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心理醫生學會傾倒心理垃圾

2019-12-13   525心理網

柜子下面的十幾包抽紙一個多月就能用完,作為一名心理醫生,找我哭訴的患者太多了。每天面對形形色色的患者,他們大多都帶著負面的情緒,可以說心理醫生每天都要接受大量的「心理垃圾」。

合格的心理醫生在為患者做諮詢時會注意自身與來訪者距離的把控,保持中立、平等,重視「距離美」,要具備隨時結束「共情」的能力,根據需要隨時回到心理醫生的角色中來。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難題,一般我會從這幾個方面來處理:

一是用「適度」看待生活。

當你特別在意和期待一件事的時候,這件事的細小變化就會引起情緒和行為的巨大變化,這種不合適的過度在意、過度關注、過度期待、過度控制仿佛就像放大鏡一樣,讓情緒和行為極易失控。

如果是適度關注、適度在意、適度期待、適度控制,理性會回歸,情緒和行為會適當不失控。如果說你眼裡的世界決定了你的情緒和行為,那麼我們應該多用樂觀積極的眼睛看待這個世界。

「生命的90%是在於你如何去看待和接納事情,是積極樂觀看待?還是消極悲觀看待?是過度在意和期待?還是適度在意和期待?甚至不在意不期待,將決定你的情緒和行為。」

二是「接納」一切,已發生的和不可控的一切。

很多時候,痛苦來自於不接納和過度期待,作為當事人卻不自知,把「強求」當作「應該」。如果一個人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那麼他就會明白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看問題的角度都是不一樣的,就會明白待人接物要「和而不同」,允許他人和自己不同。

三是先靠己再靠他人。

有些人為了所謂的虛榮心、面子不願尋求他人幫助,有些人一遇到問題就求別人幫助,這都不是正確的做法。在尋求他人幫助之前,要仔細思考問題,自己先試著解決問題,不可以自己不思考不努力,就想著別人幫助。這是過度依賴他人,無法幫助一個人真正地成為獨立自主的個體。自己無法解決了,應當尋求他人的幫助,有家人、朋友的幫助,心理的安全感也將得到滿足。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心理科 趙振海

來源 | 微信公眾號:525心理網( ID:psy525_cn)一個有營養的心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