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紅的女兒今年4歲,隨著群體生活越來越豐富,好奇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已經是幼兒園大班的女兒,每天都要問出「十萬個為什麼」,時時刻刻圍繞著父母問各種奇奇怪怪的問題。
有一次,爸爸下班憋急了,一回家就趕緊進了廁所,結果忘了關門。
女兒受好奇心的驅使,緊接著也跟了進去,隨後就跑出來驚恐地對曉琳說:爸爸的「腸子」掉出來了!
曉琳起初嚇了一跳,後來看到老公在上廁所,便明白是如何一回事了。
出現問題不能迴避,而要好好溝通解決。
曉琳意識到現在正是可以為女兒普及性知識的時候,如果再去忽略,女兒可能會隨時把這個問題提出來,給他人造成尷尬。
到了這個年齡,異性家長要懂得避嫌
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由於男女人體結構的不同,肯定會讓寶寶產生好奇心。
其實,家長遇到孩子的提問也不需要面露難色,更不需要混淆視聽,以此迴避這個問題,最好是趁此機會好好教孩子認識自己。
孩子到3歲時,就會開始萌生性別意識,這候家長要教導孩子接觸性教育,如果是異性家長,也要懂得開始避嫌。
比如,儘量避免讓女孩看到爸爸的身體及隱私部位,父親也應該迴避給女兒洗澡這件事了,男孩子與媽媽也是如此。
這樣的性別意識培養,有助於養成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及對異性的尊重態度。
如何教育學齡前的兒童相關知識呢?
1)利用圖書或繪本給孩子講解
作為父母,是孩子第一順位的教育者,培養孩子對性別良好的意識觀念至關重要。
不妨買一些性教育的繪本,圖文結合加上家長的講解,相信孩子能理解得更好。
2)擺正態度不迴避
擺正態度這一點也很重要,直接影響到孩子對性別意識的看法。
當孩子提出相關問題,家長千萬不能閉口不談,而要坦然面對,讓孩子知道,這個問題沒那麼難以啟齒。
每個人都有對自己身體好奇的權利,尊重孩子的好奇,也有助於提高孩子正視性及人體結構的意識,且保護創造力思維。
3)不要帶孩子去異性廁所或澡堂
讓孩子在公共場合進行區分,男孩子應該去男廁所,女孩子應該去女廁所。
時常會看到已經5、6歲的小男孩,還會和媽媽一起上女廁所,公共浴池媽媽帶著兒子洗澡的情況也很普遍。
這種現象的發生,首先是父母雙方不能同時參與進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些媽媽害怕看不住孩子而為之。
但如果條件允許,請不要再這樣做了,孩子到5、6歲已經很大了。
父母要有性意識的自覺,不要總覺得孩子還太小,沒什麼問題。
在孩子可以好好梳理性意識時,沒有輔助加強教育,反而還去模糊這個界限,這樣的教育是失敗的,既耽誤孩子的認知也會給他人造成尷尬。
4)適時抓住機會給孩子普及基礎的性教育
性教育的重要的一課,孩子通過對自己和異性的認知,能懂得保護自己、尊重異性。
在今後更加複雜的團體生活中,能做到不讓別人侵犯自己的隱私部位,時刻保持防備的心理,是免受傷害的前提。
好孩子的成長,從來離不開會教育的父母。及時通透的性教育,會使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更加強大,也利於人格形成,不要再「談性色變」了。
(歡迎關注,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