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眼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屈服於美國的日本

2019-07-11   太史解密

日本對二戰的態度:

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兩大軸心國(不靠譜的義大利先放一邊),日本戰敗後的態度相對於德國實在是差太多了。而說起談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其實日本對於中國的態度反而是及其微妙的,面對美國日本人很願意低下他們的頭顱而面對中國,日本還是秉持著有種不屑的態度,原因何在?

日本戰敗的原因:

首先來了解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戰敗投降的原因,很簡單的日本投降的直接原因就是廣島、長崎的兩顆原子彈,美國佬砸向他們的,而日本戰敗的原因也就很複雜了,主要有以下方面:

  1. 日本本身的軍事通訊密碼被美國基本破譯的情況下,日本仍不自知,幾次重大海戰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美國事先得知,從而被美國有了防備基本幾次海戰都失利。
  2. 日本的工業水平和美國完全不是一個級別,並且當後期美國潛艇對於南洋到日本航線的封鎖,導致日本根本難以獲得大量的石油等重要戰略物資,甚至連自己的國內人民的一些生活物資後期都變的短缺了。

3.日本本土被美國空襲投放了1萬噸以上的燃燒彈,這種打擊殺傷的威力之大,戰爭後的廢墟實在是太過慘烈了!無數燒成廢墟的房屋,地面,甚至是被燒的不成人形的屍體!

4.美國雖然在珍珠港被日本偷襲,損失慘重,但正如山本五十六所預料的那樣,美國這個國家的戰爭潛力太強,短短几年,美國將國內的工廠全部開足馬力,大量生產不用多久就美國的艦隊數量反而超過了之前。

5.玉碎,就是被全殲,日本人對於自己戰場上被全滅的情況喜歡稱為玉碎,而美國對日本的玉碎有:關島戰役、松山戰役、安高爾島戰役、貝里琉島戰役、硫磺島戰役、沖繩戰役基本都是美國打出來的,而中國打出來的幾場玉碎戰役全部都是中國遠征軍的將士們打出來的(以後我會寫關於他們的文章)。在中國區域的戰役,囿於我國那時候裝備軍隊的實力限制,與日軍交戰總是需要犧牲比日軍幾倍的人數,才能對日軍造成足夠的傷亡。

以上幾條,基本都是美國佬的功勞,當然中國戰區就沒有功勞嗎?當然不是,中國戰區的功勞主要在於將大量日本陸軍兵力拖延在中國戰場難以抽調,第二則是將提升我國在戰後的世界地位(這點非常重要尤其是韓戰後我國的地位可以說更上升了)。

但在日本人眼中,他們很執拗地認為打贏他們的是美國,道理也是很明顯的了。

具體談談美國與日本的戰役

我們就先來談談大局上來談談傷亡,根據戰後日本公開的統計資料顯示,在二戰中日本犧牲了185萬人,終生傷殘10萬人,那其中多少人是死在美軍的手中呢?足足120萬左右的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被美軍擊殺。在加上日本本土的投放數量高達萬噸燃燒彈空襲,美國的兩顆原子彈,美國對日本的打擊不可謂不大,而《菊與刀》中對日本的評價是極難征服,但是征服後有極為聽話的國家,從二戰到之後日美兩國的情況來看,所言確實不虛。

在中途島海戰之後日本基本喪失了戰爭的主動權,變為了戰爭的被動方,美軍則採用跳島戰術開始對日本所持有的島嶼展開猛攻,而日軍保衛島嶼的幾場戰役打的不可謂不壯烈,硫磺島戰役22,703人陣亡1,083人投降。沖繩戰役更是足足10萬日軍的傷亡,這種戰場簡直是人間地獄。

可以說這幾次戰爭基本把讓日本充分見識到了美國軍隊的戰鬥了,對日軍打擊影響之大可窺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