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離異,孩子說:即使你們不相愛了,我也愛你們!

2020-07-22     荼然笑了

原標題:父母離異,孩子說:即使你們不相愛了,我也愛你們!

一女孩的父母因離異不在其身邊而無法出席感恩父母活動,於是女孩的班主任得知後,和愛人代替其父母參加活動,並為她準備了禮物。

視頻中,這孩子說「我很感激老師和師娘代替我的父母來,我愛我的爸爸媽媽,更愛他倆。」

雖然整個畫面充滿了對老師的感激之情,但是從孩子話語中可以看出,雖然父母離婚了,但是孩子對父母的愛一點沒有減少。

也就是說,即使你們不相愛了,孩子也愛你們!

說實話,很多家庭提到關於「離婚」話題,關心最多的是孩子的,有的夫妻很想和她離婚,但又擔心離婚會影響子女健康成長。

離婚到底會影響孩子多深?

1.父母離異,未成年的孩子多半會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不安全感也逐漸增強,有時候就會在情緒上表現的鬱鬱寡歡,甚至變得衝動、易怒,會表現出與人發生爭執、打架等攻擊性行為。

2.很有可能造成二次傷害,所謂二次傷害來源於利益父母的「補償心態」,處理孩子的問題時候會一味的退讓和包容,沒有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

3.離異後撫養子女的一方,特別是媽媽帶孩子,會把自己人生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無形的不斷地增加孩子的壓力。

4.有的自控能力較差的離異父母會把孩子當成出氣筒,長此以往,孩子性格要麼會越來越自閉,要麼就會越來越反叛,形成兩種極端的性格。

有人說,為了孩子那就不離婚了,湊合著過吧,等孩子大了再說,這樣真的好嗎?對孩子的成長就一定有好處嗎?

中教資料庫小編覺得,人都是有感情的動物,夫妻兩人如果沒有了感情支撐,這個家庭就相當於一個空殼,即使從外面看起來還很完整,其實早已支離破碎。

孩子的察言觀色的本領並不輸給成年人,父母如果是勉強自己不離婚,那麼雙方必然是處於一個長期處於爭吵或冷戰的狀態,這仍然會讓孩子存在一種不安全感,會因為擔心父母離婚更焦慮不安。

就像作者論文投稿,沒投稿前,作者焦慮是因為不知道選什麼刊物,用中教資料庫投稿通車完成一鍵選刊之後又焦慮能不能審稿通過,還好中教資料庫投稿直通車在投稿時作者可以選擇三本目標期刊,但不會一稿多投,只會上一本刊拒絕錄用後,稿件會自動投遞到下一本期刊,直至錄用,如果三家目標期刊均未錄用,系統會將您稿件的摘要推送到給所有符合條件的期刊,大幅度提高投稿成功率。

當自己的所擔心的事情有了結果,就不會那麼焦慮了,也許結果會很難過,但是這便是成長道路上的磨難,經歷了磨難,終將成長。

都說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長久最深刻的榜樣,如果父母不得不選擇離婚,怎麼做才能相對降低對孩子的傷害?

要講道理!!

首先要告訴孩子,父母決定分手是為了解決我們之間的問題,而不是因為你可能做了什麼或沒有做什麼,父母離婚不是你的錯,離婚了爸爸媽媽仍然是愛你的,並且用行動表現出來。

其次,作為父母,需要平和地處理探訪事宜,儘量減少孩子可能感受到的壓力。

父母不要試圖讓他們「選邊站」,這點很重要,對任何人來說,認為與父母中的一方交談是對另一方的不忠,或者認為父母中的一方的幸福重擔落在了你的肩上,都是不公平的。

所以,不管你們是恩愛的夫妻,還是現已分道揚鑣變成的最熟悉的陌生人,對於孩子的守護不能因此而改變,因為父母的愛,才是孩子內心真正的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TX2neXMBd4Bm1__YHEq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