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將媒體記者一起查的司馬南咋說?「混裝油事件」處理結果來了,國企亦被定責

2024-08-26     瑜說還休

國務院食安辦對「罐車運輸食用植物油亂象問題」的調查處置情況,發出了處理結果等情況通報。

通報中稱:「從各地清查情況看,截至目前,未發現其他同類問題」——也就是說,調查認為這只是個案,而非普遍現象,若如此,咱們老百姓也終於可以大大輕舒一口氣了吧?

從其中的違法事實認定結果上看,可以說,基本上證明了當時《新京報》的報道情況為真,因此,通報中對於涉案的運輸企業、購買企業、受委託運輸方、涉事司機、生產企業及行政管理部門的公職人員等,都進行了責任認定與處理。

國務院的這份通報中,還特別在最後指出:「歡迎來自媒體記者、人民群眾等各種方式的社會監督」——這句話,顯然是對這起影響巨大案件曝光者的媒體和記者,給予了正面的肯定。

可是,人們或不會忘記,當時,面對如此重大的食品安全案件,人們在一致口誅筆伐之時,竟然還出現一股令人不安的異樣雜音。

比如,當時,就有網友或自媒體妄言:「《新京報》一直是一個『公知』媒體,其報道可信嗎?」;還有人評論道:「如此抹黑我們的公有制之代表的國企,是不是與國外有利益勾兌?我們要坐等事件翻轉」云云。

而曾公開質疑和否定國務院網站上關於民營企業貢獻——「五六七八九條」的司馬南,也是急不可耐地跳出來,專門發表了一篇長文——題目就叫:《中儲糧起風了,建言中央政府調查組》。

司馬南在其中稱:「須明確,現在這個問題是什麼?是對媒體反映的『罐車運輸食用油亂象問題』……賣家被點名是中儲糧,中儲糧的油本身有沒有問題?……至少有三方,即買家、賣家、運家?為什麼反覆只點名其中一方?……如果這幾個問題沒搞清楚,『中儲糧卸完煤油裝食用油』,這個結論從哪兒來的?……」

司馬南還稱:「有人給揭露這個事件的媒體唱讚歌,可以理解,但且慢,一切結論產生於調查之後,而不是在調查之前……」

司馬南更是如此聲稱:「建議將披露這個事件的媒體及其相關人員一同列入被調查的對象。最後一個建議,國務院聯合調查組可否增加網絡主管部門、意識形態主管部門的同志一同參與調查……不應忽視的是網絡意識形態鬥爭,有人長於設置議題帶節奏,或抓住某話題故意模糊焦點帶節奏」。

當人們都在關注「重於泰山」的食品安全問題——且這一重要問題,也很可能關係到司馬南及其家人的切身利益時,但他偏偏於此時,竟無依無據地將矛頭,無端地指向了提出問題的人。

如此「不是解決問題,反而先去解決提出問題的人」之做法,可以說,真的是讓人不寒而慄!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如果我們的媒體只會大唱讚歌,面對社會問題時不敢發聲,媒體監督作用就很難得到全面實現。

而媒體之所以噤聲不敢言,顯然也與司馬南之流「一切政治正確先行」的「左棍」亂舞大有關係。此事一出,其先向媒體開刀,那麼,類似已存在良久的「混裝油問題」,以後還會有人敢於報道與曝光嗎?社會問題還會有得到解決的這一天嗎?

試想,如果不是《新京報》記者的這一報道,是不是很多人仍在無知無覺地美美品嘗和品味著「混裝油」呢?

像寫出《重慶心歌》之大作的司馬南,其以「國企」等為幌子,意圖為過去的「不歸路」在招魂,因而面對與老百姓生命安全息息相關的食品案件時,他都能如此腦洞大開,將矛頭刺向揭穿問題的記者,因此將這一重大問題引偏到不該有的輿論方向——這於無形中,也是給被曝光者中的一些單位,起到了輿論開脫的效果。

但現在看看國務院的處理通報中,已明確認定:「生產企業通過銷售合同約定,將運輸和交付環節責任全部由買方承擔,違反《食品安全法》有關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保證食品安全、對社會和公眾負責的規定,應給予行政處罰。對中儲糧油脂(天津)有限公司依法處罰款約286萬元」。

這也證明了記者的報道,並無故意或惡意抹黑國企的做法——那麼,當問題剛剛揭開後,就如此將輿論污水引向媒體和記者的司馬南們,當然因此獲得了潑天的流量,及流量利益的收割,但是,其對媒體、記者和正義、良知的傷害,是不是又一次就此不了了之了呢?

事實上,無論是國企,還是私企,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平等經濟主體,它們也都有贏利的動力與衝動;而在利益驅使之下,如果制度、機制;監管、監督等不暢和不完善,則像國企這樣成為食品安全問題的參與者,也並非不會出現問題。

但是,就是有一些人,為了維護自己的思想觀念,總愛「拋開事實不談」,習慣性地先從立場出發,對於不同觀念者提出的對立看法,不是「和而不同」,而是搞族群撕裂,玩內鬥成癮。

這其實,仍是那個已被我們拋棄的「過去時代」落後思維的一種「陰魂不散」,且這些人利用網際網路平台,大有風頭越搞越大之勢,我們對此不可不察,不能不提高警惕!

如果媒體的監督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我們老百姓何至於吃了這麼久的「混裝油」而不知不覺?——但如果都如司馬南之流,「不是去解決問題,而是頭擠扁了,也要先去解決提出問題的人」,那麼,誰還敢去監督?誰還敢提出問題?

因此說,像司馬南之流的大行其道與茂盛生長,才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最大悲哀!——事實上,只有像敢於提出問題,敢於揭露問題,敢於批評問題,能成為良好風氣,能得到人們的廣泛支持時,才能真正讓問題遠離我們,讓我們不再被這樣、那樣的問題所困擾了!

當然,或許有一種可能,就是像司馬南這樣的「名流」,人家可能並不會吃這種流通於社會上的「混裝油」——或許,他們有「特供油」可吃?或者,人家玩的是「反美是工作,去美是生活」,所以,就不怕什麼「混裝油」是否被揭穿了?

這就好像,這些人最愛拱火「中美必有一戰」一樣,試想:真的火上澆油後,令中美大戰打起來了,則那些在美國有「小房子」的人,當然可以安全無虞地躲避戰火,但那些山呼「司馬南萬歲」的千萬粉絲們,你們呢?彼時又會在哪兒呢?……【原創評論:瑜說還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ac25d4f66f63f0c42c75cd2508fd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