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怪傑飄香去、留得雅曲處處聞。
曹禺先生曾讚賞「允文允武,男為李少春,女為關肅霜。」京劇界兩位「神仙」,一個「李神仙」,一個「關神仙」,這說的都是他們在藝術領域的全面與非同尋常的造詣,
2009年8月,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關肅霜的八十誕辰,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等相關單位在昆明舉行了隆重的「紀念關肅霜誕辰八十周年系列活動」。關肅霜全國各地的弟子齊聚昆明,演出了幾場關肅霜代表劇目《鐵弓緣》、《戰洪洲》和折子戲等,使得關派藝術再次轟動春城。
關肅霜是我國京劇界的一代大家,她的表演藝術蜚聲海內外,被譽為「梨園怪傑」。作為她的老同事、老搭檔,回想起與她合作的點點滴滴,如在眼前、如在昨日……
關肅霜絕技轟動京城
一九五九年國慶十周年前夕,雲南省京劇演出團應邀進京,參加國慶十周年演出。演員有劉奎官、關肅霜、裘世戎、高一帆、金素秋、徐敏初、劉美娟、梁次珊等,幾乎囊括了所有的雲南京劇名角。但那時北京觀眾對關肅霜還是陌生的,記得剛到北京時,很多人表示懷疑:「雲南還有京劇,看得懂嗎?」
面對種種質疑,關肅霜是自信的,向北京觀眾演出了她的拿手好戲《戰洪洲》、《白蛇傳》。她精彩瓷實的武打技巧和清新剛健的唱腔頓時征服了首都觀眾——關肅霜一炮打響、轟動京城。
許多觀眾在看完關肅霜的演出後說,「想不到雲南居然還有這麼好的演員」。不但觀眾認可,就是同行也對關肅霜另眼相看。當時我們團里就有人說,我們雲南團的演員到劇場看戲,只要說是關肅霜那個團的就可以免票。
一天晚上正好我們團不演出,我便想去試試,先到吉祥劇院,門禁聽說我是關肅霜鼓師果然放行。我看了李鳴盛先生的《文昭關》後,又急忙趕到廣和劇場觀摩了裘盛戎先生的《白良關》。此後多次進京演出,都受到首都觀眾和社會各界的歡迎和支持。這真是:雲南有了關肅霜,大家跟著沾了光。
周總理:讓關肅霜休息一禮拜
這次進京演出不僅讓首都人民記住了關肅霜,記住了雲南京劇團,而且還得到了中央最高領導的賞識和關懷。就在進京演出期間的某一天,我們忽然接到通知,懷仁堂有一場演出要雲南團參加,周總理和彭真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要來看戲。大家聞訊歡欣至極,認為這是向中央領導展示雲南團的一次絕好機會。
我們全團上下精心準備,都想要以最好的藝術來獻給黨和國家領導人。記得當晚演出劇目有夏歆秋「平地風波」一折,高一帆「蒯徹裝瘋」一折,徐敏初、劉美娟「朱痕記」一折、裘世戎「盜御馬」一折、劉奎官「通天犀」酒樓一折,最後是關肅霜表演的「盜仙草」,演出非常成功,受到熱烈歡迎。
演出結束後,周總理和彭真等國家領導人上台同演職員一一握手。總理走到我和王福旺面前時親切地問:「你們幾位是樂隊吧?」當周總理了解到雲南團初次進京,關肅霜挑重擔、演大戲,身體非常勞累之後,特意走到舞台中間問:「誰是團長啊?請你下命令讓關肅霜休息一個禮拜。」大家聽後都非常感動,最後總理和全體人員合影留念。幾天後,為了犒勞雲南演出團,周總理又特意安排我們看了一場電影。
李先念點關肅霜演《白門樓》
一九七九年是我國改革開放後的第一年,這一年離1959年國慶,關肅霜帶團進京演出,已過去了整整二十年。這二十年發生的許多變化,讓許多京劇演員徹底告別舞台或者遠離了舞台。而在文革後劫後餘生的關肅霜,卻又以無比高昂的藝術激情、投身到新的舞台創作中。
這一年,雲南省京劇院編排了一出反映佤族人民建設新社會的現代戲《佤山霧》,並又作為國慶30周年獻禮劇目而進京彙報演出。
關肅霜在這個戲中扮演女主角葉娘,唱念做打俱佳,如黑勢力派打手追殺葉娘的「劫路」一場,有一套以繩索為主的武打技巧:歹徒妄想用繩索擒拿葉娘,葉娘上下左右,翻身下腰,片腿旋轉,閃展騰挪,乾淨利索漂亮,充分發揮了關肅霜的武旦優勢;後面葉娘勸說姐姐那場戲,關肅霜和琴師周明義設計了大段反二簧唱腔動情又好聽,展示了關肅霜紮實的唱工。這個戲中央台錄了音,並多次播放。
獻禮演出結束後,關肅霜又演出了幾場傳統折子戲《打焦贊》、《白門樓》等。李先念主席很喜歡看關肅霜的小生戲,記得此前李主席在某次出訪歸來後,對關肅霜說:「你演演白門樓嘛」。這次關肅霜進京演出,李先念主席也特地抽時間來看了她的《白門樓》。
關肅霜領銜「群英會」
眾所周知,武旦是關肅霜的本工,但她的花旦、青衣、老旦、老生、武生戲也堪稱一流,絕對不是「反串」水準。就在七九年進京獻禮演出結束後離京前夕,中國戲曲學院邀請關肅霜聯合演出一場《甘露寺》帶《周瑜歸天》,由周明義、杜奎三操琴,我司鼓。
這次聯合演出的陣容相當龐大,匯聚了當時名噪大江南北的眾多名角,如楊派武生高盛麟、金派名凈王泉奎、李派老旦王玉敏、名丑張金梁等。高盛麟先生還主動為關肅霜反串配演張飛一角。
關肅霜前飾孫尚香,洞房一場大段西皮慢板,大氣婉轉、抑揚頓挫;後面以武老生應工周瑜,唱腔頗似當年王虎辰先生的風範韻味,武打靈巧、乾淨,馬失前蹄、搶背落地、勒馬劈叉、前橋下高,見張飛時的虎跳叉,抓張飛槍等技巧贏得滿堂彩聲。這次演出,全面展示了關肅霜的文武全才,給首都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前輩名家及流派翹楚的通力合作,使得這次演出高潮迭起、精彩絕倫。演出反響之大,超出我們想像。由於戲票不夠分配,又在第二天加演一場。許多沒有參演的名家也前來看戲,如名旦張君秋、鼓王白登雲等。當時中國戲曲學院還錄了相留作資料。這兩場演出令人難忘,可以說是京劇界的群英盛會。
往日盛況猶歷歷在目,一轉眼關肅霜卻已仙逝多年,作為她的老同事,向今人回憶回憶她的舞台生涯、傳播傳播她的藝術藝德,也算是對她在天之靈的一種告慰吧!
斯人駕鶴赴西天,留得音容在世間。
緬懷故人黯然淚,肅霜九泉笑梨園。
2009年8月記於雲南昆明
(本文作者王長春為關肅霜鼓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R2m4fG8BMH2_cNUgFi2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