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城落幕,曾經的三大電影節中國影帝現在在做什麼?

2022-05-28     深度文娛

原標題:坎城落幕,曾經的三大電影節中國影帝現在在做什麼?

「我們身在坎城(電影節),心系上海(電影節)。」

這是今年坎城電影節《銀幕》場刊內頁的上海電影節內頁。5月28日,坎城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這是因疫情告別線下舉辦後的又一次盛大歸來。湯唯因參與作品入圍刷屏微博的電影圈,谷愛凌的紅毯秀也驚艷網友……這讓沉寂許久的電影圈短暫地陷入了熱鬧的狀態,雖然中國電影此番在長片方向沒有較好的影片入圍,但是幾部短片也都收穫了不少讚譽。

其實,中國影片一直以來都是歐洲三大電影節青睞的對象,不僅有很多中國影片從三大電影節上大放異彩捧回來榮譽,同時還誕生了好幾位中國影帝。如今,這些影帝都在做什麼?三大電影節影帝的榮耀又給他們帶來了什麼?

葛 優

巔峰之後,深藏功與名

第4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影帝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是不一定有人記住他影帝的名號,卻能記住了他一部部精彩絕倫的經典,一場場教科書般的表演典範。葛優就是這樣的影帝——1994年,葛優憑藉張藝謀的影片《活著》,捧起了第4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影帝桂冠,也是至今為止中國人拿下的唯一一個坎城影帝稱號。

葛優的「影帝」屬性並非無可尋跡。1989年,葛優出演首部电影後的第四年,便因在喜劇片《頑主》中將膽小、慢半拍、蔫淘但不出格的青年楊重飾演得入木三分而備受關注。1992年更是憑藉喜劇片《編輯部的故事》獲得第1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獎。

葛優演繹的經典角色可以信手拈來。除了《活著》里的承載著中國現代歷程的富貴一角,還有《霸王別姬》里的袁四爺、《不見不散》里的劉元、《手機》里的嚴守一、《讓子彈飛》里的馬邦德……平凡無奇的外表下,擁有張馳有致的演技,從小人物的悲喜到大人物的動盪,葛優的表演都經得起市場的檢驗,也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口碑與票房的「雙擔」特性,是葛優與很多文藝片影帝不同的地方,而拿下「影帝」也是他事業的分割線。在坎城之後,他成為了「馮氏喜劇」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與馮小剛一起開啟了中國電影賀歲檔的票房盛世,他曾經在一個賀歲檔以三部電影「左右互博」,叫好又叫座的票房成績,以至張藝謀、陳凱歌、姜文對他「愛不釋手」。

業界把葛優評為中國電影史上最偉大的演員之一,他總能不露聲色地支撐起每一個角色,也能站著就把電影票房賺到手,一個「葛優」,是金字招牌,也是定海神針,就像黃渤所言:「葛優是創時代的電影人。」

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都很難再下到底層,但是葛優卻更懂得「功成身退」。近幾年,葛優不再擔任影片主角,無論是《決戰食神》《兩隻老虎》,還是《斷片之險途奪寶》《古董局中局》,他都像是「玩票」,似乎只有在《我和我的祖國》和《我和我的家鄉》里的小短片,才能找回他昔日熟悉的風采。

在《兩隻老虎》的發布會上,他一席對「主演」的論述闡明了他時下的心態:「我翻片兒了。我62歲就干62歲的事。原來我演電影是配角出身,我現在要回到配角那兒去了。我一點都不糾結,特別愉快。」有人形容,這就是「獨孤求敗」格局——武功高強的大俠叱吒江湖多年之後,逐漸隱身,江湖上只留下他的傳說。

現年65歲的葛優,被網友們親切地稱呼為「葛大爺」,最近的熱門新聞居然是「做核酸時被認出,熱心和市民合影」,網絡曝光的視頻中,葛優穿著樸素,和藹地和人們合影,真是又接地氣又沒架子,平易近人,頗有隱世高人的風範。

夏 雨

影帝是他人生的開端,但不是他人生的全部

第5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在北京夏日炙熱的陽光里,馬小軍一眾人從胡同里呼嘯而過,他們身上的青春荷爾蒙帶著姜文獨特的詩意,彌散在90年代的光影空氣之中,也傳到了遠隔重洋的威尼斯。在第5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17歲的夏雨成了傳奇——不僅是中國至今為止唯一一個威尼斯電影節「影帝」,也是威尼斯電影節目前為止年齡最小的影帝。

在他的印象中,頒完獎的那天早上一個《青島晚報》的記者找上門要採訪他,他才知道自己得獎了,反問道,「這獎和滑板冠軍有啥區別?」1996年,影片已經殺青快三年,夏雨還憑藉《陽光燦爛的日子》拿了金馬獎「影帝」。那個時候,他已經在中央戲劇學院的校園裡了,除此之外,他還斬獲新加坡國際電影節的「影帝」,夏雨「三料影帝」名號由此而來。

在《青島晚報》記者找來的那個早上,夏雨或許不知道,正是這個獎,改變了他的人生。正值高中畢業的他,在姜文和王朔的建議下,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走上了演員的道路。

2005年夏雨憑藉在《獨自等待》中的表演,榮獲了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演員,激動萬分,在之後的訪問中,他說之所以激動,是因為他在頗有儀式感地用這部青春片告別自己的青春。毋容置疑,因為《陽光燦爛的日子》,夏雨的青春都在「陽光」的照耀下,甚至在大學入學時,也有同學打趣道:「你說以後上課,是你教老師,還是老師教你呢?」

年少成名的喜悅,在後來就成了包袱,所有人都會將期待的目光放在他的身上,而他也深知,再也不可能遇見像《陽光燦爛的日子》這樣的片子了——強烈的矛盾下,「反叛」的夏雨差點因此退學,還故意推了不少「馬小軍」一樣的角色,甚至在大學四年儘量不接戲,以降低存在感。

告別青春,也就意味著他告別「影帝」的光環,從零開始。其實,一路走來夏雨的佳作也有不少,《卡拉是條狗》《警察有約》《獨自等待》《上海倫巴》《尋龍訣》都見證著他在褪去光環之後的成熟。

近兩年來,他水花最大的作品幾乎只有網絡劇《古董局中局》系列,有人說夏雨「出道即巔峰」,但是夏雨似乎並不在意,「中戲的老師告訴我:『你們不是做明星,你們是要做藝術家的』」現在的夏雨年過四十,不爭不搶,平淡且知足.

這些年,他也從未放棄過他最熱愛的滑板、滑雪運動,拿過獎,當過全國比賽的裁判,也解說過冬奧會的滑雪,甚至在2006年獲得過瑞士鐵力士山杯單板滑雪業餘組比賽冠軍。在喧囂繁鬧的名利場,不管是身不由己還是性格使然,只要他自己是開心的,陽光就仍然很燦爛!

廖 凡、王景春

相隔五年拿下影帝,後續之路殊途同歸

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2014年,廖凡憑藉《白日焰火》獲得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當他走上台領獎的時候,台下就坐著王景春,王景春怎麼也沒想到,5年後,他自己也能站上同樣的舞台,拿著同樣的獎盃。

或許際遇有前有後,但廖凡和王景春長相氣質是相似的。王景春有著大眾化的小眼睛和八字眉,這讓他看起來再普通不過;廖凡長著一張不算討好的面孔,有稜有角的臉,給人高傲清冷的感覺。雖然在帥哥美女聚集的娛樂圈,二人初出茅廬,難免會碰壁,但是卻從另一方面促使兩人都將精力灌注到提升表演功力上。

廖凡1997年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進入國家話劇團,在話劇舞台上磨鍊演技,參演了《半生緣》《戀愛的犀牛》等話劇,孟京輝讚揚他說:「廖凡在《半生緣》中的表演,代表了中國當代話劇表演上的最高水平。」

此後廖凡在一系列影視劇中擔任配角,戲份或多或少,但這並不影響廖凡把每一個角色都揣測到位,好幾個配角角色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好奇害死貓》里敏感自卑的大樓保安、《非誠勿擾2》里魅惑的同志建國、《讓子彈飛》里洒脫的麻匪老三……直到他遇到了《白日焰火》,這一年,他40歲,這一步,他走了17年。

王景春1995年考入上海戲劇學院,是廖凡的同門師兄,26歲畢業,31歲到北京當起了「北漂」,最難的時候,一年沒戲拍。雖然戲少,還多是配角,王景春從不應付了事,就算是幾分鐘的戲、幾個鏡頭,他也是百分之百地投入,這讓他在2013年就憑藉電影《警察日記》獲得第2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人們都認為憑藉「東京影帝」的頭銜,王景春總該可以揚眉吐氣,但事與願違,那幾年,王景春出演的一系列影視作品並未出圈,參與的電影《我是證人》《盜墓筆記》等也大多與青年熱門演員合作。此時,電影《地久天長》從柏林電影節傳來好消息,王景春憑藉「毫無表演痕跡」的表演,成為最大的「黑馬」,拿下影帝。這一年,王景春46歲,這一步,他走了20年。

至此之後廖凡接手了諸多經典電影如《師傅》《心理罪》《邪不壓正》《南方車站的聚會》《江湖兒女》的男主角,走出了自己既定的憂鬱硬漢路線。當然,影帝的光環始終照耀著他,比如在《江湖兒女》中賈樟柯仍舊要他跳著《白日焰火》中的經典舞蹈,《白日焰火》導演的新作又找上了他……

相比廖凡,王景春拿下「影帝」之後的事業似乎在變,又似乎沒變。不變的是,他仍舊勤勤懇懇地當配角,《隱秘的角落》《人民的財產》《對決》《警察榮譽》里將第一男主「讓位」於年輕演員,改變的是,此刻的他已經不需要靠戲份多少來證明個人的實力的,而市場上的熱劇除了需要「顏值」保證宣傳效應之外,更需要「影帝」們的好演技保證品質!

當然,在劇集作品中配合年輕一代擔當綠葉的事,廖凡也在做,比如熱播網劇《淘金》也是他為整部劇拉升了演技水平。不同於葛大爺的爐火純青,平步青雲,也不同於夏雨的「拿獎即巔峰」發展之路,兩位長相相似,成名之路相似的影帝殊途同歸,將名譽藏於身後,兢兢業業地演戲便是對影帝頭銜最好的回饋。

如今在坎城,盛典落幕,影帝歸位,當一切歸於平靜之際,借幾位影帝回望中國電影幾十年的征程,或許是唏噓感慨,也或許是與有榮焉。但無論如何,中國電影都在路上,中國電影人懷揣著夢想和熱情,也正在努力地向前蹦跑。我們支持著曾經的影帝,也期待著未來的影帝,希望在不遠的將來,我們能從歐洲再次收穫喜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2f8a8590c7a0d01bf03b4241cab4a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