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新漢族的形成

2019-12-13     治國評論天下

隋唐新漢族的形成

北周的漢族人口不再受到明顯歧視,從西魏對漢族的全面徵兵開始,漢族的受歧視地位基本就結束了,漢族人口基本上不再受到特別對待了。楊堅讓漢族地位進一步提高,終結了北方漢族人口長期被壓迫的局面,建立了一個族群相對平等的隋朝。各民族不再因為民族身份而受到欺壓或特別對待,這種局面來之不易。我們不能忘記魏孝文帝、高歡、宇文泰等人客觀上對胡人勢力的打擊,更不能忘記冉閔、楊堅等人承前啟後的對漢族復興做出的巨大貢獻。

漢朝、魏晉時期掌權者引進胡人入塞的愚蠢政策,帶來了北方漢族人口無數的屈辱,經過2百多年的消化,北方地區漢族人口才重新恢復到原來的(漢初)人口構成水平。在這個毫無必要的過程中,無數的胡人灰飛煙滅,也成為此過程的受害者。這顯示引進胡人入塞的政策具有全面危害性,不僅危害漢人,還危害胡人,是全面悲劇性的政策。

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羌人,退出自己長期的生存地域,來到漢族生存地域。結果是,進入當時漢族生存區域的羌人,在相互的民族屠殺中,幾乎消失殆盡。原來的生存地域,被吐蕃人占據了。曾經活躍的羌族基本退出歷史舞台,到現在,也只是一個很小的民族,生活在青藏高原的東部邊緣地帶。

生活在廣闊蒙古高原上的匈奴人,離開了自己祖輩生活的草原,來到漢族農耕地區,在隨後的民族屠殺亂世中,消失的無影無蹤。漢人與草原匈奴人戰爭的受益者是鮮卑人,隨著匈奴人口離開草原,鮮卑人占據了廣闊的蒙古高原。這本來是很值得知足的事情,誰知,鮮卑人也被富裕的漢族區域所吸引,參與到這場難以預料的混戰中,結果是,廣闊的草原被柔然人占據了,自己沒有了退路,當然,鮮卑人也沒有想著回去。進入漢族區域的鮮卑人,絕大部分鮮卑族群什麼也沒有留下,只有拓跋部成為重要的勝利者。

拓跋部鮮卑人建立了北魏,後來的東魏、西魏也是拓跋部鮮卑人為領導階層,結果是,這部分鮮卑人也大部分消失在北魏的內戰中,及北魏與南朝的戰爭中,東魏與西魏的戰爭中,北周與北齊的戰爭中,到隋朝建立,這部分鮮卑人已經所剩不多。隨著楊堅推行的漢化政策,這部分鮮卑人融入漢族,成為隋唐新漢族的一部分,鮮卑退出歷史舞台。

其他進入漢族區域的胡人,也是來有影,去無蹤,消失的乾乾淨淨。

鮮卑人的北魏騎兵很強大,與蒙古高原上的柔然多次戰爭,結果是,柔然退出蒙古高原,突厥漁翁得利,占據蒙古高原。

楊堅的全面漢化政策,促使北方地區民族構成單一化、漢族化,民族矛盾或民族衝突消失。單一化的民族構成是一種最穩定的民族結構,客觀上可以徹底避免可能出現的民族矛盾。沒有民族差異或沒有民族之分,怎麼會有民族矛盾呢?人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那就不要在河邊走,這不就可以避免濕鞋了嗎?有民族之分,才會有民族矛盾,沒有民族的差別或民族之分,怎麼會有民族矛盾呢?因此,增加民族構成複雜程度的政策,總是會增加民族矛盾的,降低民族構成複雜程度的政策,可以減少民族矛盾產生機率。楊堅的全面漢化政策,其實就是減少民族矛盾的政策,是有利於各族人民的好政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RJuuDW8BMH2_cNUgAIP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