19.4%,並從2020年的4.555億元增加到2021的7.2億元人民幣(1.013億美元),增長了73.5%。2022年前9個月營收達人民幣7.9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2.77%。
營收高速增長的同時,禾賽科技也在虧損。2019年-2021年的凈虧損分別為1.202億元、1.072億元和2.448億元,2022年前三季度凈虧損1.655億元。毛利率也在逐年降低,2019年、2020年和2021的毛利率分別為70.3%、57.5%和53.0%。
虧損是大多數科技公司難以避免的一座高山,尤其是禾賽在研發投入上頗為大方。據了解,禾賽科技的研發人員超過公司人數的50%,研發投入平均占營收的56% 以上,而在招股書里,公司依然對研發投入表達了明確的態度,「將會形成絕對增長趨勢。」同時此次IPO一旦完成,所募得資金的35%將同樣用來研發(包括研發下一代ASIC以及進一步投資於軟體解決方案)。
2019年至2021年,禾賽分別投入1.498億、2.297億和3.684億用於研發,分別占同期凈營收的43.0%、55.3%和51.1%。2022年的9個月,禾賽的研發費用為3.764億元。
禾賽科技的最大機構股東:光速中國
從天眼查可以看到,禾賽截至目前完成過9輪融資,總融資額超過5億美金,投資方囊括了諸多知名機構,包括光速中國、百度、小米集團、高瓴創投、美團、啟明創投等。招股書中也顯示,在IPO之前,禾賽的管理團隊總共擁有公司27.1%的股份,相當於77.9%的投票權。
寫到這裡,有必要提一提禾賽的最大機構投資方——持股17.5%的光速中國。
禾賽科技聯合創始人及CEO李一帆曾公開表達過這樣一句話:創業至今最正確的三個決定是回到中國創業、做雷射雷達、拿光速的投資。投中網也因此了解到,光速給予禾賽各方面的幫助,是公司的共同創始人。
光速中國創始合伙人宓群告訴投中網,早在2014年李一帆就發郵件給他尋求融資,但當時禾賽做的是雷射氣體檢測,宓群判斷市場不夠大,沒有投,但李一帆卻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後來宓群得知禾賽開始做雷射雷達,並已有機械雷達樣品處於客戶測試階段,他主動聯繫了李一帆。事實上,宓群從2013年起就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尋求雷射雷達的投資機會。
「我的目標從一開始就很明確,只投最好的公司。」
從結果論來看,宓群的判斷很準確,至少目前禾賽是全球最好的公司。但在宓群眼裡,這個判斷集合了許多的細節,其一就是禾賽科技選擇回國,將大本營建在中國,「這很重要,很多創業者的老思路是研發在矽谷,生產在中國,但他們沒有意識到一個全新的高科技產品,生產實際上是很困難的,如何降低產品成本,如何將性能做得很好,生產就需要及時、即時和研發捆綁在一起。」
宓群坦陳他在禾賽的團隊上看到了他們的野心——回到競爭環境遠比海外激烈的中國,「他們有ALL IN的態度。」
宓群也是第一個要求直接測試固態雷達產品雛形的投資人,「沒有一個投資人會這樣跟我(李一帆)來聊固態雷達,更不要說要用我一個實驗室里的雛形來測」。彼時宓群已經在雷射雷達賽道蟄伏了5年之久,他需要找到符合賽道未來路經發展方向的對象——走在研發固態雷達的路上。
在宓群的回憶里,那次測試除了證明了那個產品真的很雛形之外,他確定了這個團隊和他走在同一個方向的道路上。
從2018年投資起,宓群和光速就堅信:禾賽就是雷射雷達最好的公司。
連續5輪領投的奧秘
作為一家業界頗有知名度的機構,很多人對光速的印象只維持在「專業的早期投資機構」上。但僅在禾賽科技一個項目上,光速自2018年起就連續領投了5輪融資,累計投資額超過1億美元。
早期投資機構,持續領投至公司後期階段,光速這樣的打法顯然不是普通早期投資機構會選擇的模式,而這據投中網了解已經是光速投資的常態——光速有單獨的成長期基金和後期基金,單筆最高投資額度為1億美元。
投早期,意味著要與高風險常伴。在高風險面前——通常表現為市場遇冷或者窗口期未到、有時也表現為公司遇到嚴峻挑戰,宓群用行動表示了他對自我投資判斷的堅定。
第一次是禾賽於2019年的融資,公司團隊融資困難,市場對雷射雷達的反應冷淡,投資人不敢冒險,老股東光速主動領投,同時帶來了其他跟投的投資人。
宓群對這種打法做出了詮釋:光速的主旨依然是投早投小投好,但硬科技、綠色科技的公司和網際網路公司不同,他們的產品越高精尖,研發周期就越長,「在這個過程中,投資人能獲得的反饋很少甚至沒有,產品都還沒出來,為什麼我們後面會重倉?就是當別人看不清楚但我們更了解的時候,我們的加註能解決創始人後期融資的需求,這也是為了完善我們的『投早投好』。」
第二次是同年禾賽被雷射雷達巨頭威力登(Velodyne)強行指控其侵犯專利,對禾賽開拓美國市場造成很大壓力。擁有14項美國晶片專利的宓群特意飛到美國幫助禾賽打專利官司。最後威力登感受到了訴訟不可能贏,主動選擇和解,禾賽進一步擴大了在美國市場的優勢。
宓群提到想真正實現「陪伴企業成長」,除了在資金上的支持以外,幫助被投企業完善戰略布局,也是光速中國在投後管理上的重點。強烈建議禾賽不要輕視中低端市場,同時建議禾賽一定要研發生產自己的晶片等等,這些戰略上的意見一路支撐著禾賽科技逐鹿天下,並成為行業領頭的公司。
戰略如此重要嗎?宓群堅定地認為,是的。
「我1999年創業的時候,當時我們的產品屬於世界領先的,但商業模式卻不對,如果那時候有投資人在戰略上幫我提個醒,說這個坑你別去踩,結果會很不一樣。我們投禾賽的時候,公司是名不見經傳,但通過我們一起的努力,讓中國的創新走向了全球市場,這是很少人能做到的。我們認為中國的創新不應該只是在中國,應該走向世界,獲得全球資本市場的認可,並持續地做到全球領先。」
宓群也堅信,當他們對被投企業說「我們陪你」,他們就真的相信光速是會像聯合創始人一樣的一路陪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