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浮生若夢,一名培訓師。
很多時候培訓結束,會收到學員的微信:您講的真好!我收穫很大!
這時候,我會開心,但又很擔心。
在培訓理論中,有一個「721法則」,大概意思是:
「
有效的學習,70% 來自於自己的實踐練習,20% 來自與他人的交流與反饋,10% 來自於培訓學習。
」
所以,這裡的「收穫」,僅僅是 10% 里的一部分,可能是 8% ,也可能是 5% 。真正重要的,是如何讓它們延伸到剩下的 90% 里。
而這 90% ,靠的是廣義上的「自學」。
如何培養這個能力?我想分享五點自己的經驗和體會。
01 你有注意到廣告牌的配色嗎?
我報過一個班學習 PPT 。老師教了很多方法,但最後的時候,他給出了自己的絕招:
拆解現實。
具體來說就是,留心身邊的各種設計作品,例如:
· 街邊的廣告
· 海報
· 地鐵站的LED屏
機場廣告的配色值得參考
看到好的,就拍下來。一段時間整理一次,分析它的構圖、配色、選圖,在做 PPT 時就對著模仿。
這個案例帶給我的啟示就是:生活處處皆學問。
於是,我開始結合自己的工作,做了一些延伸:
· 看到好的文案,馬上記錄。因為培訓需要各種各樣的「金句」,其實很多的廣告語就是金句的錦集。
· 逛淘寶時學習「精準表達」。因為我是做產品培訓的,有時候需要挖掘產品賣點,我會去某寶搜索相似產品,然後去好好鑽研他們的「寶貝詳情」。
我的素材庫
我相信積累素材這件事,特別厲害的典型人物莫過於曹將了(此處不是拍馬屁),大家會發現他的公眾號文章很多都是來自於一些生活中的見聞和積累,並延伸出自己的思考。
我實在難以想像,並且驚嘆於,他連老媽的花式催婚,也能延伸出一篇關於「調整自我、完善自我」的文章來,換成是我,估計早就「煩死了!」(笑哭的表情包)
02 用考證逼自己
學習永遠是一件難事,非常容易: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我的辦法就是「把目標具象化」,比如給自己報個班、考個證,形成一個具體可衡量的指標。
不得不說,應試教育下,我們對考試會有種天然的敏感。
如同人無壓力輕飄飄,井無壓力不出油。
對自己而言,它是一個好的督促手段,能學習,又能拿到證,一舉兩得,何樂不為?
我每年都有至少一個「考證」計劃,並且要求自己在一年內完成這個指標:
· 第一年:AACTP國際註冊培訓師
· 第二年:國家高級健康管理師
· 第三年:我是好講師全國百強
· ……
但是,在選擇考什麼證上,是有考究的。比如以上幾個,包含三個特點:
1.工作或專業相關;
2.能為簡歷「錦上添花」;
3.需要穩紮穩打地付出努力,有一定難度,並且能收穫實際的知識和能力。
所以,在決定逼自己一把的時候,也建議你想清楚以上三個點。
還要補充一點,現在有很多知識付費課程,價格不貴,1000元就能學很多內容,但也建議根據以上三個標準聚焦。
專注是一項稀缺的能力,越專注,收穫越大!
目前自己知識付費的課程內容
03 與大腦比起來,更相信手上的筆
我以前也並不重視筆記,直到年初看了《零秒思考》(在微信讀書APP上就能搜到)。
書里有個理論說:
「
筆記的作用是,頭腦會變得清晰,情緒能得以抒發,目光會聚焦在重要的事情上,頭腦會更靈敏,人也更自信。
」
典型的例子是:當心情不好的時候,握著筆對著本子抒發一通,心情也跟著輕鬆起來。
而且,「書寫」能夠讓我們更關注自己的感受和覺知。
比如說開會,如果不做會議筆記,只是參與聽、參與說,會開完了,可能講了什麼都不記得了。
但是如果一邊聽,一邊記,腦子會跟著更加靈敏地去思考,別人說的對不對?我有沒有別的解決方法?然後好的idea就隨之誕生了。
而且隨時隨地做筆記,還能幫助我們更加客觀分析問題,而不會被討論中的某些主觀情緒所引導。
關於復盤和筆記,曹將可以說是個「復盤達人」,他曾經的很多文章和工具錦集,就提供了這方面優秀的經驗和方法。我的筆記比較傳統而且原始,以筆和本子為主,是典型的笨方法,所以相比之下,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了。
-曹將總結的工作復盤法-
我通常選擇的也是方格本,大家可以參考「康奈爾大學筆記法」的格式,是個很好筆記方法。
康奈爾筆記法的架構
具體使用時可以調節板塊位置
04 走出去,開闊思維
去年參加「我是好講師」比賽的時候,有幸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培訓好友。
我們有一個小群,會定期約出來吃吃飯聊聊,可以一起探討很多關於培訓的新鮮事,互相推薦書籍、課程欄目、活動沙龍等。有交流,有爭辯,好點子和好方法也自然碰撞出來。
其實生活在廣州這個城市是非常幸福的,因為這樣的學習社群就有非常多,我參加過的就有拆書幫的讀書會、北辰青年的線下活動、頭馬俱樂部的沙龍和羊城培訓俱樂部等學習交流平台。
而且在工作這幾年中,認識了好幾個比我年長十來歲的前輩,關係很好,經常也會約飯交流。有時候遇到困惑的時候,找這些優秀的前輩聊聊,或者僅僅只是聽她們說話,都會覺得受益匪淺。
如果沒有時間參加線下活動,也有很多優秀的線上社群,比如曹將的知識星球就是一個很棒的學習圈子。如果你有好奇心、開放心,隨時隨地都可以讓自己融入交流和學習中去。
05 一些利器推薦
在涉及陌生領域的時候,如何快速收集和查找有用的資料,也是學習必不可少的環節。網上現在這類的信息網站很多,包括一些小程序、公眾號、APP等等。
誠懇地說,我並不是一個工具達人,但是很有幸在曹將的知識星球認識了一群工具達人,所以當我不會、不懂的時候,就可以提問,這裡是一個寶藏庫。
而我自己平時只有幾個經常用到的工具,推薦給大家:
· 報告查一查小程序:搜索系統的行業報告
· 知乎APP :根據話題和關鍵詞搜索出優質回答
· 高質量的微信公眾號:尤其是一些數據分析類公眾號和行業官微(比如:尼爾森)
· 搜狗微信搜索:根據關鍵詞搜索相關主題文章
· 抖音小視頻:有很多有意思的視頻教程
· 微信讀書APP:一個移動圖書館,可以即時搜到很多相關書籍,並且可快速翻閱
· 淘寶APP :一個神奇的APP,萬能的服務範圍有時候可能驚艷到你
06 我是小結
總結一下個人自學的五個方法:
1.留心觀察,積累素材
2.適當地逼一逼自己,比如考證和報班
3.及時復盤,勤做筆記
4.參與社交,開闊思維
5.掌握一些快速查資料的方法
上面這些都是「笨辦法」,但是我相信專注的力量。
我不渴求一個小時讀一本書,不期待一年就成為大神,我知道差距。但是路在腳下,走下去,就會有答案。
希望本文對大家有所幫助。
- 更多值得一讀的文章 -
- 如何激發動力 -
- 個人能力拚圖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Rw0GrG4BMH2_cNUgzDB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