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議農村「三不燒」,後兩個行得通,唯獨第一個不好辦

2019-08-28     三農達人管家

近些年來,農村經濟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鄉村在國家的幫扶之下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村民們也都過上了夢寐以求的幸福生活。然而,在此過程中,卻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經濟發展的代價就是環境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影響了鄉村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因此,為了避免這種問題愈演愈烈,同時也是為了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國家啟動了為期3年的農村環境整治行動,力爭改變污染現象,讓鄉村的環境更加宜居、更加可持續。與此同時,國家也啟動了廁所改造計劃、推動「三廢垃圾」處理等等一系列的改善農村環境的舉措,力爭為農民創造一個更加生態的鄉村環境。


毫無疑問,這些舉措都是利好的,也是農民所期待的。然而,最近這段時間,有專家卻提出了「三不燒」的說法,希望通過提高農民自身的覺悟,來達到改善環境的目的。那麼,究竟什麼是「三不燒」呢?一起來看下。

不燒柴

眾所周知,以前農民採取的是燒火做飯的方式,在柴火燃燒的過程中會釋放大量的濃煙,造成環境的浪費。因此,國家為了改善這種局面,同時也是為了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相繼在多個地區推動了天然氣入戶工程。然而,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不少農戶尤其是老一輩的農民很難改變燒柴做飯的方式,畢竟幾十年都是這樣生活過來的,想要短期內就改變,恐怕也是挺難的一件事。

不燒生活垃圾

以前,生活垃圾堆放的時間久了,沒人處理,農民往往會採取燃燒的方式解決問題。殊不知,燃燒生活垃圾會造成特別難聞的氣味,還會釋放濃濃的黑煙,造成對空氣的污染。因此,專家的這一提議毫無疑問是利好了,咱農民對此也比較支持。當然了,不燒生活垃圾之後,國家也採取了其他的處理措施,比如僱傭專門的保潔人員定期對農民生活產生的垃圾進行清理,以確保農民周邊生活環境的衛生。

不燒秸稈

就地焚燒秸稈是以前比較普遍的一種現象,為了省時省力,農民往往會採取這樣一種方式。殊不知,這種方法會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同時也會污染環境。因此,不只是專家提議,目前全國範圍內已經推行禁燒秸稈,一經發現,就會對相應的責任人進行懲罰。



綜上所述不難發現,在有人清理生活垃圾的情況下,不燒垃圾能夠做到,也具備可行性。在加大教育與宣傳力度的情況下,農民也能做到不燒秸稈,禁燒秸稈的政策也能得以落實。可唯獨第一個「不燒柴」,比較難辦,畢竟農民不認為燒柴對環境造成了多大的破壞。因此,要想真的實施這「三不燒」提議,恐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最後,專家提議「三不燒」,後兩個行得通,唯獨第一個不好辦,你怎麼看?對此,你又是怎麼看待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的見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OOoO22wBJleJMoPMDPe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