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作為一個普通人,也許你最關心的就是每天確診人數增加了多少,疑似病例有多少,死亡有多少,治癒的人數是多少。近期有沒有研究出可以治療新冠狀性病毒肺炎的藥物。假期還有多長等等。一度關心疫情的數據,讓自己變得無聊,虛無,甚至還惶恐。關鍵時刻,我們更要做好自己的心理準備,文章根據心理健康專家的研究,給大家提供幾個切實而有用的建議。
01醫學健康
風險等級劃分。即使我們一直呆在家裡,都會有眾多親朋好友偶爾相會,特別是髮小或是初戀等等。此時,我們要根據周邊的朋友分成風險等級:高風險,中風險,低風險三個類別。根據風險的類別,我們要做好不同的預警準備。比如曾與從湖北回來的朋友相接觸,要堅持自我隔離,每天定時測量體溫,血氧,心率等等。
屋內消毒。首先我們要明確可用於消毒的液體或儀器。根據醫學常識,一般用於家用消毒的液體有84消毒液,75%濃度的酒精,還有一些消毒泡騰片。注意酒精一定是75%濃度含量,84消毒液一般是以1:200的比例與水混合,如果家裡有兒童,孕婦,也可以選擇紫外線儀器,紫外線沒有刺激的氣味,通電後射出的紫外光也可以達到消毒的目的。
公共環境防護。新冠狀性病毒可以通過唾沫進行傳播,所以外出時一定要佩戴口罩,保險起見,N95規格的最好,沒有N95口罩的情況下可以佩戴醫用一次性口罩。在電梯里按鍵時最好佩戴一次性手套,或者通過其他物體進行間接按鍵。回到家一定要洗手,配用肥皂或是消毒酒精,手掌正反面都清洗乾淨。
02心理健康
不要過度關注疫情發展。作為一個健康的人,不要每天一醒來就去刷那些疫情進展的信息,特別是一些負能量積聚的社團,圈子,視頻等等。當你刷地越多,焦慮便會越多。如果難以控制,可能還會出現失眠,焦慮,抑鬱等一系列心理問題。
拒絕謠言。一些善於煽動人心的或是心存惡意的人,或者是靠販賣焦慮引流量的人,專門扭曲是非,誇大其詞,對一些不準確的事例信口開河,一傳十,十傳百,百傳萬,聽的人多了,傳的人多了,都信以為真,假消息也變成了「真消息」。如果你喜歡關注實請,可以關注最權威的信息渠道,比如「@健康中國」,「@全國衛生12320」,「@中國疾控動態」,「@世界衛生組織」,「@華山感染」,「@醫師報」,「@南方周末」等系列媒體。
避免轉發自己都不清楚的信息。網際網路的便捷性為每個網民提供了發布信息的權利。但發布信息也是一種責任,很多人都無法承擔這種信息的責任。特別是關於一些醫學領域的信息,作為普通人,你本身不具備醫學的專業知識,只是道聽途說,總結下來發布出去,假裝自己是專業人士,結果危害了大批群眾。如果真的想貢獻自己一份力量,你可以選擇自己最專業領域的。比如你會英語,可以在網上教人們學習英語知識,你會心理方面的安撫,可以授予人們一些自我心理調控的知識等等。
03遠程辦公
一般經不起長時間待工的公司或是機構都已經採取了線上辦公的模式。首先,要考慮線上辦公的工具,一些好的遠程工具有:IM,企業微信;ZOOM視頻會議;語雀知識管理軟體,TAPD項目管理;Github+工蜂代碼管理以及公司自己研發的系列軟體等。
遠程辦公對自律有很大的考驗。在線上辦公,若要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採用幾個方法:1)選擇一個固定的空間,固定的時間。2)對自己更嚴格要求,認真對待工作的細節;3)給自己創造條件,可以採用逆向思維,及時反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ObN5C3ABgx9BqZZIhwo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