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的《活著》到底有何意義?活著沒有任何意義,有意義的是生活

2019-10-25     古凌

活著本身沒有任何意義,有意義的是生活。

第一次接觸《活著》是朋友推薦的電影,因為電影而去接觸《活著》這本書,因為《活著》而去認識余華。余華在《活著》的自序中寫道: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活著》並沒有刻意的創作神轉折,也沒有豐富的情節,有的只是一個人關乎一生的故事。

這是一個老人福貴歷經滄桑和磨難,然後絕地而生,滿懷信念活著的經歷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這本書告訴我們面對生活中的苦難時我們不應輕易放棄生命,理應心懷仁慈、善良、堅毅、樂觀

從福貴身上我們都能學會一個人生道理,我們在面對生活中的苦難時我們都應有樂觀、堅強、不屈、淡然的生活態度。其實人活一世,本就沒什麼勝利可言,活著,便是一切。書里有著這樣三個人生哲理:

1、失去是珍惜的開始

小說的主人公福貴,出生在富裕的地主家庭,自幼衣食無憂,而有的東西似冥冥之中早有註定,我們常說:「縱有千萬家產給你,你若守不住又有何用?」顯然福貴就是那個守不住的人,小說中福貴小時候就因性格頑劣而遭到教書先生斷言:「難成大器。」

長大後的福貴果然不負教書先生的斷言成天遊手好閒,因從小家境富裕導致他心裡下意識認為家裡的錢財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起初的福貴並沒有很過分,後來他迷上了賭博,賭博是條不歸路,它會掠走一切,福貴父親曾勸導過他,但是他未曾回頭。

這條路是他人生苦難的開始,隨後家產散盡、家破人亡,他父親在家產輸光之後急火攻心去世,妻子懷著孕回了娘家。人總是這樣總是要失去了才知道珍惜、才會想到當時的好,福貴亦然如此。

2、活著就是希望,希望不滅亦能絕處逢生

人活在這個世上最怕的不是貧窮,不是孤獨,不是誤解,而是絕望、是自我放棄。然當一個人對生活始終抱有希望時,即便身處絕望,也能擁有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家產敗光、家破人亡福貴的人生苦難拉開了序幕,這兩件事終是讓福貴找到了一點人性,面對慘狀福貴思來想去終去找贏了自己全部家業的龍二,來到這他從第一聲啼哭就開始住的地方,再回去,他是一個點頭哈腰的租戶,但無論如何在生活面前,其他一切都是虛無縹渺的。

得了五畝好田的福貴,變成了那個時代廣大苦難農民的一員,辛苦地種田以解決基本溫飽,日子雖苦但福貴心裡卻踏實,他慢慢適應著這種苦難的生活,也努力將生活往好的方向過。

福貴的妻子也在生完孩子後去找了福貴,妻子和兒子的到來也讓這個家有了些許圓滿。原以為這是幸福的開始,但苦難接踵而至福貴在離家幾里之地被抓去當兵,那時正值國共內訌高期,在戰場上他與戰友相互激勵一路歷經磨難終於回到了闊別兩年的家,在他最絕望的時候,只要想到家人,就會獲得一股名為希望力量,一股可以支撐他活下來的力量。

生活大多時候很殘酷,當你努力了許久仍看不到起色,就會覺得自己的人生是灰色的,沒有亮光,但是只要心中有希望、期盼那就不會陷入絕望,就會絕處逢生。有人這麼說過:「當你感覺人生這條路走得特別陡的時候,那恭喜你,你快到山頂了光明就在前方。」

3、扛起命運的磨難生活的苦,是活著的悲哀,為人的無奈

從戰場上撿回一條命的福貴回到家後母親已經去世,他在隨後的的日子裡經歷了這個國家那段歲月里經歷過的一切,土地改革,人民公社運動等特殊時期。太多的人被裹挾在時代里,命運身不由己,唯獨福貴順從地活著,他像是被馴服了一樣從不反抗從不埋怨,他珍惜活著的時光,珍惜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光,即便窮苦,活著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的東西

但命運的苦難並沒有結束,在那個困苦年代的人最怕生病,但偏偏怕什麼來什麼福貴妻子病重只能臥床。當苦難降臨時,人們總會從另個一方向尋找希望,這另一方的希望就是有慶,然而苦難再次降臨,有慶在去獻血的過程中死亡

有慶的死就像一個開關,在哪往後的日子裡福貴的生活中充斥著死亡的味道,親人一個接一個的死去,生命里難得的溫情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

然他都憑藉自己的堅韌、樂觀而挺了過來,他就像詩里說的那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後來的他已然學會和命運和解,淡然的面對生而為人的無奈。他經歷了命運的種種磨難之後還能頑強的活著,他是這平凡世界裡不平凡的英雄。

故事的開始到結尾福貴的表現讓我的意外至極,完全沒想到他居然可以背負起接踵而至的打擊,抗下生活的所有苦難,在苦難面前他沒有選擇放棄生命一了百了,反而選擇堅韌的活著,富裕了半生的他竟有著對苦難異於常人的承受能力和樂觀態度,他的一生用大起大落都無法難以形容,在經歷了身邊的人一個個的離去。

最終在他世界裡的親人一個不剩的時候,他也變成了一位雪鬢霜鬟的老人,他的生活也就沒了生老病死的苦難、沒了親人離去的苦,最後他的生活也歸於平淡陪伴他的只有一頭牛。他的一生就像他唱到的那樣——「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余華說:「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人生的路總要一步步走,即便坎坷,即便滿布荊棘,但野花也有春天,只要熱愛生活。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文/古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Xv-OCW4BMH2_cNUgF4V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