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昨日友人送來一部8刀片破壁機,說是要滿足我的好奇心。真懂我。自從聽到有這個廚房法器,就好奇心大發作:能比豆漿機果汁機好到哪裡,把蘋果皮、籽和核都打成可吸收營養汁?能把魚頭魚刺都整成末末當魚湯喝了?能把胡椒粒磨成粉?掰飭到半夜沒睡,到底給琢磨出點門道,聽我慢慢說來。
——茹毛飲血當不了萬物之王。
遠古人吃食物就是茹毛飲血,那吃法是不得不豪放。不用考證,看如今的肉食性動物進食,就是我們遠古祖先的樣子,逮住獵物,按倒咬死,生吞活剝了它,整飽自己的肚子再說。食草動物也是,一樣整棵枝葉生整下肚,然後在體內反芻。這樣的吃相,實在是大自然的造化,物競天擇,只能這樣攝取營養。假如你頓頓熬好羊肉喂老虎,不出三天准生病。牛羊也是啊,你把青草果蔬打成漿,不喂死它才怪。
人就不像動物那樣容易滿足,習性亘古不改。人類的特性就是永遠不滿足現狀,要不如今還是茹毛飲血,怎麼能成為萬物之王?永不滿足就意味著一直進步,主要體現在吃。對待食物的態度和吃法,構成人類飲食文化。
——加熱食物是人類文明第一步。
不可否認,發明火是人類文明第一步。火,徹底改變了食物的結構和味道,把食材變成食物。原來烤熟的肉竟然那麼的香軟可口,於是激發了創造力,不斷嘗試其他做法。據考證,最早的肉湯,在陶器之前出現。古人把獸皮鋪在土坑,放進獸肉倒入水,再燒熱石塊扔進去,於是有了燙熟的肉和肉湯。後來發明陶器,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更好的煮肉熬湯。這個進步,如今感到再也簡單不過,古人卻為此花費了幾百萬年。溫習新舊石器文化就知道,我們的祖先為了一口吃的,開啟了所有智慧,用盡了多少的畢生精力,才有了我們如今享用不盡的美食。
——破碎食物是人類文明第二步。
古人有了煮飯的傢伙什,仍然維持著相當長的簡單烹飪,只有烤、燜、煮。還都是囫圇個,把動物肉整到罐里裝得下就行。直到周代,還是整個煮熟,皇家和祭祀,大場面用鼎,需要食物多。家庭還以陶罐為主。但是這時期的食物處理,已經有了突破性發展,表現在配料上。人們已經知道切割和破碎食材,換取更多的味道和口感,突出表現醬料的製作和食用。譬如蟹醬,用的渤海蟹,搗碎成泥加鹽,吃的時候拌入鹽菜,然後用煮熟的白肉蘸著吃。還有其他各種肉醬百多種,那時的美食,就像如今的白切肉,白水煮熟,蘸調味料吃,不同的肉,不同季節,用不同的醬料。
——古人破碎食材的工具。
這個都知道,最早用石頭,不僅能砸碎獵物的腦殼,還能劃開獵物的肚皮。然後有了研磨器具,石磨、石碾、石磙、地臼等等,很多還沿用到現在。進入工業化後,就有了各種破碎機器,把食材加工成更多想要的樣子。食品工業用途的,打米磨面,榨油製漿,家庭廚房就有了破壁機,煮夫神器。
所有破碎設備,遵循一個原理,把食材搞碎了,便於食用和提高營養吸收。所以在破碎用具的設計發明上,古人目的非常明確,一是剔除糟粕,二是萃取精華。譬如石臼,就兩塊石頭鑿成,一陰一陽,相互契合,可脫米糠,可制齏粉。再如石磨,也是兩片石頭,可功能突出,能磨面,能去皮,能成豆漿。所以在人類過去幾千年的生活中,這樣的破碎食材工具,與水井一起,共同構成家鄉的概念,占據著相當重要的文化位置。
——人體自帶的破壁功能。
人類吸收食物營養的根本原理,包括動物植物所有生命體,無一不是通過研磨、腐蝕,打破食材組織最後防線,取得營養。這個防線就是細胞壁或細胞膜,我們的破壁機要破的「壁」。其實我們只要進食,有沒有破壁機的幫助,都在不斷的破「壁」。前面舉例的牛羊「反芻」,就是把匆忙吃進去的草,再從胃袋裡倒過來,用牙齒仔細的研磨碎了,才可以消化吸收。我們吃東西,也不是囫圇吞棗,刀切烹煮後,必須的要經過牙齒的研磨,才被咽下進入胃袋。然後又經胃液腐蝕,破壞掉食物所有的「壁壘」,其營養方得以充分吸收。這個食材的初處理,到烹飪成食物,再到嚼碎咽下,然後腸胃消化與吸收,整個過程,才是根本的「破壁」,全自動化完成。
——破壁機的作用。
我們在吃飯經歷中,會有一定的自然障礙,影響對食物的享用。譬如嬰幼兒和老人,存在牙口缺陷,很多食物無法嚼碎,或者根本嚼不動。再如現有家庭廚具功能不到的,想喝豆漿果汁,把生黃豆簡單做成香濃豆漿,把囫圇個水果簡單做成冰甜果汁,不再是奢望。現如今的物質生活,也不再是簡單的米麵煮熟菜炒好,吃飽喝好為滿足。因而催生豐富功能的廚具,做出多樣化美食,家用破壁機就是應運而生的產物。有了它就可以在家庭廚房,輕易得到街頭飲品店的品質享受,而且能獲得親手操作的成功喜悅。
——我家「破壁機」疊代產品。
最早的一代破壁機,是祖傳的袖珍石臼,我們叫「手窩」,名字是相比地臼的「地窩」而來。很小,巴掌大,形狀功能卻和地臼一樣,就是處理材料量小,一般的用來破碎胡椒成粉,搗爛蒜瓣為泥。第二代是鋼磨,也是袖珍型,生鐵鑄就。不過已經有多功能雛形,配備有鋼磨,切肉刀片和香腸罐裝口。我平時多用來研磨胡椒粉和米粉肉的米粉,其他功能幾乎沒用。現在看來已經成了古董,算來也有40多年了。當時是很先進的家廚設備,全銀行家屬院就我家有,很多同事都借用過,有次被摔斷把柄,人家居然能電焊修復,要知道至今電焊生鐵也是高難度。第三代就是豆漿機。有一說一,豆漿機用的不多,就是做了幾次山楂飲料。倒是小鋼磨經常用,因為豆漿機不能磨粉,想起來有點委屈了豆漿機。第四代就是這個破壁機了。
——破壁機的來歷。
破壁機還不是我們的發明,確切的證據是起源於一個台灣人的經歷。他身患癌症後,放棄現代醫療手段,也不吃飯了,就用一台果汁機,全部食用果蔬汁,他叫「生機飲食」,結果把癌症喝沒了。他為此寫了一本書,書名《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這個人叫吳永志,自稱「國際名醫」。他在書里,聲稱他用的不是一般果汁機,而是大功率果汁機,能夠把蔬菜水果的細胞壁打破,從而獲得果蔬的「生機素」。正是這種生機素,才是癌細胞的剋星,治好了癌症。基本道理是:
破壁機能打破細胞壁,釋放全食物營養,釋放植物生化素。未破壁食用只能吸收其中一小部分的營養,而破壁後植物生化素被釋放出來,吸收可提高數倍。
這是10年前的事情,也就這十年,大功率的果汁機得以蓬勃發展,眼瞅著就要完全取代市場的果汁機、豆漿機、粉碎機、絞肉機等所有廚房破碎機具,成為真正的家廚之王。
這個機具是美國一家公司發明的,英文名稱為High Speed Blender(高速攪拌機)。破壁機的叫法來自於我國商人的智慧,為了國內好賣,可以把鱷梨叫牛油果,把阿貢叫雪蓮果,把攪拌機叫破壁機。
——破壁機的功能。
破壁機所有的產品功能,都來自於發明者的商業推廣、吳永志的治好癌症的故事,以及國內的商業鼓吹。常識告訴我們,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由6個部分:蛋白、脂肪、碳水、維生素、礦物質和水,這些物質普遍存在於動植物體內。所以,人類要吸取營養,就要不斷的吃他們,煮熟嚼碎,咽下消化,獲取能量。
從前面的論述可以知道,所謂的破壁,只是我們菜刀和牙齒的延伸,在動口之前就把食物搞碎了,省去了咀嚼。至於營養的吸收,還真不是破壁機所能做到的,需要腸胃的消化酶,才可以把食物里的營養物質轉化為能量。但是,在破碎食物上,再快的菜刀,再利的牙齒,存在著明顯的局限性。這個局限就是破碎不徹底。譬如金針菇、黃豆芽之類的蔬菜,人體的吸收率就很低,基本上大部分原封不動的屙出來,主要就是破碎問題。如果是破壁機處理,就不一樣了,會把它們徹底打碎,完全吸收。同樣道理,很多牙齒和菜刀處理不了的食材,破壁機都能勝利完成。譬如小魚湯,破壁機就能連肉帶刺帶魚鱗,一股腦攪拌成湯,全營養。按常規做湯,先煎後煮,吃的時候還難免扎嘴卡喉。即便做成酥魚,花費好幾個小時,魚骨還不好咽下。單從這個角度分析,上代產品能把食材營養提取率做到70%,破壁機卻能高達90%以上。
——破壁機的應用。
昨天收到破壁機後,立馬泡上了黃豆,今早打了一杯豆漿。喝到口裡明顯不一樣,突出的感覺,是細膩順滑,就像巧克力的廣告詞,絲般的順滑。和豆漿機做出來的豆漿根本兩碼事,我想,破壁機的神秘之處應該就是這個。這段時間我要陸續做完所有功能,充分享受新產品帶來的生活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