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文章我們介紹過,孩子愛發脾氣的背後隱藏著很多複雜的感受,比如感受到了危險、有未滿足的需求、挫敗感、羞恥感、受傷的感覺或者感受到了不公平。
如果這些感受父母沒有用恰當方式處理,你會發現:
1. 孩子越來越容易憤怒,直到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2. 憤怒不斷累積,越來越不受控制,並且爆發程度越來越厲害。
3. 孩子把憤怒轉化為恨意,用生悶氣、磨蹭、退縮的形式呈現出來。
4. 不斷地否定自己,甚至有一些自我毀滅的行為。
一旦孩子進入這種狀態,父母教育孩子就會越來越力不從心。
如何幫助孩子平息憤怒?六步法來解決。
01
建立安全感
每個人都需要確認自己是安全的,對於孩子來說,安全感更是第一需求。
如果孩子出現一些憤怒的行為,比如大聲吼叫或者罵人,又或者和小朋友發生衝突,那麼父母第一時間就要制止孩子的行為,堅定的告訴孩子:「現在就停下來」
讓孩子停下來以後,父母一定要做一件事,就是給孩子一個擁抱。
因為孩子需要知道做錯事情後父母是否還會愛他。 如果我們用擁抱給予孩子回應,會增強孩子的安全感。
02
設定限制
一般情況下,當孩子特別憤怒的時候,我們可以告訴孩子要遵守三個原則: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和不破壞環境,可以和孩子說:你可能現在很生氣,我能理解,生氣沒有錯,但是不管有什麼原因,不可以有這些破壞行為。
其實父母的堅定的界限,等於是給孩子的安全感圍建一個圈,在圈內的行為就是安全的,一旦出圈,就需要立刻停止下來。
清晰的界限,反而可以提升孩子的安全感。
03
安撫與自我安撫
當孩子發怒時,我們可以試著先讓他自己安靜下來,離開衝突的現場,允許孩子用哭來表達憤怒的情緒,怒火逐漸平息。
網絡上流行過一種「小黑屋」的方法,就是當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把他一個關在屋子裡,讓他冷靜一下。
這種做法非常不可取,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懲罰,只會加劇孩子的憤怒感。
可能有些孩子真的能安靜下來,但那是孩子壓抑下去了,下次再遇到問題,他只會爆發的更嚴重。
我們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做個深呼吸,輕撫孩子的後背,把他抱在懷裡,什麼話都不需要說。
04
承認孩子憤怒的感受
我們可以對孩子說:「是的,遇到這樣的事情會很生氣,如果我被小朋友打了,也會有些生氣。或者我想要的東西沒有買到,也會失望,也會有點生氣。」
這是在向孩子傳遞一個信息:生氣,憤怒是一種很正常的情緒。
只有承認這種感受,憤怒才不會累積加劇。
當孩子不想說話的時候,父母也不要強硬的態度和孩子溝通,而是耐心地等待。
05
解決憤怒的問題
1. 讓孩子表達,說出他遇到了什麼問題。
2. 父母幫助孩子把他的感受描述出來。
3. 讓孩子想像有什麼不同的解決辦法。
4. 如果這樣做會有怎樣的後果?
5. 讓孩子作出決定。
比如一個孩子被另外一個孩子踢了一下,他可能會很生氣,讓另外一個孩子滾出幼兒園,或者說要殺死他。
這個時候,如果父母直接否定孩子說:「不可以這樣。」那麼後續父母就再沒有機會教會孩子這種情況該怎麼處理了。
所以我們先關注孩子的感受,可以說:我看到了,他踢了你一下,現在你很生氣。
孩子會點頭,繼續表達他的憤怒,父母只需要傾聽就好。
當孩子情緒緩和之後,我們可以在問問孩子,除了讓他滾出幼兒園之外,還有什麼別的解決辦法,每一種辦法有什麼後果。
當孩子知道處理問題有不同方式之後,他就會很靈活,不會只用憤怒來處理。
06
吸取教訓
一件事情發生之後,都是孩子成長的好機會。
比如孩子和人打架了之後,我們可以問問孩子當別人打你的時候,你去打了別人,感覺如何?結果如何?能否接受這樣的結果?如果再發生這樣的事情,你還會直接打別人麼?
對於孩子,如果他覺得周圍人都必須滿足自己的要求,那他是沒辦法是適應這個世界的。但是那些處處覺得自己要躲避要放棄,從來不敢為自己爭取的孩子,也很難適應。
所以, 我們要教會孩子:適應那些自己必須接受的,用靈活的方法對抗那些自己無法接受的。
幫助孩子平息憤怒的六步法:
1.建立安全感
2.設定限制
3.安撫與自我安撫
4.承認孩子憤怒的感受
5.解決憤怒的問題
6.吸取教訓
如此說來,孩子發脾氣其實沒我們想的那麼不堪, 只需要避免「破壞性」的表達,所以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憤怒,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法。
為了不錯過我們的推送,
請將我們設置為 「星標」或者點擊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