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公眾號「侃英語」原創內容
今天是父親節,我自己就是倆娃的父親
,分享一篇很暖的老文,老讀者們權當複習一下哈,不要罵我懶,好歹今天也是我的節日
你有沒有看過《負重前行》(Cargo)這部電影?
這部「溫情」喪屍片,「潮爺」馬丁·弗里曼打造了一個「好爹」的形象:
爸爸被變成喪屍的媽媽咬傷,只剩幾個小時自己也要變成喪屍。為了給小女兒爭取一線生計,他背上孩子,將一小塊腐肉通過固定的樹枝掛在自己面前,目的就是讓自己變成喪屍後還能繼續前行…
這部電影跟此前口碑火爆的韓國喪屍片《釜山行》有得一拼。
無論歐美文化和東亞文化,父親的形象往往是一致的:他們往往不善言辭,但在危急關頭會為孩子挺身而出、獻出包括生命在內的一切。
我自己是兩個孩子的父親,當我看到孩子們天真燦爛的笑臉,我就會思考「父親」兩個字到底意味著什麼。
有了孩子,我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有了孩子,讓我不得不收斂自己身上的「巨嬰」習性;有了孩子,讓我明白了什麼是家庭責任感。感謝我的孩子,是他們「倒逼」我成長。
今天父親節,想跟大家聊聊跟「父親」有關的兩個英語單詞:dad 和father。
只要你學過英語,肯定知道dad和father這兩個單詞。但應該很少人研究過它們到底有何區別,一般人也就是認為dad是「父親」的口語表達,而father是「父親」的書面表達。
我遍訪各大詞典,發現dad和father貌似沒有本質區別,詞典上的解釋也十分「輕描淡寫」,比如:
但作為一個英語老師,以及孩子爹,我細細體會這兩個單詞後,發現它們其實有天壤之別。
先來看 father:
father 更多的是一個生物學概念,即一個孩子的「生父」。來看例句:
After the birth of his child, this boy became a father.
生了孩子後,這個男孩成為了父親。
另外,father還可以作動詞來使用,表示「是…的父親」,比如:
He fathered three children.
他是三個孩子的父親。
再來看dad:
dad指「陪伴和參與孩子成長的男性家長角色」。看例句:
The child went to the zoo with her dad.
這個孩子和她的爸爸一起去動物園。
對比這兩組定義,我們發現father是一種不帶情感的客觀描述,而dad這個詞似乎融入了很多我們對父親的美好期待。
其實在中文裡,「爸爸」和「父親」也不是簡簡單單的口語和書面語之分。
當我們聽到「爸爸」這個詞的時候,是不是聯想到了那個小時候背你騎大馬、帶你逛公園、瞞著媽媽偷偷給你買糖吃的形象?而聽到「父親」兩個字,我們想到的是不是「威嚴」和「權力」?
凡是在輕鬆開明的家庭,孩子都管父親叫「爸爸」;而在一些傳統刻板、家風嚴厲的家庭,孩子真的管父親叫「父親」。
我曾經在網上看過一個短視頻,一個記者正在採訪中國某40後著名企業家曹某某。
在過程中,老企業家把他兒子叫過來給記者彙報下工作。身為企業高管、四十多歲的兒子,在他父親面前竟然支支吾吾十分緊張,說話都不利索,後來乾脆對記者說「父親在這兒,我說不出話。」說罷便奪門而出。
看完,我一口水差點噴出來,這哪是家風,這哪是父子,分明是君臣!
我家倆小寶貝
希望我自己不要成為孩子的「father」,而要當他們永遠的dad,陪著他們一起成長,一起看盡世界的繁華。
最後,祝我自己以及全天下的父親快樂、安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JwNK1XIBnkjnB-0zNidr.html