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經典,七十年代的浪漫就這麼簡單

2020-01-30     我為人民看電影

一句「老許,你要老婆不要」,徹底重燃了人們對電影《牧馬人》的熱度。

上映於1982年,豆瓣評分8.7的電影《牧馬人》重拳出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地證明了老電影的魅力,將那個時候的中國展現在了人們面前。

大戶人家的公子,家世敗落,錯娶逃荒的少女,妥妥的言情小說經典劇情。

先結婚,後戀愛,還沒認識,兩人便已結成夫妻。

雖然現在聽起來有些狗血,但在當時,顯然是極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了,老許更是親切的稱呼妻子為「毛丫頭」。

時隔三十年,電影為何大火?

究其原因,還是人們厭倦了都市的快節奏生活,開始嚮往自在耕耘的田園生活,開始憧憬人與人,人與自然的真誠交往。

和視頻博主李子柒的爆紅一樣,不是偶然,是都市人民長久以來,精神上的呼籲。

有山有水能牧馬,鄰親友善感情真。

廣闊的草原所能容納下的,遠比密閉的城市多得多。

對比當時的價值觀,會發現我們的社會早已變味。

男主許靈均(朱時茂 飾)於新時代中萌芽,深深植根於集體主義,而現在的人們則更信奉「利己原則」。

我們本能的認為,被打上「右派」標籤的許靈均會自甘墮落,還會遭到街坊鄰里的歧視。

直到隔壁大嬸端著兩碗面的寬厚以待,才改變了我們的慣性思維。

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增溫,不是富極一時的錦上添花,而是困難時刻的雪中送碳。

樸實的笑容,真摯的禮物,也讓我們迅速的體會到了,那個年代人與人之間溫度。

我們永遠記得的,是政府準備批鬥許靈均時,朋友同事為他「開罪」的出謀劃策,熱情的臉上看不出絲毫對於右派身份的介意。

回顧經典,七十年代的浪漫就這麼簡單

許靈均結婚請鄉親喝酒那天,沒有酒席,沒有排場。

一碗水、一塊糖就換來了大傢伙的真誠以待。

不計較一分一毛,鄰里鄉親都是親人,有困難就是要互相幫助。

靈均平反那天,鄉親們歡欣鼓舞,唯有李秀芝(叢珊 飾)不同於其他人。「從我嫁給她的那天,我在心裡就給他平反了。」

這個看似文化水平不高的婦女,卻總在關鍵時候語出驚人,令我們遐想——

「麵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

「他飛的再高,線始終都在我手裡握著呢。」

「我把心都扒給他了,比錢貴重的多。」

秀芝那裡,我們再一次看到了過往愛情的模樣。兩個樸素的人,兩顆樸素的心。

和現在審美觀里的優雅俊俏不同,勞動人民也有符合自己的可愛。

會制磚,能蓋院,養啥啥肥的秀芝真的算得上「寶藏媳婦」了。

得知有錢的許父回來了,秀芝絲毫不艷羨。

她教育兒子:「爺爺的錢是爺爺的,我們自己的錢要自己掙花的才踏實」。

靈均去見許父的路上,秀芝責怪自己從未能給公公做過一頓飯,故而煮了茶葉蛋,買了枸杞給靈均帶上飛機,拿去孝順未曾謀面的公公。

臨見面,靈均卻也未曾拿出。

她們哪裡想到,自己路上開銷都需要反覆斟酌的十塊錢,在資本家那裡根本不值一提,別人一頓飯都要八十塊。

和父親見面後的靈均,顯得拘謹,畢竟兩人早已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許父說靈均,手掌粗大不像許家人,而這又何嘗不是許靈均脫離資本主義最好的證明的,真真是實踐出真知。

愛情,友情,親情,在大背景下交織成一段樸實但別有韻味的故事。

仔細回味,你會發現其實影片中並沒有多麼波瀾起伏的劇情衝突,真的打動人們的還是片中那些樸素真摯的感情。

直至現在,人們信仰的基礎也仍是感情,這一點在電影上映後的三十多年間仍未改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UmBV928BjYh_GJGVHoR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