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語文成績嗎?提高孩子語文成績和識字量的核心在這裡

2020-12-25   父母堂

原標題:拼音=語文成績嗎?提高孩子語文成績和識字量的核心在這裡

某一次等大寶上美術活動的間歇,聽到隔壁英語班一段有趣的對話:

「老師,這個念『播』,播種的播。」

「小朋友,在英語裡面這個念『bi』。」

「不是的,不是的,我昨天才學了,這個就是念『播』!

對話沒有繼續下去,但後面每次小朋友齊讀的時候,總是會有一個「播」的雜音穿插其間,讓人忍俊不禁。

雖然沒有親眼所見,但從漢字語音和語意之間的聯繫,再加上我的經驗,這個「較真兒」的小朋友將之前拼音班學習的經驗遷移到了英語班,拼音和英語學習 「串了場子」。

這也不能怪孩子,因為對孩子來說,拼音字母和英文字母長得都一樣啊。而且很多家長就怕孩子拼音學不好拖了語文成績的「後腿」,急急忙忙地尋找各種途徑讓孩子學習拼音。

拼音=語文成績?

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等式出現呢,這要從小學生家長的經驗談起。我們經常聽孩子已經上小學的家長和我們談起孩子的考試和做題:

"哎呀,我家孩子就是吃了不會拼音的虧,因為他不會讀題呀!"

"一定要提前學拼音,學了拼音就能給孩子買那種注音書,這樣他自己就可以讀很多書,這樣閱讀量不是就上來了嗎!"

可是,孩子會依靠拼音將這些字讀出來,就代表他們真正理解這每一個漢字,以及由漢字組成的詞語、成語或者句子的意思了嗎?很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我到現在還記憶猶新的例子。

我們本科的時候很多同學都選修了小語種的第二專業進行輔修,一個室友就因為有同學在韓國留學,加上喜歡看韓劇,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輔修韓語。

有一次另外一位室友收到別人贈送的一瓶韓國BB霜,就請這位學韓語的室友給她看看啥牌子,到底好不好。結果這位室友煞有介事地把上面的符號用比較標準的韓語念出來了(雖然我們也不知道到底標準不),在我們一臉期待和羨慕下,只見她不好意思地說,我也只會念,不知道啥意思……

原來,韓語也是由他們的拼音組成的,我的這位室友記住了每個拼音,遇到韓語會拼,但是完全不知道在說啥……

這也是我經常跟我的學生家長分享的一個例子,對孩子來說只學拼音,不了解語意也就和我的那位室友一樣:只解其音,不解其意。

很多家長常常抱怨,我家孩子那公式背得一套一套的、英語語法也是脫口而出,但就是不會運用呀,每次都錯在應用題、理解題上。但到底是會讀字重要,還是孩子理解能力好更重要,這就不言而喻了。

由此可見,提前學拼音和小學成績並沒有最直接的關聯;學好了拼音並不等於語文成績就一定會提高。

拼音=辨音題得分?

其實,發明和普及拼音是為了推廣中文的標準化讀音,打通不同方言區的口語溝通。然而,在現代社會,普通話已經普及。

我家大寶在會說話的時候就開始說普通話,這不是因為我常常主動教她說普通話,其實我白天上班,她主要和外婆待的時間多,而外婆都是說四川話的,她主要是跟著動畫視頻學的普通話,反而現在她的四川話難聽得不得了,因為她是強行將普通話進行了四川話的發音,可能只有會說「川普」(指四川普通話)的同伴能感受到那蹩腳的感覺。

對於我們老師來說,每年新小班入學是我們需要用到拼音最多的時候,因為好多新生的名字里都會出現很多生僻字,這時候我們就先用手寫輸入,然後通過百度找讀音。拼音可以幫助我們最方便、準確地了解一個漢字的讀音;而且,也是打字輸入漢字的快捷方式。但是,更早、花更多精力去學習拼音,並不會幫孩子在中考、高考上的辨音題多拿幾分 —— 因為考試的辨音題靠的不是拼音。

這道題的正確答案是A。作為經歷過考試的您選對了嗎?學過拼音的孩子,最多是能夠靠背誦將括號里的拼音拼讀出來,但他一是不知道這個音到底對不對,二是不明白這些拼讀出來的字到底啥意思。

因此,辨音題的核心,不是考你會不會拼讀字音,而是考罕見字、多音字的普通話標準讀音是什麼。

所以說,拿到中高考辨音題的3分和會不會拼音沒什麼關係:高考生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很少會因為看不懂拼音,或者拼音發錯音而丟分。但是僅僅因為這3分,就在學齡前拿拼音的高標準去要求孩子,就是捨本逐末,本末倒置了。

重視親子閱讀

提高親子陪伴質量

我們現在了解了,以上小標題中的兩個等式都是不成立的:拼音不等於語文成績也不等於辨音題得分。

家長想要孩子擁有好的語文成績,在學齡前要多陪伴孩子,用更多的親子閱讀、生活化的「前識字」活動(就是在生活中識字)來提高親子陪伴的質量,這樣就會事半功倍。

就像我家大寶從來沒上過識字或拼音班,但是她對符號感興趣,對漢字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並能夠了解這些符號的含義,大膽猜測這些漢字的意思。

對於學齡前孩子來說,「前識字」並不是要求他們準確地記住字音,而是包含這樣三個核心的範疇

一是獲得符號和文字功能的意識,比如知道文字與符號能夠表達一定的意義,文字、符號跟口頭語言之間是一一對應的關係;

二是發展符號和文字形式的意識,如知道文字與圖畫和其他視覺符號有區別等;

三是形成符號和文字規則的意識,如知道文字閱讀要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發展利用漢字組成規律認識新字的策略等。

家長會發現孩子的識字量自然而然地上來了,理解能力提高了,並逐漸地由親子共讀向自主閱讀過渡。

再反觀拼音,如果大家還記得那張密密麻麻的聲母、韻母表,就能想起來,必須靠機械地背誦和練習,這並不符合學齡前兒童身心發展特點,違背學齡前兒童學習規律。所以幼兒園絕對禁止拼音小學化

頂不住周圍家長給孩子報班學拼音的壓力,依然想要在學齡前幫助孩子提前學拼音的家長,我有三個建議

您可以帶著孩子學,但是要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規律,多用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的方式;

多用玩遊戲、設挑戰等方式增強學習的趣味性;

在日常生活中親身示範,怎樣將一個字慢慢地讀出來,感知聲母和韻母及其拆解方式,在此基礎上了解四聲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