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父子:少年不懂父母恩,懂時已成中年人,如何看待父母恩?

2019-09-22     寶爸育兒路

寶爸育兒路(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張先生的父親已經去世三年了,他清楚的記得父親在病床上最後一刻的樣子。父親顫抖的手指向窗外蔚藍的天空,微弱的喘息聲帶動著早已泛白的嘴唇問著:「窗外那片藍藍的是什麼呀?」張先生遙望窗外,沒有做出回答,因為他覺得,父親已經沒有什麼力氣了,不想再讓父親多費力氣。可就是這回身忘卻的一瞬間,父親停止了呼吸。

事後,張先生整理了父親的遺物,找到了一本筆記。其中一頁是這樣記載的:【兩歲那年,兒子指向蔚藍的天空問我「窗外那片藍藍的是什麼呀?」我溫柔的回答「是天。」兒子問了我無數次,我也回答了無數次。】張先生看到這裡,頓時凝噎。原來父親一直都深愛著自己,去世前那段沒有被回答的對白,正是父親臨走前回憶起了過去。

中國式父子,從來都沒有太多的交集。兩人隱藏著話語,不溝通,不傾訴。直到其中一個人遠去之後,才漸漸明白,原來彼此是存在愛的。少年不懂恩,懂時已成人,或許就是再說中國式父子吧!

中國式父子的愛並非在年少時能夠參透,可是等到理解的時候,往往父親早已遠去。由此,作為子女的我們應當多多關愛自己的父母,不要在他們尚在的時候,傷了他們的心。

中國式父子固然悲情,作為人子的我們應當怎麼去回報這份恩情

1. 多多給予父母關愛

我們需要多多給予父母關愛,哪怕是細小的舉動,都可以展現出我們對父母的關愛。譬如幫助父母捶背,幫助父母端茶送水,只要我們能夠做到的事情,儘量滿足他們。不要等到父母不在這世界上了,我們才知道後悔,那時候顯然已經晚了。

2. 必要時刻陪伴父母

我們需要表露出對父母的愛,最單純直白的愛則是長情的陪伴。時刻陪伴在父母身邊,將我們所有的溫暖都給予他們,這才能夠彌補我們的遺憾。就算某一天,父母離我們遠去,我們也可以很開心的說著,曾經陪伴父母的時光,我們感覺到很快樂。我們沒有遺憾,也不存在遺憾!

3. 經常溝通,表露愛意

中國式父子的悲情在於從不溝通,如果父母與孩子之間經常斷絕溝通,定然不會表露出彼此的愛意。作為晚輩的我們,應當多與父母溝通交流,讓他們知道我們很體貼,關愛他們。我們需要讓父母感受到我們的愛意,我們更應該在有生之年孝敬父母,報答父母。

父母在,尚有來處。父母去,只剩歸途。我們無必要知道父母對於我們的重要性,平日抽出時間,減少一些交際活動,多多陪伴自己的父母。交際什麼時候都可以進行,但是陪伴父母的時間正在一分一秒的流逝,我們需要珍惜才是。

今日話題互動:你會經常與父母交流嗎?你會不吝嗇的將自己的愛意表達給父母嗎?說出你對於愛的看法,我們進行一次深層次的討論。

寶爸育兒路,兩個孩子的爸爸,在家全職帶寶寶的寶爸,對嬰幼兒護理,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嬰兒早教,孕媽保健等領域有獨特見解,參加過專業的育兒培訓,為您提供專業豐富的育兒知識,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棘手問題都會在這裡給您最好的解答,提供專業的意見!

我是寶爸育兒路,高級育嬰師,專注於解決寶寶成長中的各類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VvTPWm0BJleJMoPM_Ay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