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分的職場劇,卻沒多少人知道?

2019-07-18     曹將的深夜筆記

凌晨,首爾。

剛結束代駕的主人公張格萊,接到了母親的電話,是一則好消息:通過拜託他人,他拿到了去一家貿易公司實習的機會。

對於張格萊,這將是他人生一次重大轉折點。

在他過去26年的人生里,除了在圍棋方面有所建樹,其他的一概不通。

最高學歷只完成了高中鑑定考試的他,不會外語,零特長,從未踏入過職場。韓國棋院落選後,靠著打零工,做兼職,才維持了生活。

第二天一早,穿著肥碩的西裝的張格萊,來到公司報道。

公司里的職員,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情,根本沒有誰注意到張格萊,這個剛來的小職員。

張格萊當然只能傻站在那裡,不知道能做什麼,應該做什麼。

好不容易和上級代理說上話,還被嫌棄「什麼都不會,還得靠父母養活」。

後面的舉動,也確實印證了他「什麼都不會」。

第一次是接電話。

因為不會說任何外語,所以接到外國詢單的電話,張格萊只能厚著臉皮,一次次地麻煩同為公司實習生、卻精通各國語言的安英怡幫忙。


第二次是使用複印機。

不知道按哪裡,不知道如何換紙,被同期的其他實習生看到後,更加被嫌棄。

來到這家公司的新職員,大都是名校畢業,要麼會幾種外語,要麼就是實習經驗豐富。

而張格萊,不光事情做不好,加上是托關係進的公司,自然就成為了公司其他實習生的眼中釘,肉中刺。

先是上電梯被故意擠在門外。

接著又被說成是「特殊人群」需要特殊照顧。

同樣對他不滿的,還有直屬領導——第三組的吳科長。

在兩人一起回公司的路上,吳科長問張格萊可以賣給自己什麼,張克萊給出了最沒有說服力的回答:「我有努力。」

此時,吳科長卻不屑的回答:「努力不過是基本配置而已,公司只看結果。」

但張格萊卻堅持說:「我的努力不一樣,不光有數量,還有質量。」

接下來,所有實習生被吳科長要求去現場清理烏賊,張格萊十分認真的清理著每一個鐵桶,還把媽媽存錢給自己買的昂貴西裝給弄髒了。

本以為會受到讚賞,但誰料工作結束後,格萊卻被大家故意落單。

獨自一人走到約定的餐廳時,還被嘲笑做事「過分認真」。

張格萊只能默默承受著來自同事和上司的刁難。被同事奚落一番後,並沒有回家休息,反而回到了公司,繼續加班。

在黑夜的映襯下,張格萊的內心獨白也展現了出來:

我是因為不夠努力所以來到了世界。不夠努力,所以落選了。不努力所以現在在這裡這樣加班。我要努力做。

在這家貿易公司的實習生,必須經過轉正考試,才能成為公司正式的員工。

考試是以兩兩一組的組隊方式進行,所以找搭檔就成了關鍵的一環。

而此時,什麼都不會的張格萊也突然從「被嫌棄的對象」一下子成了「香餑餑」,大家紛紛爭搶他作為自己的搭檔。

原因不是他突然鹹魚翻身,而是因為在考試現場,張格萊的「什麼都不會」反而能夠襯托出自己的優秀。

大的危機還在後面。

因為其他組組員的粗心,粘貼紙張時,不小心把張格萊桌上的資料一併粘走,直接導致了張格萊所在小組的資料外泄。

張格萊因此成為了替罪羊,整個小組都因此受到了大領導的責罵。

張格萊十分內疚,覺得是自己的錯,並來到天台,對自己進行了「體罰」。


但就在張格萊收拾東西,準備離開的時候,吳科長及時發現了真相。

並借著請喝酒的機會,幫張格萊討回了公道,同時說出了讓張格萊十分感動的話。


此時的張克萊,迎來了進公司後的第一次轉折:從一名局外人,成為了該小組真正的一員。

職場思考

《未生》是韓國 tvN 於 2014 年播出的一部電視劇,豆瓣評分 9.3,講述了一事無成的男主角張格萊職場生存的故事。

第一次看是 2014 年,剛工作那一年,很羞愧,看哭了好多次。

因為真實。

在看這部劇時,很容易在裡面找到自己的影子。

比如第一二集裡呈現的,不就是我們剛進入職場時的樣子?不懂得職場的規矩,面對厲害的同輩將自己的自尊一件件脫下。

當然,本劇在拋出問題時,也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為疑惑給出了答案。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重點看看:作為一個職場新人,怎麼才能更好地融入環境?

先看主人公張格萊,給我們提供的是大量的反面例子。

比如,面對安英怡的主動退讓,冷漠回應。

幹不了的活還是要拚命搶著干。



相比之下,同是實習生的張白旗就是非常好的職場標杆。而他的做法拆解下來就是以下幾個建議:

(1)時刻保持敏感

在這兩集裡,東張西望,可謂是張白旗的標準動作了。

不管是與自己相關的工作還是其他人手頭裡的工作,他都會主動觀察周圍的環境,而不只是埋頭苦幹自己的工作,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其一,避免無效的努力。

不同於學校,在職場裡沒有人有義務把所有的事情都通知你一聲。當外部情況發生變化時,敏感的人往往能及時做出調整,最好的例子就是張格萊在清理烏賊時被團隊拋棄了都毫不知情。


其二,掌握主動權

當你留心觀察,往往還會發現許多不知道的隱性消息,比如張白旗在上級焦慮中午吃什麼的時候,主動提出已經提前為上級預定好了飯館,還提供了多種方案以供選擇,從而進一步獲得了上司對自己的認可。

那究竟如何保持敏感呢?

對於新人來說,就是在保證手頭的工作能做好的同時,能夠多花一點時間觀察周圍的一切,同時保持自己的思考。

比如說,不定時觀察周邊的環境怎麼樣,周圍人在做些什麼?接下來的工作可能會出現哪些問題,如果發生了該怎麼去解決。

比如,老闆下午可能會有一個會議,但你路過會議室的時候看到已經被其他部門預定了,這樣的情況下你是不是該適時的提醒一下?

但是需要注意一點,觀察時保持適當距離,不給他人造成困擾,也不看他人笑話,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2)融入「非正式組織」

什麼是「非正式組織」,就是那些正式組織的成員因為私人關係的逐步發展,從而形成的小群體。

用劇里的例子來講就是,商社(即公司)就是正式組織,而張白旗等實習生組成的「實習生學習小組」就是非正式組織。

張格蕾因為「空降」的關係導致了大部分實習生都無法接納他,從而無法融入「非正式組織」;而他也因為個性的原因沒有主動改變,從而再次喪失了其他人對其印象改觀的機會,繼續受到了排擠。


而助理澤濤剛好有一個完全不同的例子。

在澤濤的上一段實習中,因為同一批進來的實習生有數十人,所以大家就自己建了一個「約飯群」,方便中午一起吃飯。

而其中有一個人 J ,因為家裡比較近,所以平常中午都會自己帶飯。

前兩周的時候,她還是堅持每天都帶飯。但是到了第三周開始,情況開始有了變化:每到周五,她就不帶飯,選擇跟其他實習生一起吃飯。

幾次下來,略帶好奇,澤濤就私下問了她為什麼。

她給出的解釋是:

大家雖然都在同一個小組,但是中午是一個很重要的時間,因為大多數的吐槽和情感交流都會在午飯中發生,因為晚飯大家基本都不會一起吃。前兩周下來就發現,越來越融不進你們的聊天。

所以,每到周五還是選擇和你們一起吃飯,這樣既能知道你們前面幾天聊了什麼,也能和大家保持一個互動,而不會有一種被孤立的感覺。

所以,無論你是否喜歡「群體社交」,和工作中的「非正式組織」保持一定的交流都是非常必要的。

職場裡,特立獨行往往不是個性的體現,而是自我封閉。

(3)主動認識「活躍者」

在每一個組織里,都活躍著那麼幾個積極外向的樂觀派,他們擅於交際,樂於助人,並且很好相處,而一旦當你認識了他們之後,很多問題都能因此解決。

很明顯能看出,張白旗在實習生小組裡面的地位是非常高的,這不僅在於他本身的專業能力很高,也在於他的情商很高。

例如,在他很緊張的時候,主動和他認識,並且告訴他「西裝外套」是可以脫下的。

再者,中午吃飯的時候主動邀請張格萊一起坐下吃飯。

這樣的小細節都在提高別人對於他的好感度和認可程度。

而這也是為什麼吳科長在聯繫不到張格萊之後,第一個聯繫的人就是他。

那麼我們怎麼去找到這些人?

這類人往往會有兩個明顯的特質。

第一,他們會異常活躍。因為他們會主動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主動幫個小忙,聊天問候一下等等。

第二,他們往往會面帶微笑。因為外向的人往往會靠自己的親和力去吸引別人,而微笑就是他們最有力的工具。

識別好這兩個標誌,往往就能幫助職場新人更快的找到他們,甚至有時候他們會主動過來認識你。

但是記住一點,職場裡沒有所謂的「應該」。別人願意幫你是情分,而不願意幫你是本分。

總的來說,作為一個職場新人,懂得時刻保持敏感、主動融入「非正式組織」、學會和「組織活躍者」做朋友,這三個小技巧能幫助我們更好的融入新環境。

最後再多說一句,如果你自己本身沒有足夠的價值或者是能力,即使你再真誠的對待別人,你也很難獲得別人的回應。

那麼張格萊之後的故事將怎麼發展?接下來的實習答辯又會發生什麼故事?

我們下周繼續聊聊這部劇。

晚安好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PO4cGGwBmyVoG_1ZbjG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