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愛孩子,危害長遠;培養孩子獨立精神,才能讓孩子走的更遠

2019-07-29     智慧達人666


當前,一些孩子的家長,對孩子百般溺愛,這是為人父母的天性。但長期處在溺愛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必然有著缺乏擔當、自私自利的共性。不僅難以成就大事,更會在踏入社會中很難適應現實社會、融入現實社會。

為什麼人們常說「窮人家孩子早當家」,其實說的就是窮人家的孩子很早就吃透人情冷暖,很早就開始承擔家中的大事小事,所以,進入社會後迅速適應現實社會,輕鬆的駕馭社會生活,而不像生活中的大小事情由父母包辦的孩子那樣茫然失措,遇著問題膽小懦弱、束手無策。

對於溺愛孩子的家長來說,會問自己,難道我們愛孩子有錯嗎?其實,家庭成員之間是需要互相關愛,互相愛護的;孩子還小,多多關愛再正常不過了。當然,一定程度的關愛會讓孩子變得更陽光,更有愛心。


包辦孩子

但是不辨是非的溺愛、包辦式的溺愛,很容易助長孩子的自私心理、依賴心理、懶惰心理。這些心理的出現,只能讓孩子變得唯唯諾諾、越來越自卑、沒有自信,尤其是在困難面前,更多的是恐懼和害怕,毫無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讓孩子受委屈

也許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溺愛顯現出更多是孩子的乖巧;但二十年以後,這種溺愛的危害悄然被放大,沒有遠大理想,沒有生活擔當,什麼也不會做,對人甚至有些冷漠無情。那個時候,你就又會問孩子怎麼會這樣?其實,這一切都是溺愛之因結的果,怪不得任何人。正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如果當初不是對孩子過分溺愛,孩子也不會變得沒有擔當,沒有意志力,什麼事情都不會做,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因此,家長教育孩子,千萬不能溺愛孩子,即使愛孩子也要愛的有分寸。對的就要表揚,錯的堅決嚴格批評,不能因為錯小而不糾正,鑄成大錯。

總之,我們要善於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機會,鍛鍊孩子、提升孩子,使他們勤勞、勇敢、有責任心、有愛心,成為有健全人格的人。

首先,要培養孩子生活中獨立精神,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如自己做飯、自己洗衣服、自己刷碗等等,巧妙的提升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

其次,培養他們的擔當意識。在他們遇到困難時,他會問?爸爸媽媽,怎麼辦?這個時候,爸爸媽媽當然知道該怎麼做,卻要說,你自己辦吧!

為什麼這樣呢,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們去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刺激他們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內在動力,激發他們內心強大的意志力,充分挖掘他們的實踐精神和擔當意識,做到獨立完成的事情堅決不依賴家長,不依賴老師,實現他們做人做事能力全面提升的目標。同時,對孩子無理取鬧式或不合理的要求要學會勇敢的說不,及時糾正他們萌芽式的錯誤思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QN4oPWwB8g2yegND5TL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