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既不洗衣做飯,也不針線描紅,給個支點,照樣能翹起地球

2020-03-12   李夫子說史

在中國古代,普遍存在「重文化、輕科學」的現象,甚至封建思想的文化就是壓制對自然科學的探求。所以在這種環境之下,我們有古代的四大發明,有魯班、沈括、祖沖之等一批科學技術領域的領軍人物,實屬不易。但更不容易的是什麼?是還有一批女科學家,她們在不平等的男權社會裡,或者是打破世俗,或者是打破常規,敢為天下先,積極去探索奧妙的大千世界。今天李夫子就跟大家一起來分享幾位女科技達人,給她們一個支點,她們同樣能夠撬起地球。

清朝的女科學家「王貞儀」

第一位王貞儀,清朝時期的女科學家。在天文、數學、醫學等領域都很有建樹,只是很可惜,知道她的人並不是太多。這位祖籍安徽的女子從小就特別的聰慧,她的祖父是一個文化人,留下了75個書櫃,裡面全都是經典文集,這些成了王貞儀的精神食糧。不僅如此,她父親也經常帶著她行萬里路,遊覽了祖國的名勝古蹟,更重要的是她父親也不把她當女神去培養,而是讓她去騎馬、去射箭,這在古代是很少見的。

所以王貞儀的個性是很強的,也是很鮮明的。她曾經發過一條朋友圈,實際上就寫了一首詩,抒發自己的情感。說的是「足行萬里書萬卷,常擬雄心似丈夫」,由此可見她的心胸。她對所有未知的領域都充滿了興趣和探索的慾望。但是她所處的那個時代,周遭的人對她都是另眼相看,因為她所做的事在一般人眼裡都應該是男人該乾的,但是她並不這樣認為,所以她委屈無助的時候,只能抬頭仰望星空,看斗轉星移,看風雲變幻。結果這看星星次數多了,她竟然發現了宇宙的奧秘。

是什麼呢?古代對日月食的認知,多是披著種種神秘的面紗,王貞儀的動手能力簡直沒的說,想像力和推演能力更強。她用燈籠當太陽,把圓桌當地球,用鏡子當月亮,就這樣反反覆復研究它們的關係和模擬實驗,最終完成了《月食解》這篇大作。她在文中提出的造成月食現象的理論和現代天文理論是基本一致的,這在當時也算是重大的科研成果。

另外她在數學方面也很有成就,既學習了古代數學,也借鑑西方的那些數學理論,融會貫通,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她在很多天文方面的研究是在沒有精密儀器的實驗基礎之上的,全靠她的數學計算、數學邏輯推理得出來的。所以王貞儀要是參加最強大腦,應該也能拿個冠軍。

還有在醫學領域,從小就跟著當醫生的父親望聞問切,長大後自帶科學家的嚴謹,重視醫學理論和臨床實踐的結合,所以練就了妙手回春的本領,被稱為女華佗。除此之外,她在詩詞方面也是很有才情的,留下了不少的佳作,只是非常遺憾,29歲的時候就結束了她探索未知世界的步伐。更遺憾的是什麼?國人對她知之甚少,反倒是國外推崇和致敬這位追求科學和進步的先驅。金星上有一個隕石坑,就被命名為「王貞儀」坑,她也入選了自然雜誌,被稱為為科學發展奠定基礎的女性科學家,是很了不起的。

美容醫學的創建者「鮑姑」

再講第2位,中國應該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美容整形學科的國家,創始人就是「鮑姑」。鮑姑與美容整形結緣,那是因為她有一個明星老公「葛洪」,東晉時期著名的道家煉丹家,醫學家!鮑姑就是受丈夫的影響,與老公一起鑽研醫學,而且很有靈性,很快她就在針灸等方面研究出了一套自己的理論體系。據《羊城古鈔》記載:「每贅疣,灸之一炷,當即愈,不獨愈病,且兼獲美艷。」就是說鮑姑是古代美容整形學科的開創者,善於醫治贅瘤與贅疣,祛除病痛的同時,還可以讓人變得特別的美艷。

而關於鮑姑還有一個小故事,話說有一天,鮑姑和往常一樣去老鄉家看病,回來的路上在一條小溪邊遇見了一個小姑娘,低聲哭泣,不停的抹眼淚,鮑姑就上前安慰,看到小姑娘的臉上長了不少黑褐色的贅瘤,確實影響美觀。小姑娘就哭訴,因為贅瘤沒有朋友,周圍的人更是嘲笑譏諷她,到現在也沒有人到家裡去提親。小姑娘越說越傷心,一時間淚如雨下。鮑姑聽後,當即就用紅腳艾搓成艾絨,然後用火點燃之後給她治療。沒多久神奇的一幕就出現了,小姑娘的贅瘤沒了,那小姑娘驚喜萬分,心情美美的,好像是重獲了新生。

雖然說鮑姑是沒有留下著作,但是史學界一般認為其夫葛洪所著的《臨床急救手冊》、《肘後急救方》里有關針灸美容等方面的學術思想和操作方法,實際上就是鮑姑所總結的經驗,所以鮑姑行醫救世,加之醫術精湛,被稱之為「鮑仙姑」。去世之後,人們還特地建造了「鮑姑祠」來紀念他。

雨傘的發明者「雲氏」

今天講的第3位也很有意思,在歷史上還有一位夫妻檔發明家,就是魯班和他的媳婦「雲氏」,魯班大夥都很熟,木匠的祖師爺,但他媳婦其實也了不得,發明了一件東西,至今我們都在使用。什麼呢?就是雨傘。根據記載,當初魯班為了給別人蓋房子趕工期,經常是風裡來雨里去的,時常會被淋成落湯雞,雲氏就很心疼。畢竟是跟著魯班這樣的大神過日子,心靈手巧是必須的。於是琢磨了好幾天,據史料記載,「雲氏劈竹為條,蒙以獸皮,收攏如棍,張開如蓋。」終於她的神奇發明「雨傘」成功的研製出來了。

有人說這是魯班和雲氏相濡以沫的愛情的力量,才發明了雨傘,所以雨傘也一直有愛情的寓意,給愛的人遮風擋雨。另外啊,雲氏也是魯班發明路上的好幫手。我們都知道魯班發明了「推刨」,就是推平木頭的工具,可是每次推木頭的時候總是讓雲氏用手在另一頭頂著固定。這推來推去的,把雲氏頂的挺疼的,手上也是青一塊紫一塊的。雲氏就抱怨說:「你大發明家再發明個其他的東西,不用我扶著不就更好嗎?」可是魯班卻一時沒有想出好主意,這一天魯班又喊媳婦過來扶木頭,可是雲氏跑的著急,不小心被釘在地上的一個木頭橛子絆倒了。

這下雲氏不但沒急,反而大喜,就跟老公說:「木頭橛子把人能絆倒,你把木頭橛子釘在你的工作檯上,不就可以頂著固定木頭嗎?也就不用我扶了。」魯班大喜,就照著做,結果還特好用。後來為了紀念,大夥就把雲氏發明的木頭橛子稱作「班妻」,真是神仙眷侶。

向女科學家致敬

所以縱觀整個歷史,女性科學家為科學技術的進步的確發揮了半邊天的作用,比如黃月英等人,堪稱巾幗不讓鬚眉,只不過因為古代社會的特殊環境,導致很多女性的功勞被強加到了男性的身上,所以僅以此文向古代攀登科學技術高峰的女科學家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