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謊言不攻自破,人均住房面積已達39㎡,為何房價還居高不下?

2019-08-08     遠舒

物以稀為貴,這句話道出了一個經濟學原理:那就是供求關係決定市場價格,一種商品一旦供應滿足不了市場需求,那麼商品價格就會上漲,而如果供應大於需求,商品價格就會下跌,只有充分保障商品的供應穩定,才是穩定市場價格的堅實基礎。但是截至到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價格還是有上漲壓力,難道說我們樓市還是供不應求狀態嗎?顯然,這個理論已經難以讓老百姓信服。

7月3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相關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已經達到39平方米,比1978年增長32.3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已達47.3平方米,比1978年增長39.2平方米。而已開發國家裡,德國人均住房面積為39.4平方米;英國人均住房面積為35.4平方米;日本人均住房面積為19.6平方米,與這些已開發國家相比較,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人均住房面積已經超過他們。

當然,住房面積只是一方面,還有人說是因為地價高所以才決定房價高,那麼中國土地資源很緊張嗎?好像也並非如此,首先中國有約960萬平方千米的國土面積,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三大國家,雖說是面積上是排名第三位,但是實際我們的可利用和可居住的土地面積要比俄羅斯大很大,大家都知道,俄羅斯有很大一片區域因為氣候原因,基本常年都處於無人居住的狀態。

對比日本、韓國這樣國土面積小的國家,我們的人口密度要比他們小很多,並且日本中部也有大片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山地,但是我們的房價卻比他們高很多,從這一點上分析,好像土地資源也不能成為支撐房價高的理由,何況很多城市雖說占用有限的土地來建造商品房,但是每棟商品樓都有幾十層,一個小區少則幾棟高樓,多則幾十棟高樓,也就是居民都是住在垂直空間之中,這樣的建築形式已經是極大的減少了土地資源浪費。

另外,即使我們認同一二三線城市由於集聚了大量人口,所以對住房資源需求和土地資源占用率都是很高,但是除此以外的四五線城市以及周邊縣城等區域總該是人口有限吧,況且這些城市很多商品房小區都存在大量空置現象,但為何如今這些小縣城的房價卻也在萬元以上呢?所以什麼住房資源稀缺和土地資源稀缺都是樓市謊言而已,到今天來說都是不攻自破的言論。

最終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真實結論,那就是中國高房價和客觀因素無關,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為主觀因素推高了樓市價格,這其中我們可以粗略說出幾種因素,比如存在已久的炒房頑疾,長期存在的土地財政,地方城市保GDP穩房價的做法等,這些都是導致房價不斷水漲船高所存在的人為主觀因素,所以國家想要徹底解決高房價問題,首先就得從這些方面入手。

喜歡作者的朋友記得點贊、分享、關注哦,感謝您的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OUy3c2wBvvf6VcSZ-BN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