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剛入幼兒園家長的信

2019-09-24     妙媽育兒

本文供稿作者:葫蘆媽媽




又到一年幼兒園季,這樣的場景還記得嗎?

孩子頭一兩天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對新環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好奇,而隨著新鮮感的消失,他們開始想家,開始哭鬧,幼兒園的老師稱它為「後反勁」;

孩子一入園就大哭大鬧,不肯上幼兒園;有的孩子則整天眼淚汪汪,跟在老師後面悄悄地自言自語「我要回家,我要媽媽」;

孩子會出現頭痛、肚子痛、發熱、上火、尿頻、便秘等生理現象,一回家這些症狀馬上消失。入園焦慮反應嚴重的孩子甚至會出現晚上睡覺不踏實、做噩夢,連說夢話都是「我不上幼兒園」,等等。



孩子為什麼會產生入園焦慮呢?

第一,分離焦慮

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與父母、親人朝夕相處,建立了依戀情感關係,一旦離開家庭和親人,孩子會缺乏情感上的依戀,有的孩子甚至會擔心父母是不是不喜歡自己、不要自己,才把自己送到幼兒園的。因而產生不安心理而沒有安全感,進而產生分離焦慮。

第二,社會性能力弱

一是社會適應能力弱。行為科學認為,適應是指個體以各種心理活動的方式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節,以便使自己能夠順應環境的過程。3歲前的孩子年齡小,身體機能發育尚不完善,特別是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不完善,使他們對周圍環境的認識能力、適應能力都比較弱。幼兒園和家庭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環境,孩子已經習慣了家庭比較寬鬆、自由的環境,進入幼兒園後,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夥伴和教師,以及陌生且有規律、有規則幼兒園生活,孩子往往表現出無所適從,會出現不願意上幼兒園,想媽媽想家的焦慮情緒。

二是人際交往能力弱。兩三歲的幼兒正處在自我意識發展時期,人際交往的能力剛剛萌芽,缺少人際交往的技能。他們雖然喜歡與小夥伴在一起,但又不知道怎樣與小夥伴交往,一旦來到有許多不熟悉面孔的集體里,也會因不適應產生焦慮情緒,跟小朋友發生衝突。

第三,生活自理能力弱

現在絕大多數家庭都是以孩子為中心,孩子在生活中處處受到成人的過度呵護,還沒有餓飯就送到嘴邊,出門不是抱著就是坐車,幾乎所有的事情都由成人代勞,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突然到了一個什麼都需要自己做的環境里,自信心受到嚴重挫傷,懼怕上幼兒園,產生逃避心理。

第四,家庭教養方式偏頗

有的家庭教育中家長的誤導,也會導致孩子的入園焦慮情緒,如有的家長在孩子不聽話時,會拿幼兒園和老師來嚇唬孩子,用「不聽話就送你去幼兒園」、「叫老師把你關起來,不接你回家」之類的話來教訓孩子,使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就對幼兒園產生恐懼感,認為幼兒園並不是一個快樂的地方——這也是孩子入園後不適應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孩子會焦慮,大人會焦慮嗎?

答案「當然也會有「

1. 帶來各種不愉快。

我相信很多父母對於這一點感同身受,只是不敢說出來,有時候這種不便還會演變成厭惡的心理。當你試圖離開孩子哪怕10米的距離,那瘋狂的尖叫對任何人而言都是不愉快的。

2. 導致深深的內疚。

當你因為各種原因需要離開孩子,你會感覺很糟糕,即便要離開的理由再正當不過了——你需要工作、休息或者只是要去上個衛生間而已。其實育兒本身就是一件被內疚感包圍的事情,每個家長都會犯錯,而分離顯然不是其中之一。

3. 傷了孩子的心。

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沒有什麼比分離更可怕的了,而你的表現往往讓他們的恐慌更上一層樓,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是怎麼了,到底發生了什麼。



如何克服幼兒入園焦慮?

第一:父母要相信孩子和老師

有些父母之所以會有入園焦慮,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們認為孩子離了他們不行,又擔心在幼兒園裡孩子受欺負,擔心老師教不好。種種的擔憂讓父母完全沒有心理準備,更別提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了。

第二:父母不要讓孩子害怕上學

有很多父母都無意識地向孩子傳輸這樣一個觀念:上學是很可怕的!如果孩子不聽話,父母可能會對他們說:等你上了幼兒園,你再這樣老師會罵你的!這類的話會讓孩子對幼兒園和老師產生不好的印象,自然就不願意去幼兒園了。父母應該要灌輸孩子積極向上的思想,讓他對幼兒園產生憧憬,而不是恐懼。

第三:先帶孩子熟悉幼兒園環境

孩子對幼兒園產生恐懼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對陌生環境的不熟悉導致的,所以家長可以先帶孩子去幼兒園熟悉一下環境,告訴他哪裡是教室,哪裡是操場,哪裡是老師辦公室。孩子熟悉了之後更不會排斥幼兒園。

第四:鼓勵孩子講述在幼兒園裡發生的事情

當孩子上完一天的幼兒園回來之後,家長可以鼓勵他講述一天發生的事情。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回憶起快樂的時光,更加喜歡上幼兒園,還可以發現孩子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

第五:準備好幼兒園所需的物品

孩子在幼兒園需要很多東西,如果準備不齊全,孩子會感到手足無措,會讓他對幼兒園的印象不好。家長可以在入園之前準備好孩子更換的衣物、毛巾、水瓶、玩具、食物等物件。而且,身邊有自己熟悉的物品也能讓寶寶更加安心。

入園準備不是光給孩子的準備,父母也要有相應的心理準備甚至要做好孩子就是會哭鬧一段時間,很難適應的打算。

當孩子真的出現分離焦慮時,也在我們的預料之中,這種比較低的心理預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我們的焦慮。

接納、安撫孩子的情緒

試想想,一個只有兩三歲的孩子,與熟悉的親人分離,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遇見一群陌生的人,對他的身心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

孩子不愛去幼兒園,或者一想到去幼兒園就不開心,這樣的情緒是應該被接納的,不支持的只是不去幼兒園的行為而已。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了情緒,不願意去上幼兒園,不妨先與孩子共情。

哦,看起來寶貝很不想去幼兒園,也不想離開媽媽,但是,媽媽一直堅持送你去,你很生氣,還很難過,甚至都感覺媽媽不愛你了。(給情緒命名,並描述事情,讓孩子清楚自己正在經歷什麼)



世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團聚,只有母愛,是為了分離。

孩子入園,是他從媽媽生命中分離,邁向獨立的重要一步,在這場離別中,媽媽要相信孩子的適應能力,也要最大限度地對孩子的哭鬧和反覆給予理解。

只有媽媽做好了準備,孩子才會勇敢地邁出腳步。

育兒路上也會遇到許多其他問題

歡迎添加我的個人微信:

haohaoyangyang2011

期待與大家共同探討育兒路上那些事兒


本文源自:葫蘆媽媽育兒分享公眾號

總審:玄參

責編:N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TMY9620BMH2_cNUgP8M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