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爸回家行嗎」,公公在家穿平角褲引兒媳不滿,向丈夫哭訴

2020-01-17     C位媽媽

文|C位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是傳統節日中的小年,不少在外的年輕人都放假回家了,當然也有很多年輕人選擇把父母接到身邊來過年,但是老人和年輕人思想不同,突然生活在一起難免會有衝突。

鄰居琪琪和丈夫一直在城裡工作,今年公司放假晚,琪琪和丈夫就提前把在老家的公公接過來了,但是相處沒幾天問題就暴露出來了。

琪琪的公公平時自己在農村習慣了,加上城裡室內溫度高,琪琪的公公平時在家就只穿一條平角褲,每次琪琪下班回家看盡公公只穿平角褲都覺得很尷尬,跟公公說了幾次但是沒什麼效果。

琪琪覺得很尷尬就跟丈夫哭訴「讓你爸回家行嗎,他總是穿著平角褲在家,過年來人看著也不好」,後來航服和琪琪商量給公公買了一套睡衣,勸說了好久這才沒讓公公回家。

家庭成員之間是否需要保持距離

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需要獨立也需要有自己的隱私和空間,尤其是異性親子之間,更需要尊重彼此,不侵犯隱私才能保證成員之間穩定和諧。

尤其是不同輩分之間的家庭成員,畢竟男女有別,即便是親人也需要避嫌,成年人之間尚且如此,對待小孩子更是要避嫌。

前段時間韓國小學生偷拍媽媽事件,一定程度上和家長不在孩子面前避嫌,不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和普及有一定關係。

兒童心理學專家認為:孩子3歲左右開始萌生性別意識。

有研究表明3~5歲是幼兒性別意識的一個敏感期,這一時期也是父母幫助孩子樹立男女有別意識的最佳時期。

這一時期,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就應該選擇適當的「放手」,注意保護孩子的隱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需要注意和保護隱私。

如果是二胎家庭還需要注意兩個孩子之間的隱私教育,告訴孩子無論是多親近的人,都不能隨便碰自己的身體,自己也不能把身體的隱私部位暴露在別人面前。

父母不避嫌、不注意保持距離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很多父母不在意孩子的隱私,覺得孩子是自己的,不需要避嫌,實際上這種想法只會讓孩子失去邊界感。

孩子從小沒有邊界感,長大後很難樹立規則意識,不利於人際交往和工作,還容易受到侵犯和傷害。

不管是琪琪和公公之間,還是琪琪和孩子,人與人之間關係再親密也需要隱私保護,尤其是現在有很多看不見的危險和隱患在孩子身邊,孩子的隱私意識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我是C位媽媽,一名專業育嬰師,還有一個3歲的寶寶,如果您有任何帶娃養娃的困擾和問題都可以諮詢,當然我更願意傾聽所有媽媽的酸甜苦辣,除了帶娃也能做你的閨蜜~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告知必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QnMUFXABjYh_GJGVW2A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