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兒歌和民謠

2019-11-19     愚伯的自留地

文:會說悄悄話的魚

圖:來自網絡

記得現代著名作家茅盾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第一個啟蒙老師是我的母親。」我也深有同感,母親是我的第一個啟蒙老師。不過,母親用民歌和兒歌來塑造童年的我們。

母親雖然出身貧寒,沒上過一天學堂,但記憶力、理解力卻很強。譬如,在計劃經濟年代,母親不像有些人那樣用本子用筆記錄每天出工情況,就能心算出這一年她的工分和整個家庭的工分,和生產隊會計記錄的差不了幾分,即使會計算錯了,母親也會知道錯在那兒。

譬如,母親到集市上售賣自己家養的豬、雞、鴨等時,在與買方一番討價還價之後,對方還在用筆算的時候母親早就算出錢數來。再譬如,當地當年流行的一些民謠或兒歌母親都能熟記心中,張口就來。

我最佩服的是,母親大腦中有那麼多講不完唱不完的那些民謠和兒歌。記得,在經濟與文化極度匱乏的年代,母親就是用當地當年流行的民謠和兒歌來啟發、引導、教育我們姐弟的。

雖然那時我們家貧,母親無力為我們提供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條件和環境,卻給予我們豐富的精神食糧,也是在這精神食糧的滋補下,我們姐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個個成為心智健全的人,成為有夢想的人。

母親當年為我們姐弟講述的民謠和兒歌是豐富多彩的,多層次的。

有的是用來催眠的,哄人睡覺的。正是在母親的民謠和兒歌中才漸漸進入夢鄉。「騎白馬,帶小刀,小刀快,切白菜,白菜老,切紅襖,紅襖紅,切紫菱,紫菱紫,切麻籽,麻籽麻,切干茶,干茶干,切黑碗 ,黑碗黑 ,切糞堆 ,糞堆臭, 切臘肉, 臘肉辣, 切面瓜,面瓜面, 切雞蛋, 雞蛋滾, 切涼粉, 涼粉涼, 切冰糖 ,冰糖冰, 打著騾馬上正東。」

記得小時候,為了讓哭泣的小孩子快點安頓下來,就會唱道:「拍(pei) 拍 拍盤盤,盤盤底下有油眼(指一種昆蟲)。金格擋,銀格擋,拍的盤盤全坐裝。(後面有點忘記)。」或者說:「擼擼(lu 2音)長長(zhang2音),一天長(zhang2音)個二尺長(chang2音)」。

有的是用來逗你笑的。「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吃,下不來,叫媽媽,媽不在,骨碌骨碌滾下來。」、「金疙瘩、,銀疙瘩,拾個小錢買娃娃。爹咬一口,娘咬一口,咬了孩子的手指頭。」

有的是告誡你要牢記孝道的。譬如有首《小馬噶》民謠,就是灌輸這樣的理念:「小馬嘎,尾(yi)巴長,取嘍媳婦忘嘍娘, 烙滴饃,卷白糖,媳婦媳婦你先嘗,我到家後找咱娘,咱娘變個金殼螂,嗡嗡嗡,到北京,北京是個好年成,拾個麥穗打半升,夠咱兩個過一冬。」

記得,當年母親為我唱完後打趣的問我長大之後是不是也是小馬嘎?我也曾多次哭著喊著長大後絕不當小馬嘎。可成人之後,自己和小馬嘎差不多,母親在農村生活,我卻和媳婦、孩子生活在繁華的都市裡。

有的是讓你認識眾多社會現象的,譬如「嗚哩啦,嗚哩啦,娶個媳婦來幹啥,又做鞋,又做襪,又通退又說話。」這首民謠淺顯的告訴我,早晚要娶媳婦,娶媳婦都做些什麼;《小白菜》民謠則告訴我爹爹娶後娘的可怕。「小白菜,葉子黃,三歲兩歲沒了娘。跟著爹爹還好過呀,就怕爹爹娶後娘。娶了後娘三年整,添了弟弟比我強,弟弟穿新我穿舊,弟弟吃飯我和湯。端起碗來想親娘,想起親娘淚汪汪。」

這首《小姑娘纏腳》也很有趣,描述了纏腳姑娘和眾多不同職業人士的主要特徵。「小姑娘,纏小腳,纏個小腳挺瘦的;街頭來了個賣肉的,賣肉的,挺香的;當街來了個賣姜的,賣姜的,挺辣的;當街來了個算卦的,算的卦,挺靈的;當街來了個擰繩的,擰得繩,挺好的;當街來了個賣棗的,賣的棗,挺甜的;當街來了個磨鐮,磨得鐮挺快的;當街來了個賣菜的,賣的菜挺高的;當街來了個補筲的,補的筲,不漏水,嘰溜沽嚕到了底。

民謠里既有濃郁的親情,也有嘲諷打趣厲害的後媽和妗子的,比如:「小白菜,黃又黃,孩兒從小沒了娘。跟著爹爹還好過,就怕爹爹娶後娘。娶了後娘俺遭殃,挨打受氣滿身傷。她穿新衣俺穿舊,她吃面來俺喝湯。端起碗來淚汪汪,拿起筷子想親娘。後娘問俺哭啥哩?俺碗底燙得慌!」刻畫了一個受盡後娘的折磨還不敢言說的小女孩形象。

還有:「小豆砸(小鞭炮)咯咯蹦,俺到姥娘(姥姥)家過一蹦,姥娘疼俺,妗子瞅俺,妗子妗子你別瞅,楝子開花俺就走,騎著馬帶著鷹,到家學給俺娘聽,俺娘單罵你個老鴰精。」;「妗子妗子拉囤子,拉到地南頭,養了一窩小皮猴。」。

有的是用來逗你笑的。「小板凳,拔軲碌,打開屋門看媳婦。誰來了?你姑姑,拿來的啥?小馬虎,咬人吧,不咬人?啊嗚咬著腚巴骨。」、「金嘎啦、,銀嘎啦,拾個小錢買娃娃。爹咬一口,娘咬一口,咬了孩子的手指頭。」

還有眾多無厘頭的民謠和兒歌。譬如「蜻蜓蜻蜓來,我給你做雙大花鞋。蜻蜓蜻蜓高,老鷹叼。你不下來,我不給你做花鞋。」、「點點點右眼,右眼開花,一擔芝麻一擔瓜,黑豆黃豆啪啦啦。」

正是在母親為我們演唱的這些民謠和兒歌中,才使我們姐弟的童年在苦澀的年代增添了樂趣充滿了幸福,也才使我們姐弟漸漸明白了一些事理,懂得了怎樣做人、怎樣做事,使我們姐弟在人生的長河中沒有走彎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RtKwhG4BMH2_cNUgttb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