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戶覃心金、石岩香夫婦利用電商找市場,實現了從貧困戶到脫貧致富的大步發展。
「去年我們家通過電商售賣椪柑等特色水果,年收入超10萬元」。望著鬱鬱蔥蔥的椪柑樹,瀘溪縣武溪鎮黑塘村6組貧困戶覃心金、石岩香夫婦喜笑顏開。
瀘溪縣地處湖南省西部、湘西自治州「南大門」,是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重點縣、國家重點水利工程五強溪水電站移民庫區縣、國家級貧困縣和革命老區縣。近年來,瀘溪縣聯合惠農網共同建設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用實踐探索出的「人+貨+鄉」特色鄉村農旅電商模式,正日漸成為帶動當地脫貧致富的源頭活水。瀘溪縣成為了脫貧致富的創業熱土,貧困群眾在家門口搭上「電商」專列,快速步入小康。
從貧困戶到電商網紅
扶貧先扶志。瀘溪縣不斷創新電商人才培訓機制,針對不同的群體設計了「普及+進階」、「線上+線下」、「理論+實操」的電商人才培訓體系,讓學員系統地學習電商理念、營銷技巧、網店建設等電商實用知識,切實提升自我發展、自我脫貧能力。截至3月底,瀘溪縣線上線下累計培訓學員5000餘人次,增值培訓學員創業轉化率達到60%以上。
電商人才培訓打造瀘溪特色電商網紅,推動農村電商縱深發展
為進一步激發電商創業熱情,2020年1月3日,瀘溪縣推出首屆農旅電商創業大賽,以賽代訓,為各類涉農電商從業人員搭建創業創新的實戰交流平台,帶動本地農產品銷售和旅遊文化推廣。初賽期間,67名選手網銷額共計478.9萬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村(戶)選手銷售額158.6萬元,單個選手最高銷售額123.7萬元;複賽期間,活動創造的「瀘溪縣首屆農旅電商創業大賽」抖音話題,播放量高達188.3萬,微信、朋友圈舉辦「創意短視頻微信點贊活動」訪問量達76.5萬次。
此外,瀘溪縣還在金融、土地、服務等方面出台相關扶持政策,鼓勵貧困戶創業就業,扶持創業典型,孵化出通過電商脫貧的「賣蜜能人」楊春竹、以一顆葡萄帶動全村致富的「葡萄支書」田紹志等創業致富帶頭人。
從農民變「股民」
2019年,瀘溪縣深入開展「產業項目建設年」、「美麗湘西提升年」活動,打造了一批椪柑、油茶、中藥材、鐵骨豬、玻璃椒、葡萄、桑蠶等特色產業示範村,及洗溪鎮芭蕉坪、達嵐鎮岩門古堡寨等一批鄉村旅遊示範村,「一鄉一特、一村一業、一戶一品」產業格局初具規模。
為著力提升產業組織化程度,瀘溪縣通過「龍頭企業+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完善貧困群眾利益聯結機制。目前,瀘溪縣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村比重達到65.59%,「合作社+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覆蓋率達到100%。
瀘溪縣麻溪口村產業幫扶貧困群眾喜分紅
浦市鎮麻溪口村的中源種養合作社讓農民變「股民」,收益按「貧困戶占40%、村集體占30%、合作社占30%」的比例進行分配,帶動全村150戶、599名貧困戶脫貧。武溪鎮獅子山葡萄溝打造集生態採摘、特色餐飲、精品民宿為一體的鄉村旅遊綜合體,種植葡萄6500畝,帶動周邊2100名貧困戶脫貧致富,被評為全省五星級鄉村旅遊示範點。
瀘溪縣還出台了《關於支持我縣農村電商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瀘溪縣網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等政策措施;打造了區域公用品牌「沅味瀘溪」,與1款明星產品瀘溪椪柑、N款農產品形成「1+1+N」區域公用品牌體系,讓優質農產品從「單打獨鬥」變「抱團發展」,帶動農戶、企業等經營主體共同享受品牌強農的紅利。
從自產自銷到電商進村
農產品的銷路順暢與否,直接關係到貧困戶的切身利益。瀘溪縣以農村電商服務站和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重構農村商貿鏈條,打通了農產品上行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浦市鎮電商服務站負責人張黎通過微信朋友圈、抖音將貧困戶的優質「山貨」賣出了大山,每年幫助村裡的貧困戶增收上萬元。
目前,瀘溪縣已建設完成第一批75個村級電商服務站。依託村級電商服務站和鄉鎮物流倉儲點,瀘溪縣鄉村三級物流的鄉鎮覆蓋率達到了100%,為當地老百姓帶來了「購物、銷售、創業不出村,投遞送上門、農產品送出鄉」的巨大便利。後續,瀘溪縣還將建設45個村級電商服務站,村級電商服務站點的行政村覆蓋率將達到80%以上。
瀘溪縣優質產品受到熱捧
2020年1月舉行的湖南·瀘溪電商年貨節暨「一鄉一品」農特產品產銷對接會上,6家電商平台與當地農戶簽署了3536萬元的瀘溪農特產品意向採購協議。湘西特色農產品扶貧專場推介暨農業招商引資活動上,瀘溪縣拿下銷售意向協議7.25萬噸,總值1.67億元。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瀘溪縣商務局聯合惠農網通過市場代賣、整車直采、一件代發等多種形式,累計助銷瀘溪椪柑203.575噸。
隨著瀘溪縣「人+貨+鄉」特色鄉村農旅電商模式的持續縱深,2020年2月,瀘溪縣已實現脫貧摘帽。如今,瀘溪縣逐步實現產區變景區、產品變商品、鄉村變名鄉,瀘溪老百姓思想活了、腰包鼓了、生活更甜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OdotaHEBiuFnsJQVpXf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