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本來是遺骨的意思,通常是指佛陀的遺骨,因此也稱佛骨、佛舍利,後來也指大德高僧圓寂後焚化的遺骨。佛祖釋迦牟尼的舍利被認為是佛教至寶,佛頂真骨是佛陀的頭頂骨,僅有一塊,是佛教至高無上的聖物,現存於中國南京牛首山佛頂宮內。
據佛家經典記載,釋迦牟尼在拘屍城涅槃之後,各國都想得到佛陀舍利,均被拘屍城人拒絕。各國準備武力奪取,這時香姓婆羅門站了出來,曉喻眾生,並提出讓八國均分舍利起塔供養,化解了此番爭端。
這樣世界僅存一塊的佛教聖物,為什麼會在中國的寺廟裡呢?
佛教自從在漢朝時從印度傳入中國,公元68年,漢明帝下令在東都洛陽建造了中國第一座寺院,用馱載經書佛像的白馬命名為白馬寺。差不多在三國初年,東吳孫權開始引入佛法,在南京修了一座寺廟,因為是江南最早的佛寺,故起名建初寺,佛教在這時正式傳入江南。
南北朝時候,戰亂頻仍,建初寺在戰亂中被焚毀,後又在原址建了一座小寺院,因為地處長干里,便稱之為長干寺。
梁武帝是中國歷史上最痴迷佛教的皇帝,他在位期間,大做佛事,重修長干寺,後又將寺名改為阿育王寺。
隋朝統一天下之後,隋煬帝平毀建康城,長干寺也遭到廢毀。直到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一位法名可政的高僧向朝廷奏報長干寺舍利屢屢顯現靈驗之事,於是真宗皇帝便下旨重修長干寺,並建寶塔供奉舍利。
這次重修和以往幾次重修不同,真宗皇帝非常關注,還下令將之前幾年印度高僧敬獻的佛頂真骨舍利埋入寶塔地宮。寶塔建好之後,真宗賜名「聖感舍利塔」。 元朝末年,長干寺毀於戰火,但是寶塔依然屹立。
明朝永樂年間,長干寺意外失火,被燒得片瓦無存。明成祖為了報答父母的恩德,下詔在長干寺的舊址上重建寺院,賜名「大報恩寺」。 大報恩寺非常雄偉,浮圖高聳,堪稱古代建築藝術的奇蹟,但是寺廟的主題由供奉佛門舍利變成了皇帝報恩,世人也就慢慢遺忘寶塔地下埋藏的佛陀舍利。
清朝末年,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南京城遭受厄運,報恩寺又被韋昌輝剷平,萬幸地宮裡的佛陀舍利無人知曉未被損壞。
直到2008年,考古專家在南京長干寺遺址里挖出一個巨大的鐵盒,佛教至聖之物佛頂真骨在歷經千年之後,再次重現人間。
《法苑珠林》、《大唐西域記》等典籍曾介紹過,佛頂真骨是佛祖釋迦牟尼的頭骨,大致可以推測為一塊周長35厘米、直徑10厘米,顏色黃白、有清晰發孔德完整頭骨。考古專家經過嚴格詳細地考證,和史料記載完全契合,得出南京發現的佛頂真骨為佛祖舍利,現代科學檢測結果也證實了這一結論。
根據史料和長干寺出土的碑文記載:佛頂真骨是送太平興國五年(980年)來華的印度高僧施護所獻,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埋入長干寺聖感塔地宮,此後千年無人得見,其文物和宗教價值無可估量。
現在南京在牛首山斥資40億,建立了一座佛頂宮,用來供奉佛頂真骨這一佛教至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