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狀病毒疫情影響,2020開年除了一部《囧媽》,再沒有別的電影公映。
情人節之前的所有電影也都相繼退檔,而本應在情人節上映的《小婦人》、《海獸之子》等電影也都撤檔了。
不過就算是有電影上映,也是沒人敢出門看的吧。
沒辦法,已經待在家兩周的我,又重新去翻看了去年遺漏的片子,還真被我找到一部堪稱完美的女同題材電影——《燃燒女子的肖像》。
豆瓣8.6分,爛番茄98%新鮮度、IMDb8.2分、Metascore93分,國內外都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的第72屆坎城電影節上,這部影片斬獲同志金棕櫚獎和最佳編劇兩項大獎。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對女同類型影片的印象還停留在朴贊郁導演的電影《小姐》上。
《小姐》里的一對主僕在「愛」的謊言里,與慾望、暴力、陰謀糾纏不清。
大膽、露骨的情節畫面,卻絲毫不顯廉價和艷俗,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但今天講的這部影片卻給人完全不一樣的感覺。
《燃燒女子的肖像》是一部清秀有銳氣的電影。
寫兩個女人的愛情,寫的並不溫柔纏綿。
兩個生機勃勃的靈魂,宥於時代給女子的禁錮,不可抑制的要生髮壯大。
該片講述的是浪漫主義時代初期發生在大西洋邊布列尼塔小鎮上的一個故事。
才華洋溢的年輕女畫家瑪莉安收到伯爵夫人委託,需要完成富家小姐艾洛伊茲出嫁前的肖像畫,並且是在對方不知情的狀況下。
伯爵夫人要把這幅畫像,給女兒遠在米蘭的未婚夫送過去。
白天女畫家悄悄觀察小姐的一舉一動,到了晚上才縱情下筆。
即便是在充滿禮教束縛的時代,兩人在畫與被畫的親密接觸下,卻也漸漸萌發了禁忌的曖昧情愫。
兩個人之間感情逐漸升溫,但是迫於社會觀念、禮教的捆綁,卻停留在彼此試探的階段,誰也沒有捅破那層紙。
只在瑪莉安為艾洛伊茲用鋼琴彈奏管弦樂器,那按捺不住的情感得以被窺見。
「它描述一場暴風雨的來襲,百蟲齊鳴,蛙聲鼎沸,緊接著暴雨傾盆,電閃雷鳴……」
瑪莉安專注在彈奏上,她並未抬眼看看,那個一直以來板著臉孔脾氣古怪的艾洛伊茲,現在,在她的臉上浮現的那陣陣柔情蜜意——她微笑地看著一旁的瑪莉安。
從畫家之凝視到愛人之凝視的轉變過程,也成為本片最迷人的地方。
單向箭頭變成了雙向。
愛的越深,越不想欺瞞。
於是瑪莉安告訴了艾洛伊茲,自己來這真正的目的。
可讓瑪莉安感到吃驚的是,艾洛伊茲竟答應配合她的工作。
並且,一幅不滿意,再畫第二副,直到完美。
鏡頭沉著地在兩個女性之間直接反覆切換,像兩幅肖像畫來來回回地照面,完成戀人的博弈。
這份隱秘的愛,終於在伯爵夫人出門辦事後沒有了顧忌。
瑪莉安和艾洛伊茲終於一吻定情。
這份禁忌之愛,既有柔情微風;
亦有驚濤駭浪。
兩個自由的靈魂在不斷碰撞,交融。
當她們在女僕的帶領下去參加篝火會時,火不小心點燃了艾洛伊茲的裙子。
那宛如,瑪莉安炙熱的眼神,燃燒了艾洛伊茲的心。
越過火光,兩人的視線如磁石般互相糾纏,在眾人面前她們無法公然示愛,只能以眼神傳遞深情。
無意展現他們在突破禁忌時,內心的猶豫和掙扎。
它想展現的,是兩人之間純粹的愛。
伯爵夫人總是要回來的,畫好的肖像終究要被送出去。
留在瑪莉安身邊的只有一幅那天晚上裙子燃燒著的艾洛伊茲。
故事的最後在音樂會,畫家沒有走上前去向昔日愛人問好。
她只是坐到對面的觀眾席,沉默地注視已然是一名盛裝少婦的艾洛伊茲。
而艾洛伊茲,抽離坐滿人的看台,隔著眾人幾米距離,獨自端坐著聽。
那曾被畫家笨拙演繹,「不快樂,但充滿生機」的管弦樂曲——百蟲齊鳴,蛙聲鼎沸,暴雨傾盆,電閃雷鳴。
淚如雨下,但這一次,視線沒有交匯。
凝視與被凝視之間,皆是情慾,皆是妄念。
深情即是一場悲劇。
以往的大部分女同電影中都缺少這種女性凝視,而趨向於男權環境下對女性的傾軋與傲慢想像。
而《燃燒女子的肖像》里幾乎沒有男性視線,交錯的視線在兩位女性間流轉,幽微而熱烈的情思流淌其間。
在這部電影里,不論是攝影、配樂又或演員,都窮盡氣力為我們詮釋了獨屬於戀人間的情話。
此外,更是對性別差異的討論和對女性地位的思考。
如果你閒在家看膩了國產言情劇,不如來看看這部電影。
看了真的不虧,至少兩位女主的顏值和演技就值得我起立鼓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JrzyGHABgx9BqZZIzEQ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