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在家畫畫,對孩子有兩項特別「誘人」的好處

2020-03-25     幼兒說

最近有媽媽問,幼兒園年齡的孩子在家無聊,除了看電視就是吃零食,有什麼建議可以「挽救」孩子的興趣愛好嗎?幼兒說不得不推薦畫畫,因為畫畫是小朋友每天最好的消遣,並且是一舉多得的好活動。



為什麼?畫畫對孩子有兩項最誘人的好處

好處一,畫畫,有助於孩子的大腦成長

當小朋友抓著筆隨意塗鴉,無論是地板還是床鋪,可能都會留下他們的「色彩」,其實這是孩子用手在探索世界,同時也是孩子的手指、眼睛與大腦相互協調的結果。



在孩子畫點、連線等動作中,孩子的邏輯能力也在同步發展;把顏色塗出邊框,是孩子的空間探索表現;在孩子對比先後的塗畫中,還有時間的痕跡……從下面,你能追蹤孩子大腦的成長「軌跡」:

3,4歲左右,小朋友會畫螺旋狀線條、封閉的圓形;甚至在最簡單的線條中,也有孩子的「故事」。例如,有寶寶會指著一團線條說,「這是我在跳舞。」

4,5歲左右,孩子會頻繁地畫「火柴人」,這是孩子大腦對人物的簡單抽象;他們也經常以「畫」表達願望和想法。這也是孩子的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表現。



5,6歲左右,孩子會用「畫」表達有細節的事物或完整的故事,他們畫中的人物或事物更具備細節、更接近現實環境。例如人物有頭髮和手指,還可能穿著藍色鞋子等;花朵的花瓣是粉色的,或許還有一隻小瓢蟲在上面。

如果你細心觀察,孩子的畫的複雜程度是大腦成長的最直觀表現。


好處二,畫畫,有助於保護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從孩子心智成長的角度來看,孩子的大腦常常是「天馬行空」的。不少人認為,這是孩子成為「作畫大師」的最佳時機。當孩子有了畫畫的「載體」,不僅能展現豐富的創造力與想像力;如果持之以恆,孩子們的創造力與想像力也能獲得很好的保護。

正如天才畫家畢卡索說過:「我能用很短的時間,就畫得像一位大師;卻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像孩子那樣畫畫。」可想而知,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多麼珍貴。畢卡索的這句總結,也在自己一生的自畫像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畫畫,是孩子抒發情感的途徑?

記得有一位小女孩,很年幼時媽媽便去世了。她常常很想念媽媽,並且不僅一次渴望見到媽媽。這種強烈的思念,讓孩子處於沮喪和敏感中,她總是沖爸爸或其他小朋友發怒。後來,有人鼓勵她畫畫,「把你對媽媽的思念畫在紙上」……



慢慢地,從她的畫畫中,別人能感受到她的情緒慢慢恢復平靜,從一團亂線、亂戳、亂塗中,發展到一根根有條不紊的線條。她說:「畫著畫著,我感覺就像媽媽在天上看著我,我覺得很那麼生氣了……」


男女孩的畫風,常常有些少差別?

紐約大學曾經有心理學家對小朋友的畫風進行過「大數據」的對比,發現了一個普遍的規律:小女孩喜歡畫線條有弧度的事物,例如花朵、心形、雪人等,而男孩們趨向於畫線條剛硬的事物,例如盒子、變形金鋼等。你家孩子也是嗎?



父母常見的錯誤做法

1、孩子畫畫等同於上興趣班?

不少父母對我說,很多時候,孩子上了興趣班之後,反而不愛畫畫了。

為什麼?正如幼兒說在上面說過的,小朋友自發的畫畫,常常是對世界的探索。而大眾的畫畫興趣班,往往是老師教孩子畫出具體的事物,例如星星、花朵等。孩子在「學」的過程中,失去了探索的熱情,對世界的認知也被限制在老師的一筆一畫中。

所以,不建議父母讓孩子過早地被畫畫老師「禁錮」創造力和想像力。



2、給孩子小筆桿的筆?

幼兒說不止一次說過,小朋友的手部肌肉群和手指還十分稚嫩,動作也不夠協調和靈敏。如果讓他們抓握小筆桿的筆,想像一下,這好比我們成年人被要求抓兩根鐵絲當筷子,一定是非常費勁和笨拙的。同樣地,孩子在抓握細小的筆時,需要特別用力,長期以往,會損壞孩子的手指骨頭。



3、給孩子買一大堆的筆?

我們不難發現,很多時候,孩子如果有一大堆的彩色筆或蠟筆,孩子除了剛開始的幾天新鮮感滿滿,孩子畫畫的頻率會驟降。為什麼?「多」往往等同於「不珍惜」。

在這方面,曾經有過一項知名的研究,研究者施瓦茲給兩組畫畫的孩子送筆。第一組孩子可以從3支中選擇1支畫,另一組孩子可以從24支中選一支。一段時間後,多畫筆的孩子的作品最糟糕。為什麼?少筆的孩子反而更專注、更會物盡其用。



4、嘲諷孩子畫得「不像」?

我們常見許多「無知」的大人,他們有意或無意地評價孩子的畫,有時還說「畫得不像」。這種做法大錯特錯。父母的這種行為,不僅會讓孩子沮喪,畫畫的熱情也可能被撲滅;如果大人讓孩子描畫簡筆畫,企圖讓孩子「畫得像」,孩子的創造力與想像力也會被消磨殆盡。



5、獎勵孩子畫畫?

在很多幼兒家庭中,父母們有時想讓孩子持續畫畫,或覺得孩子畫得好,便通過物質獎勵孩子。這種做法也是不妥的。正如Dennis Coon曾經說過,物質獎勵會削弱孩子畫畫的自然動機,孩子畫畫的喜悅也變得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孩子對物質的渴望。因為物質,把孩子「享受畫畫」扼殺得一乾二淨。

所以,讓孩子畫畫是好的,但我們別「走偏」了。當孩子走上了畫畫的「歧路」,想回頭便難了……



關鍵字:畫畫塗鴉、親子互動、育兒方法、心智成長、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抄襲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Kl_PD3EBrZ4kL1Vi4c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