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冷:肝氣鬱滯;膝蓋冷:陽虛寒凝

2019-11-22     大國醫說

冬天來了,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個字「冷」。

冬天氣溫很低,天氣寒冷,中醫認為寒主收引、凝滯,這時人體的血管處於收縮狀態,血流緩慢。而手和腳相對於軀幹來說是人體末端,中醫稱為「四末」。

手腳冷——肝氣鬱滯

特點:愛生氣

在寒冷的冬季陽氣內守,不達「四末」,也就是陽氣不能到達四肢,手腳特別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環不暢,所以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這種情況一般女性多於男性,腦力勞動者多於體力勞動者。

這種手腳冰涼不是真正的陽氣不足,是為少陽樞機不利,陽氣鬱遏在里,不能透達於四末所致。四肢冷的辨證多屬於肝氣鬱結,氣機不暢。當肝氣鬱滯的時候,往往更容易出現情緒的失常,表現為敏感、生氣。氣機郁滯不通,有時候還會有腹脹痛的情況。

調理方法:疏肝理氣解郁

膝蓋冷——陽虛寒凝

特點:膝蓋僵硬,嚴重時腫脹,站起時僵硬疼痛。

冬天活動少,靜坐或躺臥,加上低溫,很容易導致膝蓋血液運行不暢,也可能造成或加劇膝蓋疼痛。另一個原因,關節長時間受涼和巨大的溫差也是導致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低溫或巨大的溫差會導致肌肉和血管收縮,引起關節疼痛。

這個病最常見的是陽虛寒凝型。當年老體弱,肝腎虧虛,筋骨失養,諸多慢性積累性勞損因素導致膝關節周圍筋脈拘急,氣血運行受阻,風寒濕邪乘虛侵襲,使氣血凝滯,導致關節腫痛,活動受限。因此冬季陽氣深藏於內,寒邪侵襲於外,最容易出現膝關節疼痛。

陽氣不足,失去溫煦推動,陰寒凝滯, 以畏寒肢冷,胸脅、脘腹、腰膝冷痛喜溫,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等為常見症的證候。

病因:寒邪直中少陰,或它經誤治損傷心腎陽氣。

主證:背惡寒,手足寒;身體疼,骨節疼;口中和。

臨床表現:背惡寒,手足寒;身體疼,骨節疼;口中和。

調理方向:溫陽散寒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圖文內容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WvCDlW4BMH2_cNUgnwG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