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歡是一名寶媽,女兒今年兩歲半。因為是全職媽媽,所以獨自一個人在家帶娃的梁歡格外小心,生怕一個疏忽就導致孩子受傷。
如今女兒兩歲多了,正是活潑調皮的時候。很多時候梁歡既要做家務,又要看孩子,時常覺得精力不夠用。
看過孩子的都知道,兩三歲的孩子正是好奇心重,願意探索的時期。
所以孩子每天最喜歡做的活動就是翻箱倒櫃,每當梁歡不注意的時候,柜子里的東西,角角落落都會被孩子翻個遍。
因為害怕孩子受傷,所以梁歡把家裡的危險物品都提前收了起來,比如剪刀,藥品。
有一次,閨蜜來家裡做客,梁歡在廚房準備做飯的時候,讓閨蜜陪著女兒玩一會兒。
等到吃飯的時候,閨蜜跟梁歡說:「我可提醒你,你女兒現在就喜歡摳插座,這要是一旦過了電,到時你哭都來不及。「
梁歡一聽有些錯愕,因為她從來都沒發現女兒有喜歡摳插座的習慣。
因為有了閨蜜的提醒,所以之後的幾天,梁歡特意仔細觀察了一下女兒。
果然,梁歡發現女兒不僅愛摳插座,而且還喜歡玩iPad和手機的充電器,甚至比玩具都更感興趣。
梁歡自然知道女兒這樣做的危險很大,畢竟觸電跟磕磕碰碰不同,所造成的後果不是鬧著玩,可很多家長還不懂!
所以,梁歡連忙上網買了一些閉合板把家裡寶寶能用手夠到的插座都封了起來,還把家裡電子產品的充電器也都收到了柜子里。
不得不說,梁歡作為一名寶媽真的是很稱職。因為很多時候孩子的受傷就是因為家長的疏忽大意,畢竟孩子小,自己沒有規避危險的意識和能力。
很多家長都覺得家庭對孩子來說是最安全的環境,但根據兒科醫生的經驗來說,絕大多數孩子發生觸電的危險就是在家裡。
尤其是孩子處於空間敏感期的時候,對於插座的小孔非常感興趣,總想要用手指頭摳進去,看看裡面有什麼。
而一旦發生觸電,死亡率也是極高的。當然,隨著網絡知識的科普和育兒專家的呼籲,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插座漏電的問題。
殊不知正在充電的充電器也是具有安全隱患的,現在很多人都喜歡一邊充電一邊玩手機,即使充滿電了,也不會及時把充電器拔下來。
一旦寶寶把充電器的另一頭放在嘴裡啃咬,即使電流量很小,也有觸電的可能。
尤其是那些使用劣質充電器的家長,無疑是增加了寶寶受傷的幾率。
曾有很多新聞報道過,因為使用劣質充電器沒有及時斷電,導致充電器爆炸,使人受傷。
1.使用原裝充電器
大多數電子產品在購買的時候都會配有正規充電器,但是因為使用的消耗,充電器往往會比電子產品先損壞,所以很多人為了圖便宜就會購買雜牌子的充電器。
但是非原裝的充電器和充電器輸出的電流和電壓不穩定,數據線裡面的金屬部分也容易暴露出來,一旦發生漏電,對寶寶將是極大的危害。
所以,有孩子的家庭,儘量使用原裝的充電器和數據線。
2.及時拔下充電器
有了孩子之後,凡事再小心都不為過。所以家長在給電子產品充電之後,一定要記得及時拔下充電器,不要讓被疏忽的隱患成為傷害孩子的利器。
另外,家長在拔下充電器之後,也要記得把插座封閉起來,避免家長疏忽的時候,孩子用手摳插座而發生觸電的危險。
3.正確引導孩子遠離充電器和插座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發現,越是告訴孩子不要去做什麼,孩子往往更願意去做什麼。
其實這既是出於孩子的一種叛逆心理,也是因為孩子本身的好奇心強導致,孩子想要去了解被禁止做的事到底是什麼?
所以想要避免孩子發生觸電,家長不能單單靠禁止,可以通過給孩子講一些相關的繪本,或者小故事,這樣能更生動形象地讓孩子了解到觸電之後的危險性。
教育孩子有技巧,所以家長要學會迂迴地幫助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最後,家長也要學會一旦發生孩子觸電之後的急救知識,比如觀察孩子的生命體徵;不能用手去觸摸或者拉孩子;使用絕緣的物品撥開電線等等。
孩子就是父母的心頭肉,父母更要謹慎,細心保障孩子安全健康地成長。
我是幼兒園園長、早教師,傳播更好育兒乾貨。歡迎關注,您的點贊、轉發,是對我們最好的認可。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由於是自己碼字,如果錯別字請見諒。本帳號已開通維權,歡迎個人轉載,但不允許抄襲文章,如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