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姑娘都是父母的小棉襖,貼心保暖。
家裡的雜務,給母親搭把手的一定是閨女,老了父母有病臥床,守在父母床邊的大都也是閨女。
甭管她嫁給誰,嫁的有多遠,肯定是經常對父母牽腸掛肚的那個人。
我們總說,父母是最無私的人,他們竭盡所能把自己有的都給了孩子,為孩子的未來殫精竭慮。
父母愛子女,則為之計深遠。
但事情也有例外,有的父母深藏「私心」,對孩子無法一碗水端平。
有的人至今還在「生兒養老」的怪圈裡打轉,依舊迷信「兒子才是血脈的延續」,對兒子溺愛有加,但女兒卻百般盤剝。
重男輕女的父母,總是把好的留給兒子,就算差的也不太情願給女兒,女兒嫁了還惦記著把閨女女婿的東西劃拉到兒子的家裡。
這樣的父母,慢慢地在退出人們的視野,但仍不少見。
卓亞男出生的地方不太富裕,那時候縣城只有巴掌大,七八歲的小孩踱著步,半個小時就能繞著中心區走一圈。
卓亞男的父母一共生了兩個孩子,一個是她,另一個是她的弟弟。
在卓亞男眼裡,弟弟是頂著光環出生的,而自己更像是父母生弟弟之前的試驗品,否則也不會取「亞男」這麼個寓意深刻的名字。
弟弟一出生,家裡就沒人再關心卓亞男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所有人都圍著弟弟打轉。
家雖貧,但在連學費都需要費盡心思跟父母討要的卓亞男眼裡,弟弟簡直過得是「少爺」般的生活。
因為交不上學費,高一沒讀完卓亞男就輟學了。
那時,在當地能考上高中的都是班級里的尖子生。
輟學的卓亞男開始外出打工,先後做過工廠普通、服裝銷售,最後去賣了房子。
她遇到了房地產的黃金期,20來歲的她,憑藉賣房子的提成,每個月收入高達兩萬多元。
女兒賺到了錢,這可高興壞了父母,隔三差五打電話讓她匯款。
不是房子漏了要修,就是身體這疼那疼的,只要父母要,且自己手裡有,卓亞男都會盡力滿足父母的需求。
有次過年回家,當她發現弟弟手裡的手機比自己的還要高端時,心裡怎麼想都很不是滋味,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她開始向家裡「瞞報」收入。
每個月省下來的錢,她都存在自己的卡里,然後把它放在父母找不著的地方。
復讀了兩年的弟弟上大學時,父母興師動眾請了不少親戚朋友來參加弟弟的升學宴。
臨辦升學宴錢,父親對專程趕回家的卓亞男說:「閨女啊,今天可是你給爹媽長臉的時候,等會親戚朋友們到齊的時候,你可得表現表現。」
「怎麼表現?」
「拿兩萬塊錢意思一下吧,這也讓別人知道我閨女現在有本事賺錢了!」
「我賺錢多少跟別人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要讓別人知道?
再說我現在身上也沒有那麼多錢,我雖然是能賺點錢,但是每個月給家裡匯的也不少,刨去房租水電和自己的開銷,統共也剩不下幾個錢。
現在我身上滿打滿算也就萬把塊錢,而且回去的飛機票還沒買呢!」
父親一臉不相信地說:「看你那樣,讓你拿點錢怎麼像要割你的肉一樣。爹媽把你養這麼大容易嗎,家裡那麼困難還讓你讀書,要沒我們的培養你現在能賺到這麼多錢?
這樣吧,一萬就一萬,少是少了點,但也算是個臉面。」
卓亞男這次回來,本來以為弟弟辦升學宴,自己拿五千塊就足夠了,可沒想到父母想要的更多。
弟弟上學後,父母把他拜託給了卓亞男。由此,她負責起了弟弟的大學開支。
弟弟畢業後,在外邊遊蕩了不到一年,一來父母堅持讓他回老家待在他們身邊,二來弟弟也有些吃不了在外漂泊的苦。
弟弟的回家,讓卓亞男也鬆了一口氣,起碼不用再無節制地幫扶他。
說實話,自從弟弟上大學後,卓亞男身上的擔子也著實重了不少,業績不好的時候,也捉襟見肘。
弟弟回家沒多久,卓亞男就帶著她在外邊相識的男友回家見父母。
父母對於女兒外嫁到千里之外多少有些耿耿於懷,正如卓亞男的父親所說「這回真的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不過在這個問題上倒也沒有太過糾結,他們更在意的是這個來自大城市的准姑爺家底有多厚。
父親對卓亞男的男友說:「本來我們是不想把女兒嫁那麼遠的,嫁在家附近也有個照應,連相親對象我跟她媽都給她找好了,誰知道這丫頭來了個先斬後奏。
既然你們都談朋友那麼久了,我們也不好棒打鴛鴦。這樣吧,你們的婚事我跟她媽媽沒什麼意見,不過這彩禮至少也得20萬,這樣我們才放心把閨女嫁那麼遠!」
按照當地的習俗,嫁女彩禮一般都只要四、五萬,父親一開口就將彩禮翻了五倍。
卓亞男跟父母私底下商量,父母也只是說不管要了多少彩禮,到時候都會隨嫁妝一起陪過去的,但是金額不能少,這是對她未來的婚姻負責,也正好測試一下對方是不是真的愛自己的女兒。
卓亞男的男友雖然生在大城市,但也不是什麼富豪,只是普通的小康之家。
男友的父母是外來戶,做了一輩子的小學老師,給兒子買完婚房後,手裡也基本沒什麼積蓄了。
20萬對於他們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數目。
為了幫助男友度過難關,卓亞男當著男友父母的面,將自己這些年來積攢的十萬塊錢轉給了男友,一來為彼此的婚姻添磚加瓦,二來表明自己的心跡。
卓亞男的這番舉動深得未來准公婆的心,也為自己日後在婆家的處境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最後,准公婆拿出了五萬,男友自己拿了五萬,加上卓亞男的十萬,一共湊了二十萬交給了她的父母。
父母拿到錢的時候,嘴都笑歪了,直夸准女婿一家人懂禮數、靠譜。
但在結婚的時候還是發生了不愉快,原本說彩禮隨嫁妝陪嫁的父母,私自扣留了十五萬,其餘五萬抵作嫁妝。
父親把五萬塊錢用紅紙包著,遞給一身紅妝的卓亞男,囑咐道:「閨女,你嫁了這麼遠,也不好按習俗陪嫁些家具被子什麼的,爹給你準備了五萬塊錢作為陪嫁,你嫁過去了自己仔細著點花!」
卓亞男看著手裡的五萬塊錢,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也為了給卓亞男留面子,小兩口婚後並沒有把彩禮和嫁妝的事情張揚出去,連公公婆婆都沒告訴。
好在公婆也沒有過多地干涉兩人的事情。
婚後,老公不太願意卓亞男繼續去做房產中介,夫妻倆合計了一番給她開了一間不大的服裝店。
卓亞男之前做過服裝店的導購,也算是輕車熟路。
但天下沒有永賺不賠的買賣,卓亞男的服裝生意慘澹,夫妻倆把所有的積蓄都投進去也回天乏力,每個月老公發工資她才有錢去進貨。
熬不下去的時候,卓亞男想到了父母扣下來的那十五萬彩禮,於是向娘家求助。
可不但沒求來援助,反倒被母親一頓奚落:「你自己啥能耐你自己不知道啊,好好的班不上,做白日夢想當老闆,現在現了眼了吧!我跟你爹的錢要留著養老,不能給你瞎禍禍!」
卓亞男感覺像是一盆涼水從頭澆到底,心都往外冒涼氣。
他們的店最後還是草草收尾了。
後來,父母在縣城的老屋要拆遷,開發商給補償了兩套房子、一間鋪子和一筆錢。
卓亞男打電話回家問時,卻被母親防賊似的警告:「家裡的這些東西將來都是你弟弟的,沒你啥事,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別幫著外人惦記家裡的東西!」
卓亞男又一次感受到了父母的冷酷。
房子鋪子和錢到手了,父母的心就飄起來了。
父親賣了自己的老爺車,買了輛嶄新的越野車,兩口子山南海北的到處玩。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父親仗著自己技術好,疲勞駕駛,結果車從高速上翻下去了。
父親當場就走了,母親經過救治沒了一條腿。
沒了自理能力的母親跟著弟弟弟媳一起生活,不出一年,母親開始天天給卓亞男打電話,讓她要麼回老家伺候她,要麼把她接走。
卓亞男問母親:「為什麼你把房子、鋪子、錢都給了弟弟,現在需要人照顧了反倒想起我來了?」
母親說:「兒子女兒哪個不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我沒養你,你自己長這麼大的嗎?你要再不來接我,按他們這照顧法,我怕是活不久了。」
最後卓亞男還是跟丈夫去了老家,把殘疾了的母親接到了自己家。
只是在回家的路上,丈夫開著車,卓亞男對母親說:「媽,這輩子我生在您家,我認了,下輩子,咱就別見面了吧!」
說完,卓亞男自己哭了。
「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這句話,不是空口白牙說出來的,而是無數的閨女們用自己的孝心譜寫出來的。
女人天生就細緻敏感,總是喜歡感情用事。父母就算對她再冷酷,看到自己的父母落難時,也總是會忍不住伸出援手。
當下,生兒生女其實沒有多大的差別,要真論起來,生女兒反倒是「性價比」最高的。
按照中國的傳統,父母不但要撫養兒子成人,還得給兒子準備房子、車子、票子,甚至還得負責給他娶媳婦。
兒子娶不著媳婦打了光棍,而受奚落的往往是父母。
而女兒則不一樣,女兒往往只需父母負擔起撫養的責任,待她成年後,父母的付出就相當有限,反倒是這會女兒開始回報父母。
理論指導實踐,很多錯誤的言行都是被錯誤的思想所左右的。
作為父母,無論生男生女,那都是自己的血脈延續,都該一視同仁。
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家庭條件差不怕,只要你能一視同仁,誰都不會生出怨懟之心,可如果厚此薄彼,養出來的恐怕不是親人,而是仇人。
文/愚慧,圖/網絡,圖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