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晴:讓每一顆星星在銀河中閃光

2023-09-24     守望新教育

原標題:朱雪晴:讓每一顆星星在銀河中閃光

【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讓每一顆星星在銀河中閃光

原創|朱雪晴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銀河實驗小學

本文為作者在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暨 幸福教育論壇上的演講。

「讓每一顆星星在銀河中閃光」,就是生活在銀河校園的每一個人,能在銀河校園裡同生共進,實現生命的最優發展,閃耀生命的盈潤之光。

校園,就是一個巨大的「場」。如果,生活在這裡的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是靈動的、舒展的,是被看見、被信任、被鼓舞的,他就常常能生出「我很重要」的感覺,這,就是幸福,這,就是幸福的教育。——朱雪晴

朱雪晴:把每一間教室都建成圖書館

圖說《新教育在銀河》(十二講)——走,我們去找好教育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彙報的題目是《讓每一顆星星在銀河中閃光》。

新教育,是朱永新教授發起的一項偉大實驗,迄今已有21年的歷史。我們學校,就是在新教育的引領下成長起來的學校。僅僅十多年的時間,便從僅有76個孩子的私立小學,發展到了現在一校多區的教育集團。

這是新教育的實踐歷程。每一年,都會聚焦某個領域作深度研究,比如學校文化、教師發展、卓越課程等等。我們緊跟步伐,可以說,新教育的研究歷程,就是銀河的行動歷程。

我們知道,文化,為學校立魂。文化,就像一輪太陽,照耀學校前進的方向。我們的太陽,就是「讓每一顆星星在銀河中閃光」。它的意思是:讓生活在銀河校園的每一個人,能在銀河校園裡同生共進,實現生命的最優發展,閃耀生命的盈潤之光。

今天,我們在這裡共話「幸福教育」。我一直在想: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幸福的教育?還是先給大家講個故事吧——

1

畫面上這個研究蚱蜢的孩子,叫小袁。他常常會在音樂課美術課上神秘失蹤。原來呀,這孩子一年級就開始訓練桌球,除了上課,所有的時間都在球館裡。可他畢竟還是個孩子啊,所以,他就利用上課時間,抓蟲子、躲貓貓……

不過,這種狀況到四年級就不再發生了。因為,他漸漸迷上了班裡開展的新聞課程,他發現,看報紙,比抓蟲子還要有意思。

今年暑假,他去山東參加全國中學生桌球錦標賽。賽前,需要參加文化科目考試。全國未通過的孩子有82人。你們猜,小袁考了幾分?滿分通過!

這是參賽期間的小袁,走到哪裡都在看報。無論車上,還是賓館。每次媽媽去看他問他需要帶點什麼,他都會說:把前一周所有的報紙,一張不落都帶過來!

當然,他的學習更不落下。其他球員嬉戲打鬧的時候,他在學習;其他球員清一色手捧手機的時候,他依舊在抓緊時間學習。

他說:打球的人中,我要做學習最好的那一個;學習的人中,我要做打球最好的那一個。

比賽結束,好消息傳來,他進入全國八強,成為了國家一級運動員。

學習,打球,都優秀,他真的做到了!

是什麼,讓一個小小的孩子擁有這樣的信念?因為他從小就在讀世界。讀懂了世界,也就讀懂了自己的人生目標。

其實,這種信念,來自於新聞課程,來自於課程的研發者——陳溢華老師。2014年開始,陳老師就帶著孩子們,看新聞、說新聞、寫新聞。沒想到,這樣一個課程,竟讓連續三屆學生不光成績驕人,還表現出很多共同點:眼界開闊、思想深邃、目標明確、行動持久。這些寶貴的品質,讓孩子們看到了更遠的自己。

新聞課程,讓三屆孩子受益匪淺,也讓工作20餘年的陳老師找到了自身發展的第二曲線。她收穫了無數榮譽,還參加了全國教師成長力論壇。她說:課程,讓我蛻變!課程,讓我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幸福!

像陳老師這樣的課程,還有很多。近十年,我們一直以「學生需要」為出發點,研發卓越課程。入學課程,讓連續十屆總計3000多個孩子消除了恐懼,愛上的學校。食育課程,讓每一個二年級的孩子學會了做飯,懂得了「吃好,才能學好」的樸素真理。除此之外,學科課程也是豐富多彩:數學摺紙課程、音樂合唱課程、美術扎染課程、水墨課程等等。你們看,這個五年級的孩子從《清明上河圖》得到啟示,畫了一幅整整6米的長卷,記錄了她在學校的快樂時光。她說:「這下好了,無論我走到哪裡,都不會把銀河忘記了」。

課程的豐富性,決定生命的豐富性;課程的卓越性,決定生命的卓越性。

踐行新教育卓越課程,讓孩子們生動自由地成長著;而通過研發課程,老師們也找到了成長的「第二曲線」,變得越來越自信陽光。我想,師生一起活潑潑地成長,大概就是幸福教育的樣子吧。

2

每兩年,我們都會舉行「感動銀河人物」頒獎典禮。這位站在台上領獎的,就是校家委會主任——大家親昵地叫他「光頭陳爸」。

當時,陳爸接過獎盃鮮花,非常感動。他說:學校如此隆重的儀式,深深打動了我。我永遠都是銀河人。

陳爸獲此殊榮,可謂實至名歸。他任家委會主任期間,帶領全體家長,真正讓家長成為了學校教育的同盟軍與合伙人。

一方面,家長們為校服採購、食堂陪餐、跑道改建等許多工作奔波忙碌。

另一方面,「家長也要持證上崗」也成為了全體家長的共識。家長們在「好父母學院」認真學習的樣子,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他們覺得,只有「家長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2020年,學校承辦新教育示範學校開放日活動,陳爸帶領全體家委站上舞台,深情述說他們在銀河如何當家、如何與孩子們一起成長的故事。

與會的老師們由衷地說:銀河家長臉上的笑容,是真實的,是發自肺腑的。

的確如此。這些年,我們秉持新教育「家校共育」的理念,與全體家長成為了最親密的合伙人。家校之間心意相通、攜手同行的感覺,就是幸福的感覺吧。

3

咦,畫面上的孩子們排得這麼整齊,在向誰敬禮呢?

哦,原來是向我們的韓師傅敬禮啊。不光行禮,這個孩子還送上了一份禮物——她把自己看到的天蒙蒙亮韓師傅就在修課桌椅的事寫成了作文。孩子們說,韓師傅這個修理大王,全心全意為我們服務,太了不起了。

接過孩子們的特別禮物,韓師傅欣慰地笑了,他連聲說:謝謝謝謝,孩子們太好了!

每年寒暑假,銀河老師都會給校長寫一封信,為學校發展提出真知灼見,這樣一直持續了15年。每個新學期的開始,校長都會點評教師來信,並選出最佳來信。畫面上,就是葉校長為最佳來信獲得者頒獎的場景。

我想,在這個校園裡,能夠被發現、被需要,被在乎,被信任,這樣的感覺,就是幸福的感覺。

「讓每一顆星星在銀河中閃光」,就是生活在銀河校園的每一個人,能在銀河校園裡同生共進,實現生命的最優發展,閃耀生命的盈潤之光。

校園,就是一個巨大的「場」。如果,生活在這裡的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是靈動的、舒展的,是被看見、被信任、被鼓舞的,他就常常能生出「我很重要」的感覺,這,就是幸福,這,就是幸福的教育。

深入踐行新教育實驗的15年,讓我們慢慢相信葉聖陶老先生說的話「教育,是農業」,我們慢慢地學會了以農人的眼光,耐心地等待不同的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

也因此,我們做了很多我們認為很難,但是值得去做的事——

每周給家長寫一封信,持續了17年;

教師全員家訪,持續了17年;

每位老師給學生寫全科評語,持續了17年;

為孩子們製作電子檔案,持續了15年。很多家長收到這份電子光碟,十分感動,說,等孩子結婚了,要拿它做嫁妝!

「守住每一個孩子,擦亮每一個日子」,這句樸素的話語,也就成為了我們全體銀河人的座右銘。

這麼多年過去,無論人員更迭,時空變化,以人為本的辦學信念始終未變。而已正是這種「文化自信」,引領著學校快速發展,得到了家長與社會的高度認可——

2015年,《中小學管理》記者曾蹲點一天,寫下了《看見你們的幸福》;

2020年,學校承辦全國首屆新教育示範學校開放日活動,受到與會300名校長的高度評價,中國教育電視台還作了專題報道;

而尊敬的朱永新老師,更是多次蒞臨銀河,誇讚「這是一所真正在做教育的小學」。

教育,就是激發、喚醒與鼓舞。

新教育倡導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種「幸福與完整」,就是基於人的發展,幫助每個人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教育。

圍繞「讓每一顆星星在銀河中閃光」的辦學願景,我們一直在努力:努力讓教師享受到職業的尊嚴,讓孩子感受到成長的快樂,讓學校成為匯聚美好的中心。

「幸福」,是一個珍貴的字眼,是一種美好的體驗,是一個很難企及的境界。

「幸福教育」,更是中國教育大變革背景下人民群眾最殷切的期待。

未來,我們一定會朝向幸福,繼續努力。

朱雪晴:你,就是夏洛 ——以《夏洛的網》為例淺談師生共讀

入學課程:開學第一周,我們不上課——朱雪晴老師《銀河新教育》第七講

朱雪晴:把每一間教室都建成圖書館

圖說《新教育在銀河》(十二講)——走,我們去找好教育

讓每一顆星星在銀河裡閃亮——銀河小學:新教育的珠穆朗瑪

一所真正在做教育的小學——致敬美好最好的方式,就是親手把它創造出來

在銀河,遇見美好——向著青草更青處

......

特別推薦 收藏共讀|朱永新:新教育實驗二十年:回顧、總結與展望(上)

特別推薦 收藏共讀|朱永新:新教育實驗二十年:回顧、總結與展望(下)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新教育分會:關於發展團體會員、個人會員的通知

......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讓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有緣的教育夢想。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365b814858a5232df9c4564c231d9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