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保姆縱火案1050天後,林生斌涅槃重生後慰藉眾人

2020-05-06     惜情君談心事

01


三年前,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讓我知道了一句話:


「我們都有權利,不與過去和解。」


影片中,因為一場大火,男主人公李的三個孩子葬身火海,原本幸福的生活也都化為灰燼。


李搬離了原本居住的小鎮,也封閉了自己的情感,終日如行屍走肉。


我至今仍記得,結尾處他平靜又沉重地對侄子說的那句:


「I can't beat it。」(我走不出來。)



人生中總有陰影,終生無法散去。


或許正是因為擁有過又完全地失去過,反而讓人對新來的快樂更加恐懼。


而每每回看這部電影,我總會想起生活中一個真實的人物:杭州保姆縱火案當事人林生斌


只是他多演繹了電影的下半句:


「我們都有權利,不與過去和解。


但我們也都有機會,把未來走下去。」



02


4 月 20 日,林生斌出現在了自家店鋪的網絡直播里。


一下子,店鋪直播間的觀看人數從 1 萬飆升至 10 萬。


「這件 T 恤我們有兩個顏色,白色和灰色,看得清楚嗎?」


「身高 170,110 斤穿什麼碼?1 個+就夠了。」


林生斌手持五六件衣服,一件件比劃、介紹給粉絲們看,看起來精神不錯。


他不似其他專業主播一般外放,也不習慣稱呼粉絲為「寶寶」,而是很尋常地叫「大家」;


直播里, 他也鮮少提及過往,而是專心做好介紹產品、贈送福利的工作。



算了算,這距離他上次正式工作差不多已有兩年。


兩年間,林生斌曾多次婉拒記者訪問,表示不願再以過往博同情。


就像他微博寫道的:忙碌起來真的挺好,哪怕加班也是一種幸福。


如今的他,只想用工作去覆蓋過往的標籤。


重新出發,告別過去。


03


回想起林生斌的經歷,又何嘗不是另一部《海邊的曼徹斯特》。


15 年前,朱小貞同自己的哥哥來到杭州創業打拚,準備做服裝。


一次,進貨的時候,剛把價錢談下來,轉眼就發現貸款被偷了,兄妹倆抱頭痛哭。


「哥,我們從頭來過,我們從頭來過就好。」


這是年輕的朱小貞擦乾眼淚對哥哥說的話。


後來,他認識了一個從福建過來杭州打工的男生,叫林生斌。


那時的林生斌,還是個窮小子,別說房車了,他連高中都沒讀過。


但林生斌與朱小貞一樣,面對生活踏實且堅韌。


於是,朱小貞便也不顧家人的反對裸婚嫁給了林生斌,即使林生斌沒有給她一個像樣的婚禮......



婚後林生斌為了兩人的生活,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沒日沒夜地忙,經常凌晨 4 點就爬起來進貨。


終於,在他的用心經營下,他們的生意越做越大。


房子也從曾經的出租屋,變成了 360 平米的高級住宅。


一家五口幸福美滿,林生斌還把一家人的名字放進自己的服裝品牌,取名「潼臻一生」。



只是這一切美好,都被一個叫做莫煥晶的保姆打入地獄。



2017 年 6 月 22 日凌晨 5 點多,莫煥晶一個打火機,點燃茶几上的一本書,就此,燒毀了這個家。


正在廣州出差的林生斌接到電話後,第一時間趕回家,可看到的只是 4 具黑乎乎的屍體。



「我們一家都對她不錯啊!」


這是林生斌悲痛中最大的疑惑。


一個月 7500 元的薪水,經常給她老家的兒子買禮物;


知道莫煥晶要買房,林生斌夫婦前後借給她 11 萬;


就連三個孩子在旅遊前都會問莫煥晶:「阿姨喜歡什麼?我買回來給你做禮物。」


而直到警方查證後,林生斌才看清莫煥晶的貪婪和卑劣。


這個女人不僅私下沉迷網絡賭博,還欠下了許多高利貸,為了還債,她多次偷林家的金器、名表去典當,買房缺錢其實也是她編出來還高利貸的理由。


後來,莫煥晶實在還不起錢,就想了個愚蠢的辦法:先放火再撲滅,騙取朱小貞的感激,以便繼續借錢。


可是沒成想火勢比她想像中蔓延得快,她便一個人逃走,完全不顧朱小貞和 3 個孩子的安全。



可憐林生斌與妻子朱小貞,熬得過日子艱難、熬得過艱苦時光,卻沒熬得過惡人的編排。


04


妻兒離世後,林生斌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不想活了」。


他長時間陷入無限的絕望。


那一個多月里,林生斌前後進了兩次急診室。


一次是半夜守靈暈倒;

一次是去寺廟為妻兒祈福之後因精神恍惚墜下瀑布,多處骨折,在醫院躺了 3 個月。



他把微博名字改成:老婆孩子在天堂。


在微博上,他寫道:


「老婆孩子離開後,時間變得越來越慢,我常常回憶起老婆孩子躺在房間的地板上,我仿佛看見他們的臉在天際浮現。


每到深夜,我都會大聲呼喊,喊進那個虛無,老婆孩子,你們為什麼離開我。


我感覺自己完全被空虛包圍,漫漫前路,似乎只有無盡的空虛。」


那段時間的林生斌,在妻兒離世的傷痛中摸爬滾打前行。


他時常稍微有些振作,好不容易有了點方向,卻輕而易舉地被一首歌一部電影給擊潰回原點。


一次又一次,反覆爬起,卻又反覆被打垮。



妻兒忌日前幾天,林生斌去找了紋身師。


他趴在紋身椅上,整個背露在外面,跟紋身師說:希望把家人紋在上面。


通常,紋身師都要求客人來之前必須吃飽睡好,保持一個好的體能狀態,可林生斌很堅持當天就紋。


紋身師後來記憶中說道:「那時的林生斌看起來太瘦了,整個眼窩都凹進去了,疲憊不堪。」


即使特別健壯的人,連續紋六個小時都會撐不住,林生斌則硬是撐了七八個小時,疼出的汗浸濕了椅子。


但他全程沒吱聲,因為他一定要在妻子和孩子的忌日來之前紋好。


下半輩子不讓他們「離開」自己。



朋友們都會勸林生斌去看心理醫生。


但他每次都拒絕,他說:


「心理醫生會讓我放下,可我寧願承受這樣的痛苦,我不願忘記,我不願放下。」


看到他曾折磨自己的模樣,也許我們才會恍惚:原來這世上有些痛楚,終究無法痊癒。


有時候放下比承受,更加愧疚、更加痛苦。


就像電影里的那句:「I can't beat it。」


05


而到這,林生斌仿佛進入了「休眠」時期。


直到疫情期間的一張名單,我才又一次看到了這個人的消息。


1 月 31 日,杭州市紅十字會發布了一則「捐贈物資接收清單」。


清單顯示:1 月 28 日,林生斌向杭州市紅十字會捐贈 5000 個口罩,每個單價 18 元,總金額 9 萬元。



還記得捐贈的前一天,他在微博上寫著:


「這幾天也沒聯繫上物資,沒出上一份力。」


原來,他一直在努力為疫情工作出力。



而當記者撥通了他的電話時,他平靜又謙虛地說著:


「沒什麼,這是全國人民都關心的事情。


現在口罩比較緊缺,我也是不斷地在找渠道,希望能買到一些口罩,給一些有需要的人。


打電話聯繫了國內外各種渠道,希望能出一份力。聽說杭州這邊比較緊缺,我就先捐杭州這邊。


我現在還在搜集,今天又收了 1000 個,明天給醫院寄去。


這個是每一個中國人看到,我想他們也都會出一份力。」



這兩年,林生斌雖然離開了大眾的視線,卻一直沒有偏離自己的人生軌跡。


從西藏、日本到澳大利亞,兩年來他一路用旅行去化解傷痛,也漸漸地,把對妻兒的愛轉化成大愛,給那些有需要的人。


四川九寨溝發生地震,他默默地捐了 5 萬,並寄去 2000 件衣服。



看貧困地區的小孩沒衣服穿,他送去一批自己品牌的羽絨服,價值 12 萬餘元,被聘為名譽村長。



同時他也去福利院做義工,像為妻子和女兒理髮那樣為孩子們理髮。



一點一滴,在我們的視線外,他一直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善事。


前不久,他重新開啟了自己的服裝品牌,並在淘寶上線。


他說:近三年一路走來,我失去過,彷徨過,尋覓過,最終我還是選擇了承擔責任,回到工作,回歸正常的生活。


在淘寶店,林生斌把公益連結掛在店鋪首頁上。


也就是:淘寶店成交的每一筆錢,都將以顧客的名義捐贈成交額的 10% 作為「微笑兒童公益計劃」的善款。



很多網友知道了這件事情,都趕來支持。


最讓林生斌印象深刻的一位買家,買了林生斌淘寶店裡的一件羽絨服,但其實她的孩子不過兩個月大。


買家圖裡,她把自己的孩子抱在羽絨服上,評論道:等再過三年,孩子就可以穿了。


還有許多買家拍下衣服後,留言備註:請寄給更需要的人。


包括一些單純支持林生斌,拍下連結的,林生斌都會把這些無名款摺合成衣服,寄給山區的孩子。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


或許就是對林生斌人生最好的詮釋。


就像 2020 年的第一天,他微博上所寫的:


「每個人的人生,都會經歷一些幸與不幸,這都是上天給我們的磨練,只有熬過,那段不為人知的歲月,人生才會有光明。」


生命中所有的最好,都是從最壞開始的。



06


導演楚原在獲得香港金像獎終身成就獎時,說過一段話:


「人生這兩個字,就是「歡聲」同「淚影」四個字砌的。


任何人,無論你昨天多風光,無論你昨天多失意,明天起身的時候,你一定要做個人,生活下去,明天你一定要做下去,這個就是人生 。


人生有東南西北風,你達到後是另外一個人生。」


李、林生斌,或者說是現實中的我們,都或多或少曾經掙扎於悲苦的泥潭當中,只不過有的深陷當中,有的身帶泥濘前行。


托馬斯·摩爾也在《靈魂的黑夜》中寫道:生活必然向前行進,即使你不知道它將行去向何處。


所以,請別忘記,我一開始所說的:


對於過往的經歷,你當然有權利不去忘記。


但眼前的路,別忘了你也仍有選擇權,讓自己繼續前行。



至少林生斌走過了煉獄,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滿足於現在所擁有的。


人生既然還沒走到盡頭,那就肯定還留有一絲光亮值得我們去珍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ZN-87HEBnkjnB-0zXKf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