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迷茫嗎?焦慮嗎?
相信很多人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會在前面加個定語「很」。很迷茫,很焦慮似乎已經成了這個時代的通病。
後台經常收到讀者的留言說自己迷茫,很焦慮,問我有沒有解決方法?答案是肯定的,但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給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前兩天,朋友發來一篇文章,講的是一位名為「咲」(xiao)的姑娘通過省錢買下3套房,並在33歲時就過上退休生活的故事。
咲的節省可以用「令人髮指」來形容,她的工作是房地產銷售,每月發工資,她第一件事就是將其絕大部分存進銀行,只留下不到5%用作日常開銷,每天的消費摺合人民幣還不到12元。
12塊錢能做什麼?對一線城市的居民來說,估計買一大杯珍珠奶茶都夠嗆吧,但咲一堅持就是10多年。
為了省錢,她家裡的家具都是從二手市場淘的,衣服能不買就不買,要麼穿朋友不要的,或者被媽媽淘汰的。
飲食方面,兩塊四毛八一根的大白蘿蔔是她的最愛,因為便宜又頂飽,一個就能吃好幾天。去超市購買食材,不打折的東西,一律不買!家附近超市的打折信息,咲全都爛熟於心。
自從咲立下「34歲買3棟樓退休」的「目標」後,她便開始堅持記帳,甚至和同事出去吃飯,對方零錢不夠她付了1日元(人民幣六分錢)這樣的小錢也會被記下來。
除了日常開支能省則省外,咲的省錢能力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對很多姑娘來說,留長發是對美麗的一種追求,但對她來說,留長發的唯一好處就是可以賣錢。
總之,靠著這樣「艱苦樸素」的生活,咲在27歲就買下了人生第一套房,價值1000萬日元(摺合人民幣63萬),房子一共有3間,她自己一間,剩下兩間出租,每月租金收入將近5000元人民幣。
4年後,咲又買下第二套房,比之前那棟貴了不少,摺合人民幣要114萬元,此時,咲僅靠收租,每個月就能收入22.6萬日元(摺合人民幣15000元)。
工作的順利,加上房租收入的猛增,2年後,咲又買下第三套房,準確說是第三棟房,這次是個小別墅,獨門獨戶的三層樓。當然,價格也不菲,摺合人民幣171萬元。
咲的生活方式是好是壞暫不討論,畢竟每個人對待生活的目標不同,有人追求及時行樂,今朝有酒今朝醉;也有人喜歡苦盡甘來的幸福,喝一碗紅棗小米粥,都要把好吃的紅棗留到最後,一口氣吃掉。
而無論哪種選擇,只要身在其中的人不覺得有問題,不覺得吃苦,心酸的話,旁觀者就不要用批判、憐憫的眼光去看待。
這就是關於咲買房的故事,而針對解決迷茫的方法,不知道你看完後是否找到了答案?
或許你一頭霧水,省錢買房和解決迷茫有什麼關係啊?其實,答案就是:咲這種人,要目標有目標,要行動有行動,想不成功都難!對大多數人而言,如果能夠像咲一樣,早日找到屬於自己的目標,再配上超強的執行力,還哪有時間去迷茫呢?
注意,這句話和「忙起來就不會迷茫」是兩個概念,咲的成功不僅僅在於忙碌,還包括早早就樹立了自己的長遠目標。
什麼是迷茫?不就是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嗎?在其他小姑娘還在糾結選什麼專業,買哪只口紅時,18歲的咲就已經立下「34歲前買下三棟樓,然後退休」的目標,僅這一點,很多人都不如咲。
哈佛大學早些年曾對一批即將走出校園的學生進行調查,發現僅有3%的人擁有清晰且長遠的目標,六成的畢業生目標模糊,甚至有27%的畢業生完全沒有目標。
能擁有清晰且長遠的目標已經很厲害,而更厲害的是,咲在接下來的人生當中,執行力也是滿分。
她幾乎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在完成目標上,咲平常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房地產廣告,比較各個房子的優劣。
當然,買房需要大量資金,而掙錢無非就是開源節流,在開源方面,一畢業咲就進入競爭激烈,但收入頗豐的房地產行業;在節流方面,就像文章前面所說,能省則省,對她來說,該搶的超市優惠沒搶到,就跟丟錢沒什麼兩樣,所以,現在你知道咲為什麼成功了吧。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才能擁有像咲一樣堅定的目標和超強的執行力呢?
首先從目標開始說起。
第一:早日找到並分辨出人生的三類目標。
目標分為短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三種。
短期目標是指一至兩年的目標,是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具體化、現實化和可操作化,主要解決的是當下的困境。
中期目標則相對長遠一點,屬於長期目標的一個個節點事件,比如對咲來說,每一次買房就是她的一個又一個中期目標,買房過程中如何最大化地開源節流就是她的短期目標。
長期目標則屬於人生方向的選擇,34歲買三棟樓退休就是咲的長期「目標」。
至於如何找到自己的長期目標,它不能靠看完這篇文章就能立馬想出來,只能在你一次次的嘗試過程中,有意識地去發現自己的興趣,找到自己的天賦,然後一頭扎進某個領域,心無旁騖地完成它。
第二:衡量目標的神聖感是否足夠。
故人言:立大志成中志,立中志成小志,立小志則一事無成。雖然衡量目標大小的標準有很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便是目標的神聖感是否足夠。
什麼是神聖感?就拿教書來說,一位只把教書當做謀生的老師,一定不如以培養下一代作為己任的老師在上課時更有熱情。
當我們的目標,所做之事過於集中在個體身上時,便很難堅持到底,可能你會納悶,咲的目標不夠自私嗎?早日買房早日退休聽起來也不偉大啊?
但細心的讀者會發現,我在介紹咲的長期目標時,我把目標兩個字打了一個引號,因為我還隱藏了這個故事的後半部分。
其實,咲真正的目標是開個貓咪咖啡廳,救助流浪貓。用咲自己的話來說:「買房對於她只是手段,不是目標。」
而想要開咖啡廳,場地和穩定的收入都必不可少,思來想去,咲覺得買房是個不錯的選擇,不僅場地有保障,每月的租金也可以很好地維持她和流浪貓的生活,所以,從18歲開始咲便有了「34歲買房退休,開貓咪咖啡廳」的目標。
而如何找到這個目標,是因為咲小時候家裡養過一隻貓,自家貓咪死後咲傷心不已,愛屋及烏的她想到流浪貓們還在吃苦受罪,便決定開個貓咪咖啡廳,收養流浪貓。
總之,咲也是在經歷一些事情後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並非完全空想。現在,咲的一切行為是不是就講得通了呢。
所以,想要找到自己的長遠目標,切勿紙上談兵,不妨大膽嘗試,在一次次行動中找到自己的樂趣,並在確定目標時衡量它是否具有足夠的神聖感。
再來說說執行力的問題。
雖然提高執行力屬於一個系統化的問題,但有兩個方法,可謂是一學就會,操作性極強。
第一:做事前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現在做的事情和目標吻合嗎?
你可千萬別小瞧這一句話,它可以幫助你從一開始就避免做很多無用功,從而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目標上。所以,我個人認為這算是最簡單,最高效的一個方法。
第二,將「3F法則」落實在每一項任務當中。
「3F法則」是美國心理學家艾利克森和普爾所提出的,3F是Focus、Feedback、Fix it三個首字母(詞)的縮寫,分別代表專注、反饋和修正。
第一個F,Focus,指的是專注。是說做事的時候要達到心流的狀態,要心無旁騖,一次只做一件事,不為已經發生的時候懊惱,不為未來的事情煩心。很多時候,我們焦慮迷茫就是因為操了太多不該操的心。
第二個F,Feedback,強調的是反饋。能不能快速識別出自己犯的錯誤,明白自己哪裡有缺陷,哪裡有天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第三個F,Fix it,指的是修正。算一萬遍加錢乘除也不會微積分,寫一萬篇文章,如果不加思考調整,也只是數量的堆砌。犯錯不可怕,犯了錯還不修改就不聰明了。
總之,想要持續性地提高自己的執行力,專注、反饋和修正三個環節缺一不可,當你覺得自己總是忙碌卻進展有效時,不妨思考一下是不是在反饋和修正環節沒有做到位?
最後,用一張思維導圖總結一下本文。
想要擺脫迷茫,從咲的身上我們知道,擁有堅定且神聖的目標,和培養出高效的執行力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針對目標。首先要學會正確區分短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其次,要為長期目標賦予神聖的意義,增加行動的動力。
針對執行力。一來,做事前問問自己,這件事和目標是否吻合,從源頭上避免做無用功;二來,將「3F法則」落實在每一項任務,從而提高行動的質量,避免陷入低勤奮的努力當中。
沒有方向的征途,就如同漂泊在大海里的一葉扁舟,刮來的風都是逆風,隨波逐流,兜兜轉轉只是原地踏步。而落實不到位的計劃也只會讓你盲目自信,以為自己比他人多走了一步,然而這份努力,只是看起來而已。總之,解決迷茫,方向和行動都得跟上,兩者缺一不可。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