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融了13輪估值漲了200倍,就差一個IPO

2023-02-11     投中網

原標題:5年融了13輪估值漲了200倍,就差一個IPO

前不久,青山資本發布了一篇名為《35歲,中國式中年》的消費報告,裡面提到,慣性消費、現實壓力、非獨立決策等都是制約中年人消費的因素。那麼作為對比,年輕人尤其是「Z世代」消費力到底強在什麼地方?或許可以從KK集團招股書中披露的數據窺見一二。

比如雖然KK集團4個零售品牌的每筆交易平均金額(交易量/單量)基本按年降低,但疫情下門店依然下沉式擴張、大規模促銷,你可以看到即使客單價沒那麼高,但毛利率卻從2019年的27.1%逐年上漲到2022年的39.7%,增加的的這10多個點毛利,全都是年輕人用愛發的電啊。(投中BBKing)

近日,在招股書失效8個月後,潮流零售商KK集團第二次申請在港上市。

憑藉KKV、THE COLORIST、X11和KK館等零售品牌,KK集團成功讓不少「Z世代」成為自己的忠實用戶,並讓旗下門店變成了消費者喜愛的「網紅」打卡地。通過提供涵蓋美妝、潮玩、食品及飲品、家居品、文具等生活用品類別的產品,該公司3年GMV的復合年增長率達到163%,不過凈虧損也達到約82億元。

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KK集團獲得了深創投、經緯創投、洪泰基金、京東、eWTP生態基金等投資者的青睞,於上市前共完成13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達到約33億元。該公司的估值也在5年多的時間裡,從1億元猛漲到近200億元。

3年虧了82.13億元

KK集團的迅猛發展,離不開「Z世代」的支持。

經過7年多的時間,KK集團孵化了KKV、THE COLORIST、X11和KK館等零售品牌。其中,KKV是綜合性的生活方式潮流零售店,THE COLORIST是美妝潮流零售店,X11則是潮流文化潮流零售店,而KK館定位為生活方式迷你賣場。

雖然品牌定位不同,但面向的消費者主要是14-35歲之間的年輕人。KK集團提供的產品,涵蓋美妝、潮玩、食品及飲品、家居品、文具等生活用品類別,2022年10月底便擁有了14個主要品類超2萬個SKU。

在KK集團創始人吳悅寧看來,新代際人群的出現,催化出幾萬個新興的消費品牌,這些新品牌需要新的渠道承接來應對新用戶人群,KK的價值就是將它們連接了起來。

憑藉極簡的空間布局、極為鮮艷的色系等設計,KK集團成功吸引了新生代消費者的目光,並讓後者願意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獨特的購物體驗,這也使得前者的眾多門店成為了當地的時尚地標之一及「網紅」打卡地。

有文章曾提到,排隊進店的隊伍甚至從場內排到商場外數十米之遠,日均客流達到1.4萬+人次。在小紅書上,目前與KK集團旗下品牌相關的筆記便超過了5萬。海量流量的獲得,也為KK集團的品牌樹立和產品銷售奠定了基礎。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以GMV計算,KK集團是2021年中國三大潮流零售商之一,且是前十大市場參與者中增長最快的潮流零售商,2019年至2021年GMV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63%。

招股書顯示,在2019年至2022年前10個月的報告期內,該公司的營收分別為4.64億元、16.46億元、35.24億元、30.67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響下,該公司2022年前10個月的營收同比只增長了1.6%。

在報告期內,KK集團的凈利潤則分別達到了-5.15億元、-20.17億元、-56.81億元、1.89億元。這意味著,KK集團3年就虧了82.13億元,而在2022年前10個月則成功扭虧為盈。

按照該公司的說法,虧了這麼多錢,主要原因是當期經營業績以及按公平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負債的公平值變動所致。在報告期內,其按公平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負債的公平值變動分別為-4.38億元、-18億元、-54億元、4.56億元。經過調整後,KK集團在報告期內的凈虧損分別為0.77億元、1.71億元、3.04億元、2.54億元。

既是創業者,又是投資人

作為KK集團的創始人,吳悅寧還是個連續創業者。

2007年,從東莞理工學院計算機專業畢業後,吳悅寧成為了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產品經理。次年,有創業想法的他和朋友一塊成立了專注網絡遊戲體驗的「叮客網」,不過最終以失敗收場。同樣是在2008年,他還創立了從事新零售軟體系統研發的東莞市易得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而這家公司目前仍在運營中。

在感受到O2O的火熱後,吳悅寧於2015年成立了日後成為KK集糰子公司的廣東快客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並於同年12月在中國開設了首家KK館門店。一直到2019年5月,KK集團才推出第二個品牌KKV。不過4個月後,該公司便推出了第三個品牌THE COLORIST。次年1月,其第四個品牌X11正式出現在消費者面前。

多品牌矩陣的搭建,與KK集團的長期布局有關。吳悅寧曾提到,各個零售品牌指向KK電商平台,線上線下產生協同效應,其作用在於背書、提供流量入口及進一步完善用戶體驗,「從背書上,各品牌零售店對應不同的品牌/定位/空間/受眾,門店對消費者的認知提升效果非常好,同時也是我們電商平台的獨立流量來源。而從用戶體驗上,電商平台打破了門店SKU的數量限制,也打破了物理空間的限制,給用戶提供更多選擇。」

從取得的成績來看,吳悅寧的選擇稱得上成功。在報告期內,KKV和KK館的經營利潤一直為正,而在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響下,THE COLORIST的經營利潤也只是在2022年前10個月為負,雖然X11的經營利潤持續為負,但其營收占比只有個位數。

除了把時間用於創業,吳悅寧還將注意力放在投資上。2020年,吳悅寧和前UC聯合創始人梁捷、璀璨資本創始合伙人吳曉豐共同創立了專注於大消費領域的不二資本。

據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不二資本目前累計投資了16家企業,包括潮流玩家品牌城仕玩具、掛耳咖啡品牌商隅田川咖啡、氣泡果汁品牌好望水、小罐面膜品牌C咖、辣醬品牌禧寶制研等。

一邊是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另一邊又創辦投資機構成為投資人,吳悅寧的這波操作倒是能讓KK集團與不二資本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協同。畢竟KK集團旗下的門店需要持續上新,而消費類創業公司也需要線下渠道觸達用戶,股權層面的綁定,也能讓彼此有更多合作的可能。

13輪融資拿到33億元

估值5年多漲近200倍

KK集團的快速狀大,也得益於資本的助力。

在首家KK館門店開業3個月後,該公司就於2016年3月獲得了紅土創業和深創投共1500萬元的種子輪融資。在5年多的時間裡,KK集團共獲得13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達到約33億元,自身估值也從2016年3月的1億元,漲至2021年6月的近200億元。

這也讓KK集團的背後彙集了京東、eWTP生態基金、經緯創投、洪泰基金、璀璨資本、黑藻資本、CMC資本、深創投、五嶽資本、中信證券、民生銀行、國聯證券國際等投資者。

其中,梁捷通過黑藻資本和KK Brothers共參與了7輪融資,璀璨資本則總共參與了4輪融資。上市前,吳悅寧持股約24%,KK集團總裁郭惠波持股約4.38%,兩人為一致行動人,該單一最大股東組別合計持股約28.4%;此外,梁捷持股約21%,eWTP生態基金持股約9.88%,經緯創投持股約7.52%,CMC資本持股約6.3%,洪泰基金持股約4.1%,在F+輪進場的京東則持股約1.38%。

通過融資並拿到錢後,KK集團選擇加速擴張。該公司的零售店從2019年的211家,激增至2020年的556家,並在2021年達到721家,到了2022年10月底則微減至701家,覆蓋到了中國31個省及印度尼西亞的13個城市。

在該公司看來,新零售的突圍過程可以稱之為「三級火箭」,分別是點火引爆、助推和搶渠道、甩離和聚攏資源。在品牌有了火爆的人氣後,吳悅寧認為接下來的關鍵便是快速搶占渠道。他曾表示,一個好的購物中心甚至可以頂十個普通的,影響力可以無限被放大。選對位置對公司來說就是流量的保障。

不過門店的快速增加,也讓KK集團在資金方面承受了一定的壓力。在物業的租金上,該公司2022年前10個月便需要付約4.44億元。同時,其還會以貸款及墊付款形式向選定的加盟商提供財務支持。

報告期內,該公司提供給加盟商貸款的未償還金額分別為0.35億元、2.72億元、0.82億元和0.32億元,從2021年6月30日起,其不再向加盟商提供新貸款;在該公司作出的墊付款未償還結餘上,則分別為0.55億元、1.39億元、4.21億元和1.05億元。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中國潮流零售市場的市場規模在2021年為2534億元,預計2026年將達到5403億元。面對這個仍在快速增長的千億級市場,KK集團選擇繼續擴大業務規模,並決定在2023年將新增270家門店。

這便意味著,KK集團需要充足的現金來實現開店目標。截至2022年10月底,KK集團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4.63億元。到2023年底時,該公司預計將擁有近千家門店,到時候需要的資金可能會更多。不過一旦成功上市,這些問題或將迎刃而解。

參考資料:

1、KK集團創始人吳悅寧:顏值即正義,社交即貨幣,個性即動力,混沌學園

2、KK集團D輪融資1億美金,吳悅寧:零售的持久力要看體驗和效率,經緯創投

(文/魯智高 來源/投中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01e09bb229912a4ba4714cbfe0030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