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叫之夜」這個名字沒起錯

2019-12-09     北方公園NP



​作者:偷你牛

編輯:阿鍾



在論文、報道里看到過無數次「粉絲文化、偶像應援」之後,我終於有機會在現場體驗了一次這個時代產物。

周五晚上,愛奇藝每年一度的「尖叫之夜」在北京五棵松舉辦。今年,是「尖叫之夜」的第六年,因為邀請的嘉賓名單熠熠,這場活動早已被粉絲納入了兵家必爭之地,在微博上,各家粉絲組織有序,早早開始為活動作準備:打榜領票——購買應援物資——帶話題預熱,甚至在還沒官宣邀請名單時,就已經自發完成了一次規模性的傳播。

這種線上傳播對個體參與的感知還不算明顯。下午五點,我來到五棵松。剛出地鐵站 100 米,就有十幾位黃牛見縫插針地靠過來輪番發問,「要票嗎?出票嗎?」這個場景我並不驚訝,去年的「尖叫之夜」是我們的作者王小笨來的,我出發之前他就告訴我當他聽到黃牛報價兩三千時,他不是沒有心動的。


五棵松的華熙 live 廣場已經被今年的熟臉們填滿,三層的電玩廳里擺滿了肖戰的人形牌,大門口,「肖戰」站在玩偶旁邊,遊戲廳里的熒幕上滾動播放著「祝肖戰演出順利」。落地玻璃前是他、廳里還是他,粉絲們擠在其中,被十幾個人形牌密集轟炸後,我徹底記住了肖戰。


凱迪拉克中心的門口擠滿了各路粉絲,大風也吹不散他們,女孩們三五成群聚在一團拍照,輪流站在燈牌前與發光的偶像合影。

到達周邊售賣廣場時已經五點一刻,距離開場只剩十五分鐘,但小攤的生意熱鬧不減。寫著李現名字的發光發箍、印著「李汶翰」三個字的手舉牌、肖戰和蔡徐坤的四肢可動的二次元畫像紙板……每一個攤位上的東西都大同小異,但總有人駐足。


我跟其中幾位店主聊了聊,他們早上九點就過來,在寒風裡站了一天。其中一位是在鄭州讀書的學生,她搭乘早上六點的高鐵來到這邊,提前兩天就與售賣周邊的老闆約定好周五來幫他賣貨。她在向客人介紹易烊千璽的燈牌時最賣力,她是粉絲,但無奈票價太貴,只能到現場以這樣的方式支持。「冷嗎?」「還好,有錢賺又可以和偶像更近一點,還挺好的。」

另一個攤位的老闆是一位平時在國企上班的文員,她看準了這波快錢和辛苦錢,提早囤好了六箱貨,早上八點就來占攤位,200 塊的攤位費能讓她一天賺到平時一個月的工資。

她對於偶像的識別則根據誰的周邊更好賣來判斷,據說從中午開始就不斷有大量粉絲排隊拍照了。「他們今日來應援的偶像您都認識嗎?」「像李現、蔡徐坤這種我當然知道,有個叫李汶翰的也總有人問,好像是從《青春有你》出來的練習生,但我貨沒備太齊。」她準備呆到散場之後再走,攤位上被剩下的「頂流」周邊一定要在這個狂歡之夜賣完。


一天下來,攤位老闆們對於偶像人氣的最直觀感受就是:李現實紅,肖戰緊追其後。前者的周邊早早賣光,老闆們還在念叨,因為貨沒備足,今天少賺了很多。我沒想到今年的影視偶像拔得了頭籌,不過蔡徐坤、易烊千璽、王俊凱、王源、范丞丞的粉絲也不甘示弱。

五點半活動開始,廣場上還擠滿了人,粉絲們希望能買齊、買足,至少能讓人隔五米就看得出是誰家粉絲。然而,入場時的安檢又是一道關卡,大家顯然已經有了充分的戰鬥經驗,快到門口時女孩們把燈牌收在衣服口袋、帽子裡,還有人藏在鞋裡,期望著能幸運過關。

隔著安檢的隊伍和場館的門,會場內尖叫聲一波接一波傳出來,尖叫聲越大,我身邊的觀眾就跑得越快——不想放過任何一次為偶像尖叫的機會。

被沒收的燈牌不少,偷偷帶進來的也不少。進了會場我才發現該有的陣仗都做到了,李現的橘黃應援色和蔡徐坤的金色交相呼應在一層。還有紅色的「易烊千璽」、綠色的「王源」和藍色的「王俊凱」,會場高處掛滿了標語,「一心一意 易烊千璽」、「王源回家快樂」、「凱凱凱凱凱」……


整個會場被顏色分為上下兩半,其下黃橙相爭,其上三家分流。

我身邊坐了一位蔡徐坤的粉絲,當主持人問到你們為誰尖叫時,巨大的尖叫、嘶喊轟炸著我,身旁的粉絲興奮不已,「大家真的是一瞬間亢奮了起來」。我的平靜與周遭形成對比,身後的人想確認穿著紅衣的我是否是肖戰粉絲,我訕訕地說算吧,身旁的人拉著我說歡迎你成為蔡徐坤的粉絲。

蔡徐坤第二次出場帶來的尖叫我還是沒有跟上,但旁邊的「 ikun 」可不會放過我。粉絲身上自帶的親和力延續到了我這個圈外人,她細細給我普及蔡徐坤是怎樣從《偶像練習生》中脫穎而出成為隊長出道,而今年他開始在更大的舞台上活動,為冬奧會獻唱、成為NBA形象大使。

和小攤主老闆說的一樣,李現的人氣是最高的。鏡頭掃到李現時,站在我旁邊通道的一位女孩放聲尖叫,脖子上的青筋暴起、頭上戴的兔子耳朵也因為激動蹦跳而掉了下來。面對大範圍的尖叫聲,我沒搞清楚狀況,「怎麼啦怎麼啦?」我向身邊的人發出疑問,兔耳朵女孩說「李現,看李現,是真的李現!」


直到另一位嘉賓高亞麟上台時,底下的尖叫聲還在持續,他在台上聽了會兒發現全是喊李現的,於是接口問了一句「還有誰的粉絲?」底下開始湧出此起彼伏的「肖戰」,間或夾雜著其他家的喊聲。

李現帶領著《親愛的,熱愛的》劇中的 K&K 戰隊上台領獎,雖然在之後的歌曲《無名之輩》演唱環節他並沒有參與,但大螢幕的鏡頭總會有意無意地掃到那張會讓會場分貝增高的臉龐。他現在面對鏡頭的表情、應對粉絲尖叫的回應已經非常自如,也許在今年夏天之前他也想不到一部電視劇就可以讓他成為飯圈裡的頂流偶像。劇集的熱度會慢慢消退,但李現身上自帶的流量還是在以指數級遞增。在現場,粉絲可以很整齊的呼喊出他接下來的新戲——就在「尖叫之夜」當晚,他主演的《劍王朝》正在愛奇藝播出,不知道這個寒冬李現是否還能延續爆款效應。

尖叫聲一波一波,我本以為這種亢奮是帶著點競爭意味的,畢竟吶喊的聲量代表著偶像的「排面」,沒想到也有例外。

李現、蔡徐坤表演完後,觀眾席上的燈消失了一大半。為了互相不衝突(或者是只在自家偶像出現時才應援),粉絲們也自覺給其餘家留足空間。我以為會有因為燈色相撞的你強我弱之爭,也沒想到會這麼有禮貌、有秩序地進行退讓。


粉絲們也不僅僅是來看自家的偶像,我右側的觀眾在每一個偶像出場時都會給予尖叫,「每一位都很優秀都很不容易呀,我就是來看他們全部的人的」。

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粉絲,在此前我只了解「飯圈女孩」的群體特徵,總覺得雙方之間有一道屏障,這個名詞自動生成了一個「我們」與「他們」的身份符號象徵。

在愛奇藝的「尖叫之夜」現場,不追星的我一開始確實顯得格格不入。但當身邊的人拉著我尖叫、指給我哪位是她的偶像、告訴我偶像最新動向時,我不覺得我和她有什麼不同,社交上的距離感被抹除,在這樣的現場你很容易就會跟身旁的人「共情」。

「尖叫之夜」給了我這種不入時的人融入人群的一個潤滑會場,而對粉絲群體來說,愛奇藝和「尖叫之夜」是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帶售後的消費平台。

今年,愛奇藝在推廣「小眾文化的大眾流行」上更進一步,在《中國新說唱》和《奇葩說》之外,《樂隊的夏天》趕在今年讓獨立音樂出了圈,90年代的樂隊潮重新回流,為年輕人又拓寬了一個文娛產品的消費品類。


另一個就是在粉絲經濟上的布局和深耕,在「尖叫之夜」開始之前,許多粉絲選擇在一個叫愛奇藝泡泡的 APP上給偶像打榜,最後的結果是蔡徐坤遙遙領先十萬以上,粉絲也得以拿到了七十張票。

今日坐在我身後的肖戰粉絲一直拿著手機看群里發布的偶像實事動態,她還拒絕了我的進群申請,理由是我審核「肯定不過關」。許多沒有進群的散粉也有自己的途徑追星,他們關注各路小站微博、在微博打榜、在愛奇藝上與偶像互動,比如今年用戶跟明星同框的「尖叫手勢舞」。

愛奇藝正在慢慢轉變,從一個視頻網際網路公司,到一個可以跟用戶發生更多互動、聯繫的文娛空間。在「尖叫之夜」上,愛奇藝還發布了新的企業使命,「讓夢想綻放,讓快樂簡單」,對這個使命的解讀大致是用更創新的方式滿足多元的娛樂需求,讓用戶用更便捷的方式收穫簡單的快樂。而愛奇藝也用了一個「簡單快樂」的技巧——他們讓范丞丞為這個主題唱了首歌,叫《快樂很簡單》。


這首歌的歌詞里唱「不同的臉龐有著相同的期待」、「動動手指就能找到真愛「、「這段歌聲承載每次期待」......意料之中,歌曲的前半段粉絲都在尖叫,後面也能跟著哼,粉絲在現場也成為了表演的一部分。

按照我在三層看台坐了一晚的實際感受——「尖叫之夜」就是一場粉絲盛宴。與其說是愛奇藝在年尾做的一個總結活動,不如說是這個平台回饋粉絲的一個禮物。



TFboys在壓軸環節出現時說「尖叫之夜」已經六年了,他們也已經出道六年。隨著他們慢慢長成獨當一面的偶像,愛奇藝在粉絲心中似乎也變成了一種可以與偶像更近一點的途徑。舉辦粉絲遊園會、夏日青春漾、粉絲嘉年華等等,愛奇藝也慢慢意識到在粉絲文化上做深耕是需要他們提供一個載體。

追星說起來很普遍,但在大眾認知里又習慣把這件事邊緣化,大家喜歡談論的也總是流量和數據,忽略身處其中的個體。今日蔡徐坤的粉絲和我說,她是個上班族,在單位上談論起自己喜歡偶像明星好像並不是一個共同話題,可到「尖叫之夜」時不管你身邊這個人到底是不是你愛豆的粉絲,大家都能融合成一個友善的群體。

南京大學研究粉絲文化的學者朱麗麗在演講中提到過,現在的粉絲已經從原來的終端消費變成了頭部的產出方。簡單一點就是說,在之前,粉絲們都只是單純為偶像的產品花錢,但現在他們已經有了更多話語權,有時候甚至可以決定偶像的發展方向,給愛豆或者是他們的經紀公司提出唱片、服裝、影視方面的相關意見,這樣的事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了。

我懷著刻奇的心理來到「尖叫之夜」,完成了從旁觀者到參與者的身份轉變,當粉絲需要與大眾娛樂發生更多關聯時,總會有一個衍生品來撐起這些粉絲的尖叫,這個衍生品足夠包容,也給我這樣的「圈外人」平和進入的途徑。


而不在活動現場的人,可能也以一種不自知的姿態進入這個「尖叫之夜」。微博熱搜從下午四點開始,就不斷出現「尖叫之夜」的相關消息,「李現《劍王朝》」、「蔡徐坤唱歌」、「小鬼與歐陽娜娜」......愛奇藝在五棵松營造了一個狂歡的、有實體的現場,在這些之外還有很多人在場外隔著螢幕吶喊。

活動結束,人群散去。幾個保安在大廳里聊著粉絲們都挺有秩序,讓他們的工作輕鬆很多。周邊小攤的老闆給我發來微信,說今天生意還算不錯,下一年再來。散場的粉絲們站在宣傳海報旁聊天、交換視頻照片,不捨得離去。

而坐我身邊的女孩則發了組九宮格朋友圈,文案是「粉絲很開心」,配圖的八張是偶像,中間是自己在開心比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K5b7Cm8BMH2_cNUgNnQ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