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市為筆,總台秋晚在山水風光與歷史人文中詠月作畫

2024-09-19     深度文娛

一場節慶如何帶火一座城?

繼《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4春節聯歡晚會》在遼寧省瀋陽市開設分會場,帶領觀眾感受冬日東北濃濃熱情後,這個初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4年中秋晚會》落地瀋陽,一片煙火詩意、稻穀飄香中,佳節團圓的故事在此浪漫講述。

在城市的自然風光、人文特色和厚重歷史文化加持下,總台秋晚在節目設置、舞美搭建、主題內涵等方面與城市文化深度結合,通過實景山水舞台、外景錄製與多元文藝演繹,詮釋著文化之美、城市之美、民俗之美。

自節目官宣起,#央視秋晚嚴選中秋最佳賞月地#、#在東北過中秋氛圍感拉滿#、#跟著秋晚游瀋陽真得勁兒#、#武大靖鄧雅文譚維維東北話送祝福#、#毛不易單依純上演東北話人傳人#、#2024央視中秋晚會陣容集體給瀋陽打call#等話題持續刷屏,當地網友自豪表示:「這次大瀋陽太加分了」「好開心,歡迎大家來瀋陽」。

節目播出後,總台秋晚的用心選址更是讓不少觀眾感慨「看央視秋晚種草了瀋陽這座城」「秋晚把瀋陽拍得好美」「作為瀋陽人今晚很提氣」,在引發大眾情感共鳴的同時,總台秋晚也帶動著廣大觀眾在假期之際走出家門,前往那「天遼地寧,瀋水之陽」看一看。

從文化視角切入

做城市精神內核的放大器

今年總台秋晚的主舞台可謂有平湖秋月、鏡水含天的靈動之美,主舞台從瀋陽丁香湖湖面「生長」而出,這裡是瀋陽最大的人工湖泊,節目組因地制宜打造出360度全景舞台。整台晚會舞美的沉浸式效果審美風格統一,形式卻變化多樣,連接著地域文化、山川之景與科技之光。錄製期間,如夢似幻的煙花秀成為全城焦點,不少市民前來欣賞、拍攝,#瀋陽八月的浪漫是丁香湖給的呀#、#你的朋友圈被丁香湖煙花刷屏了嗎#相繼登上微博瀋陽同城榜。

晚會還深度挖掘城市歷史與人文特徵,做城市精神文化內核的放大器。除了主舞台,此次總台秋晚還涵蓋13個外景拍攝地,將一個個地標建築化為表演空間。開場節目《但願人長久》帶觀眾在瀋陽城中展開一場浪漫的Moon Walk,瀋陽故宮、中街、時代文倉城市書房、渾河外灘等地標景點徐徐展現,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嶄新的城市風貌躍然眼前。

融合戲曲元素的《赤伶》來到遼寧省博物館、瀋陽故宮拍攝取景,一個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座博物館,一個是全球矚目的世界文化遺產——中國現存兩大完整皇家宮殿建築群之一,兩處重要的城市文化地標,融入柔情與壯闊兼備的歌曲演繹中。正如歌詞所寫,「星河轉,歲月如梭」,從主舞台虛擬技術呈現遼博藏品《西湖十景圖》,到李玉剛仿佛入畫般置身於遼博之中,轉而又行走在瀋陽故宮紅牆金瓦之間,古今相照、歲月流轉之感被生動詮釋。

同時,在技術賦能下,當人工智慧技術「喚醒」文物,遼博里瓷器上的花紋、古畫中的仙鶴、仕女圖中的人物都有了靈動的生命力,在節目裡一同見證著「我華夏,千秋願,何遠闊」的新時代篇章。節目播後,#遼博的這些文物讓我的中秋DNA動了#、#瀋陽遼博鎮館之寶動起來有多美#等話題登上熱搜熱榜,網友紛紛點贊:「遼寧省博物館的文物拍得好生動」「感受到從歷史深處走來的文化自信」……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當法國鋼琴家理察·克萊德曼在盛京大劇院演奏起30多年前第一次來華時就演奏過的《梁祝》,經典之聲縈繞在渾河夜景之上;歌曲《若月亮沒來》的主舞台以3D效果立體呈現城市風光,伴隨著歡快的旋律,彩電塔、華強商業金融中心等瀋陽標誌性建築也仿佛舞動起來,節目在科技感中彰顯城市活力。

瀋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大國重器生產地,在文藝節目之外,今年總台秋晚還通過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視角,用微記錄、敘事化的拍攝手法,講述生活故事與家國情懷。從2014年開始,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迎接著一批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93歲的志願軍老兵李維波在這裡連續十年迎接戰友遺骸回家。中秋之日,李維波為戰友送去月餅,現在,這場漫長的團圓故事還在講述,就讓這輪圓月繼續照亮英雄回家路。

鑽進生活里

化身時空穿梭機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

跟隨鏡頭視角,總台秋晚仿佛一台時空穿梭機,帶領觀眾探訪街頭巷尾,沉浸式體驗城市人文氣息,一同感受都市生活中人們的精神風貌。

央視boys在總台秋晚第二次合體演出,康輝、撒貝寧、朱廣權、尼格買提來到有著近四百年歷史的瀋陽老北市,伴隨著《New Boy》的歡快曲調,節目以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記錄著老北市的熱鬧場景。相聚於此休閒娛樂的人們跳著舞高唱著「快樂在城市上空飄揚」,遊動的鏡頭從老式缸爐餅、面人製作技藝、滿族刺繡、剪紙、特色小吃等店鋪前走過,再加上天空中「飛天鳳凰」的驚喜助陣,央視boys所帶來的節日祝福讓觀眾倍感親切,網友直言「好想去老北市逛逛」!

今年是中國與匈牙利建交75周年,在中國工業博物館,匈牙利鋼琴家哈瓦西與瀋陽交響樂團合作樂曲演繹《樂器的崛起》。曾經,遼寧力量不僅帶動著重工業領域,在音樂領域同樣奏響精彩樂章:上世紀50年代,遼寧開設的東北鋼琴廠是當時全國四大鋼琴生產基地之一,在瀋陽,全國首個鋼琴音樂廣場更是推動了高雅藝術走進普通百姓的尋常生活。伴著交響樂的激昂之聲,舞者帶來了融入工人工作場景的舞蹈表演,當工業美學與藝術美學融為一體,這裡既有連接時空的迴響,也有鏗鏘有力的生活之音。

連接城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在《家的記憶》講述里,生在瀋陽、長在瀋陽的演員秦昊回憶起兒時生活與城市的一步步變化,從小時候在鐵道沿線撿拾小鐵釘和小螺絲的生活細節、第一次了解印在兩元紙幣上車床工人的故事,到長大後在文化產業園感受城市的慢生活,節目戲劇式還原流金歲月中的成長曆程,感受工業與現代文化融合的城市發展之路,溫暖的場景重現喚起一代人的共鳴。

挖掘細節故事

讓融媒體傳播成為地方文旅的高速傳送帶

硬核工業是一種底氣,山河遠闊是一份豁達,文明厚重是一種積澱。一首《送情郎》將二人轉民歌元素與流行歌曲融合,節目在民謠中吟唱家的記憶,晚風中飄來豐收的味道;《東北民謠》在傳統民族樂器嗩吶聲中吹響遊子思鄉之情,舞台背景中的關氏皮影戲精彩上演東北秧歌和家家戶戶掛花燈等熱鬧場景,生動講述著關於離別與期盼團圓的故事,衍生話題#毛不易單依純把東北民謠唱回東北#、#毛不易單依純把我唱到東北了#、#聽毛不易的東北民謠想家了#、#東北民謠在東北地界上桌了#等引發大眾持續討論,「這首歌我真的太喜歡了,不管聽了多少遍都還是會想哭」「撫平我想家的心」……

不只在節目內容上進行細節打磨,秋晚播出前後,總台還將特別製作的內容通過融媒體傳播,深度彰顯城市力量,更為細緻地呈現瀋陽的地域文化和歷史人文。硬核工業風裡有祖傳的絕活,鋼鐵味兒里透著文化香,齒輪轉動中傳承著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感受成為太空使用筆「胡魁章」毛筆的匠心製作工藝,體驗李氏糖人如何一筆一糖繪出文化傳承,在莫子山公園後備箱市集加入一場年輕人的夜市……秋風拂過渾河兩岸,月色灑滿盛京城頭,一座城市所蘊含的樸素文化內涵,凝聚在這場以中秋之名的團圓家宴。

此前,在節目預熱的一系列vlog中,瀋陽市文旅局局長劉克斌以「金牌導遊員」的身份探班晚會現場,向海內外遊客發出「來中國過中秋,到瀋陽看秋晚」的邀請,而他也在社交媒體上回應網友:未來,總台秋晚舞台將作為城市一景保留。

「秋晚主場」巨大流量帶來的紅利持續釋放。據媒體報道,瀋陽中秋假期旅行產品預訂熱度環比上漲了56%,秋晚錄製地丁香湖已經迅速成為遊客的熱門打卡點,同時,節目的播出也持續拉升遼寧人氣熱度。經綜合測算,截至9月17日15時,中秋假期3天,遼寧全省共接待遊客1288.2萬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2019年增長31.1%。

挖掘城市歷史人文,創新藝術呈現,在賦能城市文旅方面,總台發揮著國家級媒體的帶動力和影響力。通過「思想+藝術+技術」的融合傳播將優質晚會IP與地方文旅深度連結,把地方豐富多彩的文旅資源和人民群眾千姿百態的生活搬到螢屏之上,傳遞著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民族力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6c2548cba1d1ff6d3ac4a3036928e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