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的解剖特點到底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早期診治宮頸疾病的契機呢

2019-07-08     宮頸癌學堂

子宮頸位於子宮的最下部,呈圓錐形,是子宮與陰道的過渡部分。位於陰道穹窿的頂部,其端部向下,突露於陰道之內。

育齡女性的子宮頸:長徑約:2.5—3.0cm橫徑約:2.2—2.5cm前後徑約:1.5cm。

人體的器官,分為體表器官和內臟器官,而子宮頸的一部分位於盆腔之內,屬於內臟器官,一部分位於陰道的頂端,是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又可稱其為體表器官,所以它是人體之內少見的「兩棲」器官,既有內臟部分,又有體表部分,這一解剖特點便是它的神奇奧妙之處。

人類是最具奧妙的生物體,女性尤為奧妙,單就小小的子宮頸,便是神奇無限,奧妙無窮。別看它只是子宮的一小部分,無聲無息,不疼不癢,在人體中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呆著,但它卻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器官,其中的學問可大了去了。

子宮頸解剖的奧秘,便為我們早期發現,早期預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子宮頸疾病帶來了寶貴的、便捷的、可靠的、有效的診治契機,所有這些都是人體內臟器官不能及的。

子宮頸的解剖特點到底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早期診治宮頸疾病的契機呢?概括的說有四個最為明顯的契機,那便是1.可見性;2.可觸性;3.可檢性;4.可治性。

1.可見性

有性生活的女性走進婦產科,醫生大多數都會進行婦科檢查,當用「窺陰器」置於陰道之內,緩慢地推進至陰道的頂端時,不僅僅可以看到陰道的全貌,也可以真真切切地看到子宮頸突露於陰道的部分,包括它的大小、形態、色澤、有無病變等,同時還可以看到子宮頸管內的分泌物是否正常。

2.可觸性

醫生可以通過「雙合診」的方法,即一隻手的食指和中指置於陰道內,另一隻手置於下腹部,兩手配合觸診陰道、子宮頸、子宮和雙側附件的情況(附件包括輸卵管、卵巢、相關韌帶等)。此時,對子宮頸的大小、形態、質地、有無「接觸性出血」以及子宮頸旁組織的情況均可以做出相應的判斷。

有時醫生還可以採用三合診的方法,即一隻手的中指置於直腸內,食指置於陰道內,另一隻手置於下腹部,可以更進一步觸診子宮頸以及子宮頸旁組織的情況,從而對子宮頸及其相鄰組織器官有無異常等做出判斷。

通過雙合診、三合診,子宮頸的情況,幾乎可以一覽無遺地掌控在醫生的兩手之間。難怪醫務界都知道,婦產科醫生的另外一雙眼睛,是長在他們手指上的。

3.可檢性

主要檢測HPV、TCT、陰道鏡下活檢、診斷性錐切、病理檢查和免疫組化等。

A、HPV檢測,即人乳頭瘤病毒檢測。

現代醫學揭示了HPV的存在,發現它的亞型多達一、二百種,具有高危型和低危型之分,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傳播的途徑主要是性行為和接觸污染物。人類是它唯一的宿主。其中高危型,主要導致子宮頸癌,低危型主要導致生殖道疣。

B、TCT檢測,即液基細胞檢查。

通過TCT的檢查,可以觀察子宮頸鱗狀細胞、柱狀細胞的變化,從而判斷子宮頸有無炎症、癌前病變、癌以及其他疾病。宮頸細胞學檢查,是一種非常成熟、可靠、便捷的方法。

C、陰道鏡檢查。

陰道鏡可以將陰道、子宮頸等組織放大10~60倍,能夠清晰地發現肉眼所不能發現的細微病變。極大地提高了陰道、子宮頸疾病診斷的準確率。

D、病理檢查和免疫組化。

在陰道鏡的放大作用下,醫生分別用一定濃度的醋酸、碘液先後塗抹陰道、宮頸組織,並可藉助於綠光,能夠準確地識別病變部位,以利在病變部位取多點活組織送病理檢查,當病變部位較大,或多點活檢有可疑之處時,還可以採用宮頸錐切的方法,再次送病理檢查,這樣能夠得到較HPV和TCT更為準確的診斷。免疫組化方法的補充檢查,進一步提高了病理診斷的準確性。醫學界將病理診斷視為疾病診斷的「金標準」。

4.可治性

在診斷明確的情況下,醫生便可以依據不同的診斷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治療,如醫學指導、定期複查、藥物治療、局部手術(Leep術,錐切術)、全子宮切除術、宮頸癌根治術等。

總之,子宮頸的解剖特點,提供了可見、可觸、可檢、可治等特性。幫助我們明確了病因、明確了病變、明確了診斷、明確了治療方案,起到了早期預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早期治癒的效果。

子宮頸癌是人類第一個明確病因的癌,第一個可以預防、可以根治的癌,任何人都不應該因子宮頸疾病失去健康,因子宮頸癌而喪失生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Y7ZfO20BJleJMoPMX8g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