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在中國白酒品牌中,社會地位最高的莫過於茅台和紅星二鍋頭。是因為都有著紅色情緣。解放之初,茅台酒有毛主席親自過問,對貴州書記周林耳提面命要萬噸年產量。紅星二鍋頭被周恩來直接關懷,市長葉劍英奉命主抓。本文分享紅星二鍋頭的發展史,紅星商標的來歷,以及至今還保持在白酒最低價的原因。
一款白酒,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商品,卻在建國之初,被國家視同重要物質糧油棉,納入國家物價指數樣本管理,成為市場物價變動考核依據。由此可見,紅星二鍋頭酒在我國,不僅有著商品的突出位置,更有著政治性的物質戰略定位。本文就想通過對紅星二鍋頭酒的追根尋源,初步探討其紅色基因,值此建國70周年的大喜日子裡,緬懷第一代領導人對百姓生活的無微不至關懷。
——李時珍對我國發明蒸餾酒的時間,就是根據老北京土炮敲定的。但也因之引發我國蒸餾酒發明時代的爭議,成為一段公案。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的蒸餾器
我國的蒸餾酒何時有?一直是段未了的公案。有說法西漢時期就有了蒸餾酒,有南昌海昏侯墓出土蒸餾器為證。有說三國才有蒸餾酒,故事發生在曹操禁酒,有文字記載偷喝人的話,「清酒為聖,濁酒為賢」。不蒸餾沒清酒,旁證有蒸餾酒。大量的證據在唐朝,有詩為證:
白居易《荔枝樓對酒》:「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還有「久聞成都溜酒香。」
燒酒、溜酒自然是蒸餾酒了。
到了宋朝,證據更多了無需贅述。至於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說的:
「 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
不管對與不對,起碼的他老人家是以北京的燒酒作為斷代依據,引出本文的紅星二鍋頭的出身。
——二鍋頭成了元大都的代言。
統一的說法北京燒酒源於元代,是元朝統治者帶到北京的蒸餾酒技術和設備。當時的北京城叫元大都,現在說起老北京燒酒,自然會想起北京最早不叫北京,叫元大都。算來已有800年,但是那時候不叫二鍋頭,叫燒酒,還有叫白乾、燒刀子、土炮的,不一而足。據明朝的北京地方志記載:
「京師之燒刀與棣之純棉也。」
——二鍋頭酒是陳氏三兄弟的發明。
陳氏三兄弟出身於山西臨汾釀酒世家,老大趙存仁很早就去北京城做生意,站穩腳跟後,兄弟三人商量著要在京城發展祖傳的釀酒事業。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老二趙存義、老三趙存禮去到京城投奔老大,哥三個緊鑼密鼓籌備大事業。1680年創辦「源升號」,意思是要把老家祖傳手藝拿到京城發揚光大。
當時北京已有很多家燒坊,質量和品質良莠不齊。三兄弟用自家技術,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首創了「二鍋頭」釀酒技術,行話叫做「掐頭去尾留中段」。一鍋蒸餾酒出來,前頭的味雜,倒了不要。後頭的味淡也不要,只留中間的酒,得到的酒體,清澈透明,口感醇厚,清香味正,成為京城最美的燒酒,二鍋頭酒因此得名。
——二鍋頭酒譽滿天下。
相傳二鍋頭酒問世後,在京城力蓋群雄,經康熙帝徵用千叟宴用酒,普遍反應極好,據說康熙帝親筆題寫「源昇號」匾額,遂成為京城最好最有名燒酒。源昇號也藉此躋身京城四大商號之一,那三個是:王致和、松竹齋、同仁堂。松竹齋後來改名榮寶齋。
——和平解放的北京城,免遭戰火毀壞,生態得到完整保留。
都知道戰火的毀滅威力。譬如唐朝就稱為「酒鄉」的茅台鎮,那麼鼎盛的釀酒重鎮,還因清朝咸豐末年的平叛農民起義而毀於一旦。北京城的酒坊就得益於傅將軍,沒有受到絲毫的損失,包括源升號在內的12家較大的酒坊。
——華北酒業專賣公司實驗廠。
1949年剛解放的北京城,第一批工商業改造首選酒業。4月份由中央稅務總局主持召開了第一屆酒業經營管理會議,確定由政府實行專賣,停止私營的政策。5月成立「華北酒業專賣公司實驗廠」,就是第一家國營企業,也是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地點在建國門外八王墳。當時的全部家底就是接收的12家私營酒坊,包括源升號。
——國營酒廠第一個政治任務是保證國慶大典獻禮酒。
用現在的技術和設備,能在短短五個月內,從建廠到投產,到滿足產量要求,應該問題不大。但是百廢待興的1949年,實在困難重重。此時的中央政府作出全力支持,場地任選,人員任配,北京市市長、軍管會主任葉劍英還特批100萬斤糧食,作為啟動資金。終於在9月25日,勝利完成任務,生產出了國慶獻禮酒。並於國慶節前,用萬國載重汽車,運送到開國大典籌委會。實驗廠因為出色完成了中央部署的工作任務,被特批參加國慶大典,30多人組成的方隊出現在國慶節天安門廣場歡樂的海洋里。
送到開國大典的紅星二鍋頭
——二鍋頭的「紅星」商標。
即將解放的新中國,1948年就開始了緊張的籌備工作。當時有位日本友人,叫做櫻井安藏,在晉察冀軍區,為共和國設計了一個徽標,上面一顆紅五星,代表中國共產黨,下面托著藍飄帶,代表中國人民擁護新政權。這個徽標,儘管不是為白酒而設計,但是在成立華北酒業專賣公司實驗廠後,擬定二鍋頭酒的名字時,卻被推薦選中。1949年5月,經華北人民政府工商部部長姚依林簽批,成功註冊了紅星商標,並於同年8月31日在《商標公報》發布,註冊號為0321。至此,北京的二鍋頭有了紅彤彤的名號:「紅星二鍋頭」。在後來的幾十年里,譽滿全球。
——統領北方白酒,當好領頭羊。
最早的實驗廠,家底就囊括了北京城和郊區的酒坊。在總體布局下,隨之在石家莊建設了第一個外地酒廠,然後陸續建設12家分廠,詳見1965年8月19日北京市政府第287號《關於成立北京釀酒總廠、北京食品總廠的通知》。並經政府指派,由國營北京釀酒廠全力提供技術支持,切實幫助各分廠生產的發展。到了1982年,紅星二鍋頭又主動放開獨家特權,由全體二鍋頭酒企共享「二鍋頭」商標。
二鍋頭第七代傳人
——勇於承擔國家賦予的穩定物價重任。
我們都知道紅星二鍋頭是白酒里價格最低的牌子,性價比最高,而且穩定不變,至今還有10元價位的糧食酒。不是廠家不想掙錢,也不是不敢漲價,而是建廠之初,紅星二鍋頭就承擔起了一個政治任務,中央交派的任務。這個任務就是堅持最低價,保證百姓喝得起酒。中央在政策配套上,把紅星二鍋頭納入國家物價指數樣本,不給企業定價權。熟悉我國物價體系的都知道,這個「國家物價指數樣本」很厲害,建國以來的財政物價政策,只有糧油棉等切實關係國計民生的商品,把一個白酒牌子列入,放到現在,肯定沒一家願意承擔,也承擔不了。在當時也絕無僅有,可以看作國家與紅星二鍋頭酒廠的約定:實行低價政策,不能漲價。直到上世紀末,才最後一個放開價格,企業有了定價權。
——功成名就碩果纍纍。
進入本世紀後,北京釀酒總廠改稱「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宣告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2003年,為紀念800年京酒傳承,出產代表元文化的青花瓷紅星二鍋頭,第一次擁有了高檔產品。
2008年,《北京文化報》發布北京二鍋頭酒釀製技藝,被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繼承者為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與2015年,紅星二鍋頭蟬聯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金獎。
2017年,紅星二鍋頭獲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大金獎,同時獲得金獎、銀獎榮譽。
至此,老北京文化印記里的「登長城,吃烤鴨,喝二鍋頭」,終於有了現代版的白酒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