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手上有大量的土地,但是因為種種限制,導致農民的土地只能用來種糧食,甚至這些土地種的糧食都養活不了農民一家人,好好的土地資源,沒有好好的利用起來,農民也無法從自己的土地中獲益,難免讓人覺得很可惜。
近年來,國家為了盤活農村土地資源,讓農民可以從固有財產中獲取收益,出台了一些應對措施,例如農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確權,承包地流轉和退出等。第一步先確權,肅清農村的土地狀況,第二步就是鼓勵土地的流轉。
農民的承包地從此有了很多種變現方式,農民若不想要承包地可以直接退出,如果想要,但是不想自己種,可以選擇將土地流轉出去。根據設想,農民將手中的土地流轉出去,既可以獲得額外的收益,提高農民的收入。那些企業家或者公司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獲取低價的承包地,進一步降低企業的成本,企業也是受益的。
土地流轉剛放開的時候,可以說是十分「高調」的出場,因此大家都十分的期待土地流轉。現在又如何了呢?以前土地流轉被認為是「人人受益」,現在如何了呢?現在出現無人出租,無人願租的情況,為啥?
對於流轉農民土地的企業來說,土地流轉存在下面幾個問題。
在農村,即使流轉了土地,也並不能當然的就降低了成本
本來有些企業來農村租賃土地是為了降低企業的成本,因為農村的土地租金比較低,比城市的租金便宜很多,並且在農村招工也是比較方便的,用工成本也相對會低一些。
雖然有上面這些好處,但運輸成本的問題卻是不可忽視的。農村地區交通沒有城市便利,在農村的運輸費用甚至能到城市的好幾倍。這樣一來,租金再低,也抵不過運輸費用的增高。
農民會出現中途加價甚至毀約的現象
農民不是企業,可能受教育程度也相對偏低,因此農民覺得只要是自己的地,我想啥時候收回來都可以,於是出現一些農民中途毀約的情況,包括提前終止合同和要求加價,這加大了企業的風險。
流轉來的土地不能改變用途,而農業不賺錢
土地的用途非經批准,不得私自改變,如果將農村的土地流轉來成為建設用地,那肯定是暴利,但是土地用途不允許轉變,只能作為農業用地。而農業本來就不算是賺錢的行業,所以很多企業幹著幹著,不賺錢反而賠錢,就中途停了,欠農民的租金也都付不起了。
對於將土地流轉出去的農民來說,也存在幾個問題。
租金過低,甚至先租後給錢
企業成片流轉農民的土地,開出的價格都不高,一畝地一年可能才幾百塊錢,因此對於農民來說,土地流轉出去並不賺錢。除了租金低之外,甚至有的企業都是先用地再給錢,萬一企業經營不好了,租金長期拖欠的現象也有。正因如此,有的農民流轉出去土地反而還受損了。
有些企業使用土地不愛惜,農民很心疼
農民種地十分愛惜,但是將土地流轉給別人,別人就不一定這麼愛惜土地了,農民看在眼裡,十分心疼,土地流轉期限到了,地力卻大不如前。
農民擁有土地「情節」,沒有地心裡沒底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這話沒錯,對於老一輩的農民來說,有了土地心裡才踏實,沒有了土地就心裡沒底,因為這個原因,很多老一輩的農民不願意將土地流轉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