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必敗論」再度浮現!杜金:烏攻入俄本土,道德和心理打擊非常巨大

2024-08-16     瑜說還休

古人云「……必先奪其家國,傷其心志,踐其自尊,鬱結其身行,阻塞其所為」。

這話如今用在「吳晉之戰」的俄烏身上,頗為契合,特別是之於俄國而言。

現在,面對曾號稱「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的俄羅斯,烏克蘭在美、西方的大力支持下,竟然出人意料發動「閃電戰」,一時間,殺進如入無人之境的俄國,據其宣稱:已占有庫爾斯科千餘平方公里的領土。

確實,烏克蘭這一聲東擊西戰術,能夠在如此信息發達的時代,居然完全騙過了俄軍的眼睛,待其長驅直入俄國本土後,俄國人這才如夢初醒——這本身,就能說明兩點:烏克蘭軍隊的戰鬥裝備、戰術素養和戰鬥能力不低,而相反,俄國在軍事信息戰方面的相對落後,已是再一次得到了印證。

烏克蘭殺入俄國本土近十天來,俄軍竟然眼睜睜地看著烏軍已宣布成立庫爾斯克指揮部,這說明,除了烏東四州正面戰場上的正規軍,俄國的後備軍力水平有限、戰鬥力不強等弱點,已開始更多的亮在明處。

而這個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除了核武器的優勢,現在已圖有「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之虛名,假如與俄國歷史上有著領土糾紛的國家,如芬蘭、德國、日本及一些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此時或未來予奪回土地而發生戰爭,請問俄羅斯閣下,該如何自處呢?

有不少人評論稱:烏克蘭「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此舉,最後也難以達到更多實質性的軍事目標,其更多意義是在政治宣傳,以及對於美國大選及西方軍援的引導上——此論也很有道理。

但事實上,烏克蘭占領俄國領土一個多星期來,而俄軍仍然未能將其驅逐出本土,這已然讓「晉涼帝」心裡拔涼拔涼的了,而這對於俄國民心的打擊,顯然是更甚了!

從網上傳出的視頻中,可見一些俄國民眾對於官員的指責,就能得到側面的證明——顯然,烏克蘭殺入俄國本土,已經完全達到了「予毀其人,先毀其心」的宣傳戰、認知戰之初步目的。

這也可以從被稱作「俄國國師」「普京大腦」之譽的亞歷山大-杜金,於8月14日在中文自媒體上的發文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杜金其中有如是言;「烏克蘭人對普京和俄羅斯人民造成的道德打擊和心理打擊卻非常巨大」。

在中國的網際網路上,甚至是全世界的網絡上,認為「俄國此戰不會輸」者,一直占了大多數;但目前來看,個別「唯我獨清」者的預測與判斷,似乎越來越有可能成為現實——那就是「俄國必敗」的論調,顯然也是不無可能!

比如,中國知名的俄國問題專家馮玉軍教授,他在俄烏戰爭初期,就於知名的學術刊物《經濟學人》上,發表了「俄羅斯必敗」之論點的文章。

馮教授認為支撐其觀點的理由大致有:

一是此戰乃普京個人威權獨大之下,主動建構而成,造成普京的戰略誤判所致——這說明,普京治下的俄羅斯之國家思維,仍停留於17、18世紀「迷戀攻城略地」之傳統落後思維的窠臼中。

二是俄羅斯近代以來的歷史走向,一直遵循「西學為體,俄學為用」之路徑,但這是一種排除了真正現代性的所謂「現代化」,其與世界文明發展趨勢相背離。

三是此戰發生以來,多方面印證和暴露了俄國全方位的落後——特別是軍事上盛名難負的落後。

四是雖然作為一個核大國,普京或梅德韋傑夫們多次揚言以核相威脅,但妄用核武器本身,必會令俄國自身遭到災難性、毀滅性的打擊,所以,「雷聲大,雨點小」,俄國未必能成功的使用核武器。

五是俄羅斯陷入「信息繭房」效應,信息戰能力不如美、西方,準確的情資較為匱乏,因此嚴重影響了軍隊、特別是國家高層的決策。

六是蘇聯解體後,俄國工業基礎仍未從「產業空洞化」中恢復過來,其在武器上呈現落後趨勢,特別是在無人作戰武器和信息戰方面更為拉胯。

七是烏克蘭的頑強抵抗和全民團結精神,超出了世人預料。

且烏克蘭獲得了國際上普遍和強大的支持——比如美西方的全力支持,在聯合國有140多個國家對烏克蘭投了支持票;而棄權票和反對票卻寥寥無幾,烏克蘭顯然在道義性和正義性上占了上風。

因此,馮玉軍預言的結論,就是「俄國必敗」!此前,這一論調頗受質疑,甚至被司馬南等人痛罵,但現在,俄國越來越有陷入戰爭泥沼之勢,令馮玉軍的「俄國必敗論」,再度引發起關注。

而馮玉軍還特別提醒中國人:其一,中俄歷史上,曾有過三次結盟,但中國均未沾到好處,反而令我們喪失了325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其二,俄羅斯歷史上的特徵,呈現變化多端之特性,其往往會有「絕處逢生」的逆天變化能力,所以,我們要提防俄有朝一日將中國「當槍使」,關鍵時刻拿中國墊背,用於為自己解套。

其三,中國進入現代以來,從傳統的中庸思想,到如今極端化思維嚴重,主要原因就是受蘇聯的這一思想影響。

且因當年蘇聯文化對於中國輸出的單向性極強,因此深刻地改變和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尤其是「極端化、二元化」思維極為突出。

……

當然,中國官方一直宣稱「止戰、中立與和平」的態度與立場,這顯然展現了中國獨立的定力與戰略格局。

如今,俄國實質上等於直面與美、西方的這場戰爭,頗有點與當年的「抗美援朝」相似——只不過,時移世易,中俄似乎是對調了位置!

當年的「抗美援朝」中,蘇聯明顯強大於中國,但其仍「聰明」地殿後,不與美西方直面交鋒,而將中國推至前面——當然也令新中國「一戰成名」而獲益的同時,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但現在,俄國人自己主動挑起的戰爭,其當然必得衝鋒在前了,而中國則處於置身事外的更有利位置——雖然對此局勢的複雜性拿捏並不容易,但現實與戰略需要之下,中國也決不可能再挺身而出,替人擋住槍林彈雨了。

當中國官方都宣稱「沒有武器及相關物資的輸出」時,則俄國的命運,仍要依靠自己掌控——即使有朝鮮及伊朗的援手,大多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性質的「毛毛雨」。

所以,中國為自身的國家利益,站在了「中立」的立場上,也間接說明,面對抱著「只要還有最後一人,也要戰鬥到底」的烏克蘭,以及綜合實力遠勝於俄國的美、西方背後支持,說馮玉軍教授所言的「俄國必敗」之觀點,並非都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也似乎越來越像那麼回事了吧?【原創評論:瑜說還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34bf913213a5913f99add564ba753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