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正德年間,江蘇沛縣有個姓林的知縣,為官清正廉明,很受百姓愛戴。林知縣有個兒子,叫林一文,年紀輕輕,卻學富五車,文名遠播。
林一文20歲這年,正趕上三年一度的科舉考試,林一文收拾行裝,拜別父母,趕往京城應考去了。
林一文謹記父親教誨,誓要金榜題名,將來當官為民造福,因此一路上還不忘邊走邊溫習功課。不知不覺,天黑了下來,林一文這才想起應該找個地方投宿一夜,明天繼續趕路。可舉目四望,只見四野空曠,暮色蒼茫,不見人家。於是他只得繼續往前趕,走了一會兒,看到一塊界碑,上刻「沛縣」三字,想來已到了沛縣邊境。
這時,林一文看見不遠叢林中隱約露出一角屋檐,急忙走過去。卻是一座古祠,並無人煙。他點燃一根木柴,推開破舊的門走了進去,裡面雖布滿蛛網灰塵,卻有床有桌,桌上竟還有文房四寶,不禁喜從中來,放下行裝,把書案上的物品整理乾淨,拿出乾糧填飽了肚子,便坐在桌前讀書。
半夜時分,林一文覺得眼皮沉重,不禁打起瞌睡來,迷迷糊糊中聽到有人叫道:「公子,公子......」林一文一驚,睜眼一看。卻見祠堂內靜悄悄的,並無人影,便接著瞌睡,誰知剛睡著,又聽到那叫聲:「公子,公子......」
林一文心下狐疑,站起身仔細察看祠堂,還是沒見到人影。正尋思著這祠堂里會不會有什麼狐仙鬼怪,突然,一陣風從破窗吹進來,把角落裡幾卷陳舊的書畫吹到林一文腳邊。林一文彎腰拾起那幾卷書畫?坐在書案前,正要攤開細看,手中的畫卷卻突然傳來話音:「公子,你此番可是上京趕考?」林一文吃了一驚,連忙扔掉手中畫卷,問道:「你......你是何方妖怪......」
地上的畫卷又傳來話語:「公子莫怕,我並非妖人鬼怪,乃是30多年前,被惡人施了妖術,困於這幅硃砂畫中的房子裡,因公子是有緣之人,故斗膽求公子相救。」林一文這才定下神來,起身把畫拾起。攤開一看,果然上面用硃砂畫有一房子,卻無門無窗。正待發問,那聲音似乎知道他的心思,說道:「那惡人著實狠毒,除非用他的鮮血在房子上畫一扇門,否則我便永世不能出來。」
「何人如此可惡?」林一文頓覺氣憤難平。那聲音說:「此人現在在京中為官,而且位高權重,要和他斗,除非公子能金榜題名。」林一文又問:「此事究竟因何而起呢?」那聲音仿佛有些吃力,變得十分微弱:「公子,我穿透硃砂屋的牆壁與你說話,實在吃力,已經元氣大傷,書案下有一張狀紙,你看過便知......」然後便沒有了聲息。
林一文在書案下找了找,果然找出一些書畫,那些書畫,所畫之物栩栩如生,所寫之字蒼勁有力,看得出主人技藝不凡。但翻了半天,卻並沒有看到什麼狀紙。林一文拿起那幅硃砂畫,欲問那被困在房子裡的人,卻不管他怎麼問,那人都沒有任何反應。突然,林一文發現在那些書畫當中,有一張白紙,拿起來放在燭光下一看,頓時皺起眉頭來,然後把白紙和硃砂畫一起捲起。裝進包袱里。夜裡,林一文夢到一個白衣公子,白衣公子手執一筆,對他道:「公子,此筆送你,日後必有用途。「林一文醒來,懷中竟當真有一支狼毫筆。
一月後,林一文趕到京城,參加過殿試之後,便在住處安心等待放榜。一日,外面敲鑼打鼓,好不熱鬧,原來是放榜報喜之人,而新科狀元正是林一文......
林一文身穿狀元袍,進宮覲見皇上。進宮的時候,他還不忘把那幅硃砂畫及白紙帶上。在大殿上,當著文武百官,皇上對林一文大加讚賞,並特許林一文提一個要求。林一文跪拜在堂下,拿出那張白紙,說:「臣要狀告當朝宰相吳安耀!」
此言一出,不僅文武百官為之譁然,連皇上也微微一怔,問道:「林一文,你狀告當朝宰相,可有真憑實據?」林一文說:「此乃30多年前,受害之人留下的狀紙。」然後將在古祠中遇到的事情說了一番。皇上大覺詫異,叫人把狀紙呈上來,一看是張白紙,不禁大怒,「大膽林一文!膽敢戲弄朕,這分明是張白紙,哪有什麼狀詞?」林一文不慌不忙地說:「皇上。請把狀紙放在火上再看。此乃是受害之人為防惡徒把狀紙毀掉,故用羊奶寫成,羊奶干後,只有放在火上,才能看到字跡。」
皇上命人端來一支蠟燭,將狀紙放在燭光下一看,果然把上面的字看得清清楚楚。原來,30多年前,吳安耀與同窗好友郭青朋一起在古祠內苦讀詩書,準備考取功名。吳安耀回家探望患病的父親,郭青朋一個人在祠內無聊,在地上撿到一支狼毫筆,一時興起,便畫了一幅美人圖,那畫中美人真是國色天香、沉魚落雁。郭青朋也不禁為之著迷,將畫置於書案之上,整日觀摩。郭青朋用刀削梨吃,不小心割破手指,那血剛好滴在畫上美人的身上。正在惋惜毀掉一幅好畫之際,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只見血被畫完全吸了進去,一點痕跡也沒有留下,接著,畫上美人的眼睛眨了一下,竟活生生地從畫上走了下來!郭青朋好不吃驚,卻聽得那美人說:「郭公子,你可知'畫龍百睛'的典故?葉公畫龍,點上眼睛。龍便活了;郭公子畫了小女子,又以鮮血養之,小女子也活了。」郭青朋大喜,遂為那美人取名「春畫」,與之雙宿雙棲。春畫也是精通琴棋書畫,熟讀詩書,郭青朋在她的幫助之下,學業進步得非常快。半個月後,吳安耀回到古祠,得知此事,見到春畫傾國傾城的美貌,已經垂涎不已。再加上怕郭青朋的學業超過自己,便心生歹念,將郭青朋殺死。埋在古祠後面。
皇上看完狀紙,大怒道:「大膽林一文,竟敢在朝堂之上妖言惑眾!畫上之人,如何能活?」林一文說:「天下之大,無奇不有!萬歲,欲知真假,用此畫試過便見分曉。」說完,將硃砂畫拿了出來,攤開,說:「吳安耀害死郭青朋之後,逼春畫委身於他,春畫不從,欲到衙門喊冤告狀,卻被吳安耀抓了回來。春畫知道難逃魔掌,用羊奶寫下狀紙,希望以後有人看到狀紙能替她和郭青朋平冤。吳安耀不知從哪裡學來妖術,用硃砂下咒,畫上一座無門無窗的房子,將春畫困於屋內。」
宰相吳安耀走上前,指著林一文說:「真是一派胡言,無憑無據,膽敢汙衊本相!」又向皇上跪拜道:「萬歲,林一文完全是妖言惑眾,請務必將其治罪!」林一文說:「是不是妖言惑眾,一會兒便可見分曉!吳宰相,你敢不敢與我鮮血兩滴?」吳安耀愣了愣,臉上變了顏色。「你要本相鮮血何用?」
林一文對皇上說道:「萬歲,吳安耀所下硃砂咒,必須用他自己的鮮血,在畫上的屋子上畫上一扇門,方可把被困之人放出來。」皇上想了想,說:「吳丞相,你與他鮮血兩滴亦可,權當試一試,如果林一文確是在胡說八道,朕定當嚴懲不貸!」吳安耀卻拂袖說道:「如果本相不答應呢?」皇上龍顏大怒,說:「吳丞相,你敢違抗皇命?」
不料,皇上話音剛落,突然抱住了頭,敢情是頭痛的毛病又犯了,大殿上下一片慌亂,吳安耀卻哈哈大笑起來:「我是違抗皇命又如何?老實告訴你,你的頭痛病,也是我下的咒!我就是要控制住你,控制住你的江山!」
皇上指著吳安耀,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吳安耀笑著笑著,身體漸漸出現了變化,竟然變成一條巨大的蜈蚣!原來,真正的吳安耀早就在30多年前被蜈蚣精吸去精魂,而蜈蚣精又將自己附在吳安耀的肉體上,在人間作惡,害死郭青朋,困住春畫之後,又進京考取功名,成為宰相。
蜈蚣精獰笑著,揮舞著巨大的爪子向皇上抓去,百官及皇上身邊的宮娥太監和侍衛早已嚇得面無人色,哪裡想到要救駕?林一文見此情形,來不及多想,急忙一躍而起,擋在皇上面前。因他身穿火紅的狀元袍,蜈蚣精也要懼他三分,隨後退了幾步。林一文脫下狀元袍,一邊朝蜈蚣精揮舞,一邊朝文武百官叫道:「快,快去抱一隻公雞來!」
蜈蚣精一聽「公雞」,頓時慌亂起來,想要奪路而逃。林一文哪肯放他走。急忙攔住,但他一文弱書生,即使有狀元袍做護身符。又如何斗得過蜈蚣精?眼見他體力漸漸不支,突然傳來一陣「喔喔喔」的雞叫聲,蜈蚣精聽到雞叫聲。一頭栽倒在地上,又恢復了吳安耀的體形。接著,只見一條大約一尺長的大蜈蚣從吳安耀的體內爬出,慌慌張張朝牆角爬去。一隻大公雞跳過來。正要去啄食蜈蚣,林一文急忙大叫一聲:「不可!」一個箭步衝上前,將公雞趕走,用狀元袍蓋住了大蜈蚣。
林一文命人拿來鐵鉗。將大蜈蚣鉗起來,拿到殿上,用刀割開其皮肉,以毛筆醮其血,在皇上額上點了一下,頓時,剛才還頭痛欲裂的皇上,一下子覺得神清氣爽起來,見林一文已將蜈蚣精擒獲,便下令侍衛將那蜈蚣拿去火焚。
林一文又醮了一點蜈蚣血,才將大蜈蚣交給侍衛處置。他把那幅困著春畫的硃砂畫攤開在地上,用醮著蜈蚣血的狼毫筆在屋子的牆上畫了一扇門。
皇上和堂上文武百官都伸長了脖子看那畫會出現什麼奇怪的事情。過了片刻,只聞得一陣清香,堂上竟是多了一位千嬌百媚的女子,此女的美貌真是天下無雙,後宮三千粉黛與之相比,皆黯然失色。
林一文笑道:「想必姑娘就是春畫小姐了?」那女子微微一笑,向林一文鞠了個躬,說:「正是,多謝公子大恩!」林一文說:「蜈蚣精已被除掉,春畫小姐自由了。」春畫點了點頭,看著躺在殿外的吳安耀的屍體,悽然說道:「我知道是吳安耀如此狠心害死同窗好友郭公子,卻不料原來他也早就遭蜈蚣精毒手,是我錯怪他了。」
因為除妖護駕有功,皇上決定重用林一文,當即封他為宰相,官居一品。春畫則被安排在皇宮別苑內暫住。皇上見過天生麗質的春畫之後,整日念念不忘,心蕩神馳。一天,皇上派親信告訴春畫,說欲封其為愛妃。春畫一怔,便婉言謝絕,言自己已經是郭青朋的妻子,雖未曾明媒正娶,卻有夫妻之實。
皇上聞言不悅,顧及顏面,不敢從硬,便叫林一文去勸春畫,以為林一文對她有救命之恩,她應該會服從。哪知春畫見到林一文來訪,便已猜出他的來意,不等他開口,便說:「皇上如果再苦苦相逼,我只好以死明志了!」林一文急忙說:「千萬不可!容我慢慢想辦法助你離開皇宮。」春畫輕道:「公子,如你真心助我,請你在那支狼毫筆上滴一滴血......」
林一文聽完,方知在古祠託夢送筆之人,便是郭青朋。而那支狼毫筆則是古祠先人的遺物,此筆需忠心赤膽之人鮮血,才能施展法力。
於是,林一文咬破手指,滴了一滴鮮血在狼毫筆上。然後,依春畫之意。提筆在牆上畫了一道門......
第二天,春畫在皇宮中莫名消失了。林一文情知皇上會責怪自己,不久後主動提出辭官還鄉。後來,在草長鶯飛的江蘇,常見一對男女,泛舟湖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QWtXxXEBfwtFQPkdMbv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