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別急著打罵,3步就能溫和地解決問題,不讓孩子鑽牛角尖

2019-10-22     父母世界

每一位媽媽都不想懲罰孩子,只是想要孩子表現得更好。作為一個臨床心理學家,同時也是4歲孩子的媽媽,現在來分享「軟批評」的魔法藝術,既溫和又易執行。

我們都愛孩子,似乎孩子們就應該愛自己。自信和自我感覺良好是每個人的生活目標。如果鼓勵孩子發展這些特質是我們作為父母的首要任務,那麼我們可能就會逃避處理孩子的問題,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然而,像我在《孩子的自信》這本書里寫的一樣,孩子需要從犯錯中學習,家長可以讓孩子對自己負責,而不會覺得自己像個壞孩子。

父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告訴孩子如何建立關係。孩子們需要了解自己的行為對其他人的影響,以及他人會容忍和不會容忍的行為。如果他們做錯了事,感到內疚是道德發展的一部分。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開發自己的心理晴雨表,明白「噢,我搞砸了」,因此會想要彌補。健康的內疚與羞愧及無價值感是不同的!

孩子犯錯了,只要指出來他就很傷心,為什麼?

有些孩子對批評特別敏感,很容易產生低自尊。雖然標準建議是批評孩子的行為而不是孩子本身,但大多數孩子聽不出兩者的差異。成人可以理性地分析:「我這件事沒做好,但是整體來說,我還是相當不錯的。」但孩子的思維是非黑即白的,當他們做了錯事時,會感到非常糟糕。

一旦孩子在犯錯後學到了教訓,就放手不再糾纏。重複提這個問題沒有任何意義。

如何溫和地解決問題,不讓孩子鑽牛角尖?

最好的方法是我稱之為「軟批評」的3步策略。事實上,這個策略也適用於合作夥伴和同事。

第一步:為他的行為提供藉口。

首先說,「我知道你本意不是這樣」或「你可能沒有意識到」或「我知道你正在嘗試」,這些話語表明你知道他是一個好孩子,他的出發點是好的,即使他搞砸了。

第二步:告訴孩子做錯了什麼,以及他的做法對他人的影響。

告訴他:「當你打中你的兄弟時,他的手臂會很疼。」家長很可能隨口補充一句,「你總是這樣對待他」或「你不在乎別人的感受」,但是強調孩子的錯誤不會讓你想表達的意圖更清晰,不要畫蛇添足。

第三步:不要重提孩子的錯,而是幫他彌補錯誤。

孩子無法撤銷已經做過的事情,我們也不想讓他一直對自己感覺糟糕。為了幫助他做一個正確的計劃,可以向孩子提出問題,例如,「你能做什麼來幫助你的弟弟感覺好一些嗎?」根據具體情況,父母可以向孩子建議可能的彌補方法。這可能包括道歉、安慰、分享、清理或做家務,例如分類回收。從廣義上講,如果孩子做了一些傷害家庭的事情,他可以做一些幫助家人的事。當孩子做了一些善意的,或者有幫助的彌補時,父母要表達真誠的欣賞。

孩子需要解決問題的更優方法,怎樣推他一把?

如果孩子經常遇到某種情況難以解決,那麼和他進行一次對話就很有幫助。

你可以如此描述問題,「一方面……但另一方面……」然後鼓勵他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一旦你提出了從兩個角度來看問題,你就幾乎可以看到孩子的思想在你眼前成長。他會超越只是「我想要」的想法,以適應其他觀點。

無論何時與孩子一起解決問題,他們的第一個建議通常都是完全不合情理的(「我姐姐應該搬出去!」)。你的工作就是告訴他:「那只是一個選項,但它不會解決問題。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如果你有耐心指導孩子思考問題,他可以學會提出想法並改進它們。如果他的解決方案取得了成功,你可以說:「哇!你的解決方案確實有效。」知道自己解決了問題可以賦予孩子能量。

如果孩子自尊不足,是否要擔心?

作為父母,當我們聽到孩子對自己做出負面評論時只有痛苦。這讓我們想立即跳出來,向孩子展示他有多特別。雖然「自我感覺良好的孩子會更快樂」的觀點看起來合乎邏輯,但研究結果顯示並非如此。研究發現,更高的自尊與學業上的成功、更好的人際關係,甚至是幸福無關,而過分的讚美可能會適得其反。

低自尊/自尊不足

低自尊/自尊不足的人不太願意體驗他們對自己的推斷,並且不相信自己的自我價值。

猜猜是哪一組孩子更有信心?

你越努力向自己的孩子證明他很出色,他就越可能害怕或者擔心他永遠無法配得上你的讚美。例如,在一項大型研究中,一組孩子接受了目標是提高自尊的課程,而另一組孩子接受了學術科目的教學。猜猜是哪一組孩子更有信心?

真正提高孩子們自信的是數學和閱讀的技能。我們的重點不應該是讓我們的孩子相信自己是非常好的,而是幫助他們建立牢固的友誼和真正的能力。

如何幫助自尊不足的孩子解決問題?

也就是說,我們不希望孩子具有低自尊,因為這樣他們會覺得悲慘,患抑鬱的風險更高。那樣也會成為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孩子可能害怕嘗試新事物,因為他認為自己不擅長;或者他會避免社交場合,因為他認為自己和其他孩子玩不到一起。還有可能他會走向相反的極端,認為自己如此完美,以至於沒有什麼是足夠配得上他的。

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不是教孩子對自己感覺更好,而是幫助他擺脫緊密的自我關注。現如今人們很關注自己的形象,並為此承擔很大的壓力。真正的自尊不是愛自己,而是不去想這個問題:「我夠好嗎?」假設你和一個好朋友在一起時,你不會想,「他喜歡我嗎?」我們想幫助孩子們連接到比自我更廣闊的東西,不論是友誼,還是有機會了解對他們而言重要的事情。

成功能激發孩子的自信嗎?

不幸的是,有些孩子很快就能給勝利打折扣。他們會挑剔自己的表現,堅持認為表現沒那麼好。一項研究發現,自尊不足的人在勝利後比失敗後感到更焦慮。他們擔心自己將無法再次成功,或者人們會期待更多。

一種幫助孩子感覺自己更有能力的方法,就是成為所謂的「有偏見的傳記作者」。告訴他有關努力最終取得勝利的富有能量的故事。你可以說:「我記得你第一次學習騎自行車時跌倒了,現在看看,你都能騎出花樣了!」專注於具體的事情,告訴他:「以前你做不到,但現在你可以。」

當孩子不按我的要求行事時,如何做?

首先,確保你的期望能夠實現。

想像孩子應該能夠以某種方式行事很容易,但你必須與孩子當面打交道。如果每晚你總是要求孩子上樓準備睡覺,結果30分鐘後,他只脫了一隻襪子,你必須嘗試不同的辦法。即使和他年齡相仿的大多數孩子可以單獨準備睡覺,或者即使他的妹妹可以做到,那也無關緊要。我認為現實的期望是孩子大部分時間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或者僅有一點點超越他能力的事。

獎勵和懲罰都無法讓孩子完成不願做的事。

當我給父母們做演講時,有時會這樣舉例—我對某位觀眾說:「來這裡,做一個後手翻,我會給你1000美元。」當然,他不會這樣做。然後我轉向其他觀眾並說:「看他有多固執!也許我需要對他更加堅定地說:『起來,年輕人,做一個後手翻,否則你欠我1000美元。』」他仍然沒有做。然後我說:「沒什麼辦法對他有用!我已經嘗試過獎勵,也試過了懲罰……」這個故事的主旨就是: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做你要求他做的事情,那麼獎勵和懲罰都是無關緊要的。

怎樣激勵孩子,讓他表現得更好?

確保孩子知道他可以取悅你。認識到孩子的努力和進步。忘記他過去的錯誤也是父母可以做的最慷慨的事情之一。孩子們的變化如此之快,每個月都會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仿佛換了一個人,所以上個月做的事沒有理由再提起了。

你也可以談談他的成長或變化:「你和你的兄弟在分享車的座位方面做得很好,你正在談判和妥協方面做得越來越好」或「你在學校幫助新同學展示了如何使用電腦。你正在成為能夠看出別人需要幫助,並且樂於助人的人」。「正在」這個句式如此強大的原因是,它對你的孩子表示,「如果你過去搞砸了,沒關係;如果你明天搞砸了,別介意。就在這裡,就現在,我看到了希望的證據。」這是送給孩子的多麼美麗的禮物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_OSo-m0BMH2_cNUgYXV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