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男性患癌症率高於女性,免疫系統來告訴答案

人體好比一個戰場,免疫系統就像駐紮在身體里的軍隊,在與外界襲來的病毒、細菌「作戰」時,承擔了主要的防禦任務。

更重要的是,人體時刻都在產生腫瘤細胞,但並非人人得癌,這也歸功於強大的免疫系統。

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會一致對外,奮勇殺敵,晝夜不停地保護著體內的「和平」。

一旦免疫系統紊亂或崩潰,疾病就會趁機而入,人體的抗腫瘤能力也會下降。

免疫系統在青春期發育最快,25歲左右達到頂峰,30歲之後慢慢下降。不同年齡段的人面臨的「免疫危機」不一樣,應對方式也不同。

30歲以後,人體免疫功能開始走下坡路,本應好好休整,給免疫系統更多呵護。

但中年時期,尤其是40歲以後,又是人生中經濟壓力、精神壓力最大的階段,很多人仍年人一樣「揮霍」健康,作息不規律、營養跟不上,導致免疫系統最易出問題。

一旦免疫系統崩潰,後果非常嚴重。有些人感冒後症狀嚴重,甚至導致死亡,就可能與免疫系統功能的嚴重紊亂有關。更嚴重的是,人體的抗腫瘤能力也可能會下降,更易患癌。

許多人很自然的認為疾病是突發的,其實並非如此。大部分的疾病都是在長期發展下所形成的,有些微生物在首度引起症狀之前,可能已在人體潛伏多年,例如HIV病毒可有長達十年的潛伏期。

當最初之症狀終於浮現時,大家都期望能夠一針見效,藥到病除,但是在治療過程上卻很少有這種大快人心的療效,正如同入侵的細菌或病毒需要時間來繁殖到足以克服人體的防禦一般,人體的免疫系統也需要時間來突破它們的侵襲。

另外,人體亦需要時間修補入侵者所損害的組織及器官。

免疫系統衰老的主要原因是胸腺的退化。胸腺是T細胞分化、發育、成熟的場所,是機體重要的淋巴器官。

研究發現,胸腺衰退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平均每16年縮小近一半,所以T細胞的產量也會相應下降。某些癌症的發病率上升與新T細胞數量下降存在極強的相關性。

免疫監視假說認為,癌細胞在體內不斷形成,但是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會在新腫瘤形成之前消滅它們。

T細胞持續監測癌細胞,試圖摧毀它們。一旦免疫系統變弱,癌細胞存活的幾率就會增加。而且,隨著胸腺的衰退,這一糟糕情況發生的幾率會增加。

研究人員將T細胞和癌細胞之間的較量比喻成「戰爭」,一旦超過某個閾值,癌細胞就會獲勝,並認為,這一閾值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且與T細胞的產量成正比。這一假設可以解釋癌症發生機率增加的現象。

因為女性胸腺的衰退速率比男性慢,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癌症發病率的性別差異。「這一點是基因突變假說無法解釋的。」研究人員分析道。

幾乎所有關於癌症的主流研究都基於基因突變而展開。現在,這一最新研究並不是質疑基因突變導致癌症的事實,而是在反思僅僅基於基因突變是否能夠解釋癌症發病率的快速上升,因為衰老會導致機體發生很多變化,包括免疫系統。

免疫系統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在機體抵禦疾病和有害病原體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